用手輕松撥開覆蓋著的一層稻草,一窩窩漂亮的馬鈴薯蛋蛋,便出現在眼前,挨個把這些馬鈴薯蛋兒撿到一邊的筐里,幾分鐘便是滿滿一大筐。元旦剛過,重慶市巴南區石龍鎮去年9月栽種的稻草覆蓋免耕秋馬鈴薯迎來了豐收。這些只需要“擺一擺、蓋一蓋、撿一撿”“輕松又高產”的稻草覆蓋秋馬鈴薯不僅為新年和即將到來的春節市場增加了供應,還讓“冬閑田”變“增收田”,為當地村民帶來不錯的效益。
用手輕松撥開覆蓋著的一層稻草,一窩窩漂亮的馬鈴薯蛋蛋,便出現在眼前。
(資料圖片)
據了解,稻草覆蓋免耕秋馬鈴薯是巴南區農業農村委今年推廣的科技助農新技術,并于去年9月在石龍鎮開始試點。作為一項綠色農業新技術,種植時只需要直接把薯種擺放在收割后的稻田土上,然后蓋上稻草秸稈,整個過程高效又快捷。既可以減少秸稈野外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而且還省工省力,實現經濟、生態效益雙豐收。
巴南區石龍鎮去年9月栽種的稻草覆蓋免耕秋洋芋迎來了豐收,村民們在地里收洋芋。
在石龍鎮稻草秋馬鈴薯采收現場,村民們忙著扒開稻草,撿拾著地里的馬鈴薯蛋兒,望著大片大片豐收的稻草覆蓋秋馬鈴薯田,個個臉上笑開了花:“這下把夏天的干旱和年底疫情的損失都補回來了,今年春節大家都能過個歡喜年了!”
負責稻草秋馬鈴薯集中種植和銷售的巴南區供銷社農禾電商負責人豆亞霖介紹,石龍鎮共試點種植了600多畝,每畝產量在3000斤左右,通過供銷社的農禾電商和農禾優選平臺,在全市銷售,每畝可實現收入5000-6000元,參與種植的農戶至少每人可增收1000元以上。
伴隨著稻草秋馬鈴薯的豐收,石龍鎮的年味兒也越來越濃。在該鎮大興村的農家院子里,村民楊娟和母親正忙著趕制香腸臘肉。楊娟的母親因為有一手制作農家臘肉的家傳手藝,所以母女倆制作的香腸臘肉十分搶手。楊娟告訴記者,她們主要是采購附近鄉親們家里飼養的農家肥豬,每年都要銷售六、七十頭豬的農家臘肉。今年香腸臘肉的銷售勢頭特別好,到目前已經銷售了近萬斤,訂單仍源源不斷地飛來,忙得母女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另外,她們還聘請了專人在鎮上其他村子去收購宰殺肥豬,保證原料供應。
石龍鎮大興村,村民楊娟和母親正忙著趕制香腸臘肉。
趕場天,村民們在春節前把新農機也一并添置了。
村民們趕場采購豬肉、置辦年貨。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伴隨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石龍鎮每逢4、7、10的趕場天也全面恢復。1月4日正逢石龍鎮的趕場天,記者看到,一派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豬肉、蔬菜、水果和各類年貨商品琳瑯滿目,人群來來往往,商戶們忙得不亦樂乎,居民都是滿載而歸,處處充滿濃郁的年味氣息。
濃濃的煙火氣。
剛剛從廣東返鄉的中倫村村民陳大哥跟著家人前來趕場,他說:今年春節來得早,馬上就要過年了,村里許多在外打工的鄉親都回來了,各家各戶忙著準備年貨,雖然現在很多東西隨時都能買到,但是鄉親們仍然對趕場充滿熱情,對大家來說,它不僅方便集中采購年貨,還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在擋不住的火熱年味兒中傳遞出新春的氣息。
作者:農民日報 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上一篇:吉林松原: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年底分紅村民樂-環球熱資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人類能活下來嗎?”吳京劉德華靈魂發問《流浪地球2》發布“MOSS”預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1月3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發
2023-01-04 15:34
原標題:元旦檔期,全國電影票房突破五億(主題)三周后的春節檔,真正有了“大戰”的年味兒(副題)首席記者張磊2023年的第一張成績單來了,5
2023-01-04 15:55
原標題:李子柒歸來將有何作為記者劉雨涵作為短視頻的頂流博主,李子柒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資本對峙,在全網停更了500多天之后,她與簽約合
2023-01-04 15:50
原標題: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超三百億元人民日報北京1月3日電(記者劉陽、任姍姍)記者從國家電影局獲悉: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 67億元
2023-01-04 15:34
原標題:元旦檔票房5 54億元,回暖但未復原(引題)電影市場復蘇還需要哪些條件?(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3年元旦檔
2023-01-04 15:48
原標題:封面金屬花窗采用澆鑄工藝、3D打印技術復刻神韻(引題)《巴黎圣母院》插圖珍藏本首發(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施晨露)提到巴黎圣母
2023-01-04 14:47
原標題:《深海》加入,五部新片定檔2023年春節檔(引題)中國動畫能“做到”也能“做好”(主題)解放日報記者鐘菡動畫電影《深海》昨天宣布
2023-01-04 14:32
原標題:保利大劇院開啟新演出季(引題)人氣作品輪番上陣實力演員辭舊迎新(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諸葛漪)上海保利大劇院2023“迎新春,辭
2023-01-04 14:48
原標題:遼寧3件文物現身“一館一物說航海”遼寧日報訊記者商越報道 2022年12月20日,中國博物館協會航海博物館專委會隆重推出“一館一物說航
2023-01-04 14:45
原標題:節令之美·小寒丨5日迎小寒,歡鵲壘新巢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北京時間1月5日23時5分將迎來
2023-01-04 14:40
原標題:2023文學中國跨年盛典(引題)王蒙畢飛宇等百位名人領讀迎新年(主題)本組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百位名人迎新領讀——2023文學
2023-01-04 13:39
原標題:首屆春節光華馬戲嘉年華即將上演(引題)27場馬戲陪天津觀眾過大年(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記者自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
2023-01-04 13:48
原標題:現實題材“風”起精彩好劇開年天津日報記者張帆新年已至,多部開年大劇陸續登場。目前,反映國內民航業現狀的電視劇《向風而行》持續
2023-01-04 13:39
原標題:天博館藏敦煌文獻特展明閉展(引題)宋元時期文物精品特展相約新春(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正在天津博物館二樓展出的“鳴沙遺墨
2023-01-04 13:47
原標題:“2023非遺過大年”活動啟幕(主題)從即日起持續至元宵節(副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2023非遺過大年”天津非遺年俗文化節活動
2023-01-04 13:43
原標題:舉辦藝術節、建設文化空間,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引題)藝術風景留在家門口(藝術改變鄉村)(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原韜雄
2023-01-04 11:34
原標題: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引題)千年鄉藝古鎮尋(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通訊員李鵬鵬“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
2023-01-04 11:54
原標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引題)土家族擺手舞“擺”出新生活(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大家一起來擺
2023-01-04 11:40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劉亦菲李現共踏暖心之旅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邱偉由劉亦菲、李現主演的田園治愈劇《去有風的地方》于1月3日在湖南衛視
2023-01-04 10:39
原標題:穿越1 9億年的“恐龍”來看你(主題)——云南大規模搶救性發掘恐龍化石紀實(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張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
2023-01-04 10:46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長著恐龍頭骨的白堊紀鳥類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金地、張泉)記者3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
2023-01-04 10:50
原標題:從文學到戲劇(引題)是致敬,是對話,更是創造(主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彭澳麗近年來,“文學改編熱”在中國話劇舞臺上持續升溫。
2023-01-04 10:55
原標題:動畫電影《深海》終定大年初一!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袁云兒1月3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的新作《深海》定檔大年初一。該片
2023-01-04 10:38
原標題: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題)和田歷史文物展亮相中華世紀壇(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見證2
2023-01-04 09:32
原標題:山西多措并舉推動非遺面食產業發展(引題)讓詩和遠方“美味”起來(主題)朱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一碗熱氣騰騰、滿嘴留香的
2023-01-04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