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舉辦藝術節、建設文化空間,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引題)
(資料圖片)
藝術風景留在家門口(藝術改變鄉村)(主題)
人民日報記者 原韜雄
核心閱讀
集合多種藝術門類的“關中忙罷藝術節”、風格各異的藝術裝置、題材多樣的墻體彩繪……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的師生來到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將藝術帶到了這里。如今,這個曾經不起眼的村子面貌一新,村民是藝術的享用者,更是藝術的參與者。
圖片從上至下依次為:
村民在鄉村會客廳工作。人民日報記者 原韜雄攝?
村內經過手繪美化后的水塔。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村民在“藝術村長之家”閱讀。人民日報記者 原韜雄攝
鄉村離藝術有多遠?
“藝術在展覽館里、在電視上、在書中。”以前,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村民會這樣說。
2017年,西安美術學院的師生來到蔡家坡村,將藝術帶進了這個秦嶺腳下的小村落。如今,風格各異的藝術裝置、題材多樣的墻體彩繪裝點著村莊。這個曾經不起眼的村子還擁有了村史館、美術館和公共劇場。不僅如此,這里還成為4屆“關中忙罷藝術節”的主會場,麥田為臺、青山作幕,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觀看話劇、音樂會、戲曲等藝術表演。村民是藝術的享用者,更是參與者。現在,蔡家坡村村民會說:“割麥,就是藝術。”
麥田上搭舞臺,山村迎來藝術節
蔡家坡村是個典型的陜西關中村落,每年盛夏時節,金黃的麥浪隨風翻涌。“那種蓬勃的生命力讓人震撼。”2018年夏天,西安美院教授武小川帶著學生來到村里考察,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家里的舊陶罐、老凳子走進展覽柜,收獲后的麥稈被做成藝術裝置,農具變身雕塑……師生們進行了天馬行空的實驗藝術創作。“這也是藝術?”村民感覺很新奇。
“藝術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接觸鄉土,去體察時代下的山鄉巨變,搭建藝術與社會現場、與時代境遇之間的有機關系。”武小川說。然而,藝術與鄉村的最初結合并不容易,“我們和村民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陌生感。”
一籌莫展之際,武小川想起了“忙罷會”。這本是陜西關中一項古老的習俗,夏收后的農民會走親訪友,湊錢請戲班唱大戲。“不如以此為名辦一場跟村民交流的藝術節。”武小川的想法得到了師生們的認可。
舞臺就搭在麥田上,秦嶺就是最好的背景,第一屆“關中忙罷藝術節”就這樣開場。健美操、小品、秦腔、民謠彈唱一一上演,500多名村民搬著板凳蜂擁而至。
不僅群眾喜愛,藝術節還獲得了當地政府支持,武小川的團隊決定在這里扎下來。為了進一步探索藝術與鄉村的共存共生,他們為“關中忙罷藝術節”確定了終南戲劇節、終南生態藝術項目、鄉村社區藝術項目三大板塊,如今共舉辦了4屆,平均每年開展藝術活動近30場。
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師生和文藝工作者走進蔡家坡村,越來越多的在地藝術創作由創作者與村民共同完成。看著藝術節豐富的演出,村民楊雙霞也躍躍欲試,“我會唱秦腔,我也想唱!”就這樣,小品、秦腔、廣場舞,村民的絕活兒也走上了大舞臺。
熱鬧的蔡家坡村,迎來一場又一場盛會。“讓藝術關注鄉村,關注農民,這是創作與鄉村的雙贏。目前,蔡家坡村已經形成了很好的文化藝術氛圍。”武小川說。
活動貫穿全年,村莊面貌一新
“為村子打造帶不走的藝術風景,我們的藝術鄉村實踐還要更深些。”西安美院實驗藝術系教師崔凱敏說。2019年,“美好鄉村計劃”“鄉村藝術工作營”“畫美鄉村”等系統性藝術鄉建活動在蔡家坡村開展,“關中忙罷藝術節”不只持續幾個月,現在,各項藝術鄉建活動都貫穿全年。
順著平整的進村路,走幾步便能望見巨幅墻繪:一名老農手里提著一串葡萄,咧著嘴笑,這是以村里老支書王巖的故事創作的。多年前,他帶著村民種葡萄,現在葡萄產業已經成了蔡家坡村主要的致富產業之一。不只是他,許多對村里有貢獻的人都被畫在了墻上。
村居的墻壁就是畫紙,秦嶺的青山綠水、關中民俗風貌、當地歷史文化等都是墻繪創作的靈感源泉。“創作前,我們都會跟村民充分溝通,我們的創作主題也越來越寬。2022年,中央美院和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將月壤樣本的礦物分布圖也畫成了墻繪,對村民進行科普。”武小川說。
鄠邑區政府也投入資金,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現在,蔡家坡村還建起了村史館、美術館,包括蔡家坡村在內的鄰近5個村子有了90多幅精美的墻繪。
每到周末,都有很多游客來到蔡家坡村,不僅能感受藝術之美,還能欣賞秦嶺的自然風光。王巖開心地說:“村子越來越漂亮,村民的精神氣都不一樣了。”
挑選“藝術村長”,打造藝術空間
藝術賦能下的蔡家坡村,讓鄠邑區政府看到了機遇。為了發揮藝術鄉建的規模效應,2021年12月,鄠邑區為蔡家坡村、栗元坡村、栗峪口村等5個村子在全國挑選了5名“藝術村長”。他們分別來自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藝術院校。
資深策展人宋群便是蔡家坡村的“藝術村長”。村民自己辦民宿,品質達不到要求,怎么進一步把外來游客留住,是蔡家坡文旅發展中的一個迫切問題。
2022年3月,宋群有了打造“藝術村長之家”的計劃:將民房舊居進行微改造,既能做公共活動空間,還能做民宿。
最合適的是村民方彩霞的家,5間房、兩層樓,還帶個小院子,沒想到團隊一上門卻被潑了冷水。“我這房剛剛裝修好,就叫我搬?”村民王百利也反對,“花錢搞這個,浪費呀。”
宋群及團隊成員一遍遍上門做工作,不僅答應給房子做裝修,還連續租10年,一年租金有數萬元。最后在外工作的兒子說服了母親:“咱村要發展,得信任人家!”方彩霞終于同意了。
“藝術村長之家”建成后,一樓有書吧、咖啡臺,村民的手工制品也可以擺來賣,二樓是幾間精致的民宿。看著自家的房子煥然一新,方彩霞打心里高興。不少村民也主動找到村委會,也想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我們發掘鄉村的日常美學,將這些元素融入設計中。它可以作為蔡家坡的對外窗口,更是鄉村振興參與者的駐村工作場所。”宋群說。
在外打工的人也陸續回了村。在外打拼了十幾年的村民王濤在家里開起了農家樂,“旅游旺季一個月純收入有兩萬多元,老人孩子也能顧得上,這日子不美?”目前,蔡家坡村旅游從業人員達到200余人,年旅游綜合收入1400余萬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吸引更多的‘鄉創客’,打造更多‘鄉創藝術空間’助力鄉村振興,將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轉化為鄉村的發展動力。鄠邑區政府制定了《文化藝術村建設實施方案》,對8號藝術公路沿線村莊進行全方位改造提升,點燃鄉村文旅的致富引擎。”鄠邑區委書記李化說。
版式設計:蔡華偉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舉辦藝術節、建設文化空間,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引題)藝術風景留在家門口(藝術改變鄉村)(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原韜雄
2023-01-04 11:34
原標題: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引題)千年鄉藝古鎮尋(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通訊員李鵬鵬“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
2023-01-04 11:54
原標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引題)土家族擺手舞“擺”出新生活(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大家一起來擺
2023-01-04 11:40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劉亦菲李現共踏暖心之旅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邱偉由劉亦菲、李現主演的田園治愈劇《去有風的地方》于1月3日在湖南衛視
2023-01-04 10:39
原標題:穿越1 9億年的“恐龍”來看你(主題)——云南大規模搶救性發掘恐龍化石紀實(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張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
2023-01-04 10:46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長著恐龍頭骨的白堊紀鳥類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金地、張泉)記者3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
2023-01-04 10:50
原標題:從文學到戲劇(引題)是致敬,是對話,更是創造(主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彭澳麗近年來,“文學改編熱”在中國話劇舞臺上持續升溫。
2023-01-04 10:55
原標題:動畫電影《深海》終定大年初一!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袁云兒1月3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的新作《深海》定檔大年初一。該片
2023-01-04 10:38
原標題: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題)和田歷史文物展亮相中華世紀壇(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見證2
2023-01-04 09:32
原標題:山西多措并舉推動非遺面食產業發展(引題)讓詩和遠方“美味”起來(主題)朱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一碗熱氣騰騰、滿嘴留香的
2023-01-04 09:55
原標題:北京巧娘博物館揭幕北京日報訊(記者代麗麗)近日,北京巧娘手工藝發展促進會舉辦了北京巧娘博物館揭幕儀式,這里將展出200余件巧娘非
2023-01-04 09:38
原標題: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引題)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風向標”(主題)蘇?文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承載著城市底蘊和人文精神。公共
2023-01-04 09:43
原標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戲曲非遺傳承人高級研修班開班中國文化報訊(記者李佳霖)近日,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下,由中國戲曲學院承辦、
2023-01-04 09:43
原標題:《演員的誕生》班底打造,“名場面”不斷(引題)《無限超越班》戲里戲外都是“戲”(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2017年,浙江衛視的吳
2023-01-04 08:53
原標題:第九屆絲路國際電影節:“青年短片嘉年華”彰顯青年影人蓬勃創作能量1月2日,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青年短片嘉年華活動在陜西西安
2023-01-04 08:55
原標題:《唐卡藝術:傳承與創新》藏漢對照版正式出版發行《唐卡藝術:傳承與創新》藏漢對照版出版發行。四川美術出版社供圖中新網成都1月3日
2023-01-04 08:46
原標題:如果國寶會說話丨唐代色彩特輯之黃色超乎想象,原來唐代的黃色這么美!織物上那抹用柘木、黃檗、梔子等植物染料染成的土黃、淺黃,耀
2023-01-04 08:42
原標題:首屆東郊記憶新年音樂季唱響2023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任宏偉說唱、電音、流行、搖滾……在成都傳媒集團所屬的東郊記憶里,音樂不曾缺
2023-01-03 16:34
原標題:都市職場情感劇《縱有疾風起》開年熱播(引題)“老干部”靳東人到中年再創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都市職場情感劇《縱有疾
2023-01-03 15:43
原標題:何冰自導自演新劇《代價》上演北京晚報訊(記者王潤)繼2018年首次執導話劇《陌生人》后,演員何冰再次擔任戲劇導演,由他自導自演,
2023-01-03 15:37
原標題:北京人藝官宣開年大戲《正紅旗下》北京晚報訊(記者李俐)日前,北京人藝官宣了2023開年大戲《正紅旗下》,該劇由馮遠征、閆銳導演,
2023-01-03 15:41
原標題:對上眼了!三星堆“神人”“神獸”成功“跨坑”合體這是考古學家用數字三維模型技術合成的文物圖像。新華社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03 14:45
原標題:貴州黔西:民俗歌舞迎客來1月2日,游客在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和苗族同胞一起圍著篝火跳舞。元旦假期,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
2023-01-03 14:50
原標題:作家王躍文立足“史筆為文”(引題)長篇小說《家山》出版(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作家王躍文的新長篇《家山》日前由人民文學出
2023-01-03 14:41
原標題:買飾品迎新年1月2日,市民在河南省開封市年貨批發市場購買新春飾品。隨著春節臨近,年貨市場生意紅火,人們開始置辦各種年貨,準備與
2023-01-03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