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農技中心公布2022年度全國五星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種植業)名單,全國共60個機構入選。四川省共有三個縣級機構榜上有名,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資料圖片)
安岳作為四川第一人口大縣、農業大縣,5次榮獲全國糧食先進縣榮譽稱號,2次榮獲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獎。近年來,為推進現代農業提質發展,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指導,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不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提升農技服務水平
“海椒種植最怕高溫高濕,大棚內的溫度、濕度一定要控制好,不然很容易發生霜霉病。你仔細看嘛,這就是蟲子吃了的菜葉,上面還有蚜蟲的糞便,如果發生病毒病,就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在安岳縣星辰家庭農場,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技人員趙如志正在大棚內為王良彪種植的辣椒“把脈支招”。
趙如志說:“我們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走訪、查看,就是為了隨時掌握農業情況,可以面對面、點對點地為農戶作好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
“技術方面我不擔心,我參加過縣里組織的農業知識培訓學習,不懂的隨時可以咨詢技術人員,都能得到他們的回復與解答。去年,因為天氣異常炎熱,大棚種植遇到一些問題,全靠他們前來‘傳經送寶’,總體來說去年的效益還不錯,非常感謝農技人員的指導。”王良彪如是說道。
在位于通賢鎮的四川普洲高文牧業有限公司,記者看見該鎮畜牧獸醫站副站長費曉軍正在為奶牛場的工作人員講解疫病防治知識。
“防治牛口蹄疫等常見病,一定要確保圈舍清潔、干燥、通風、透氣,供給柔軟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經常為圈舍消毒。”“在糞污綜合利用方面,要做到適時適量澆灌,避免圈舍糞污過量。”……在奶牛場,工作人員仔細聽著技術人員的講解。
“我們很感謝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對我們企業的幫助,他們的技術人員不定期地對我們牧場疫病防控、農業一體化、飼養草料等進行技術指導。目前,我們牧場養殖規模達到了1200頭,日鮮奶產出量30噸,年收益達6600萬元。”該公司廠長敬強說道。
探索種養結合模式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2022年12月30日,記者走進安岳縣乾龍鎮向罐農業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稻魚養殖基地。只見水稻已完成收割,一尾尾稻花魚雖小,但是在稻田間游弋仍是清晰可見。這里是乾龍鎮糧經統籌促進檸檬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的一個片區,即“魚米之鄉”種養循環發展示范片。
“多年以前,這里種植的是檸檬,因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原因,導致檸檬大幅減產。后來,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精心組織、集中力量、扎實推動,整合高標準農田和稻漁綜合種養等項目資金,按照‘稻田四周10%的面積作為養魚溝,中間90%的面積作為水稻種植’進行改造,積極引進職業經理人入股,推行‘稻漁共生’種養結合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唐軍介紹。
在養殖基地,該合作社法人胡代全說,這片養殖基地共計280余畝,2022年主要種植的是高產、優質、再生力強的水稻品種,每畝產量達到550公斤,稻花魚每畝可以達到500斤左右,預計年收益70萬元,待基地改造完善后,年收益可達100萬元以上。
據了解,“種養結合”是安岳糧經復合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以來,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堅持以優質高效和生態安全為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村富裕、農民增收。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夯實穩產保供根基
龍臺鎮西禪村村民王良彪靠著農業特色產業走上了致富道路。多年前,他不懂農業種植技術,也缺乏創業資金,對發展產業沒有信心。通過參加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成為第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堅定了投入農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2020年3月,王良彪流轉土地160余畝,成立了安岳縣星辰家庭農場,發展大棚西瓜、蔬菜共80余畝,柑橘30余畝,李子40余畝。其中大棚種植采取與實力業主合作,上半年種植西瓜,下半年種植蔬菜。2022年,光是種植西瓜就分紅37萬元,加上柑橘、李子、蔬菜等,一年的收入在80萬元左右。
“我們的蔬菜、水果市場很好,主要供應我們縣域范圍內,一直是供不應求。現在年關將近,蔬菜銷售也很可觀,我們每天都會發貨出去,后期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為全縣蔬菜水果市場穩價保供貢獻力量。”安岳縣星辰家庭農場業主王良彪如是說道。
在龍臺鎮滑獅村,記者站在田埂上,抬頭眺望,一望無垠的麥田盡收眼底,綠油油的小麥煥發出勃勃生機,像一張綠色的地毯,鋪滿了整個農田。以前,這片田地失管多年,通過引進業主開展撂荒地整治,如今這片田地種滿了莊稼,成為安岳縣石羊鎮川平家庭農場業主楊鄧平“開疆拓土”的一番新天地。
楊鄧平介紹,他在安岳縣共流轉土地3200余畝,分布在龍臺鎮、石羊鎮、永順鎮、乾龍鎮、高升鄉5個鄉鎮,主要推行水稻-小麥輪作和玉米-小麥輪作兩種模式,同時還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全年糧食收成達3000余噸,每年解決當地農戶2000余人就業,僅勞務支出就達120余萬元。
據了解,安岳縣石羊鎮川平家庭農場被評為縣級示范家庭農場,并已經申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楊鄧平個人也獲得了“四川省農業豐收獎先進個人”“普州英才”等殊榮。
近年來,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不斷突出示范引領,通過招大引強、政策扶持、技術支持、品牌培育,切實加大專業大戶、專合組織、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推進有條不紊,為確保全縣穩產保供作出了很大貢獻。
“下一步,中心將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要求,以譜寫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安岳篇章為目標,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堅持‘三環兩軸十片’梯次發展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六線、六園’建設,切實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增收致富,為全縣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貢獻更多力量。”安岳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楊川說道。
作者:吳雙桂 廖朱朱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艷玲
上一篇:廣東省扶貧開發協會推動消費幫扶進社區_當前熱門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人類能活下來嗎?”吳京劉德華靈魂發問《流浪地球2》發布“MOSS”預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1月3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發
2023-01-04 15:34
原標題:元旦檔期,全國電影票房突破五億(主題)三周后的春節檔,真正有了“大戰”的年味兒(副題)首席記者張磊2023年的第一張成績單來了,5
2023-01-04 15:55
原標題:李子柒歸來將有何作為記者劉雨涵作為短視頻的頂流博主,李子柒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資本對峙,在全網停更了500多天之后,她與簽約合
2023-01-04 15:50
原標題: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超三百億元人民日報北京1月3日電(記者劉陽、任姍姍)記者從國家電影局獲悉: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 67億元
2023-01-04 15:34
原標題:元旦檔票房5 54億元,回暖但未復原(引題)電影市場復蘇還需要哪些條件?(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3年元旦檔
2023-01-04 15:48
原標題:封面金屬花窗采用澆鑄工藝、3D打印技術復刻神韻(引題)《巴黎圣母院》插圖珍藏本首發(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施晨露)提到巴黎圣母
2023-01-04 14:47
原標題:《深海》加入,五部新片定檔2023年春節檔(引題)中國動畫能“做到”也能“做好”(主題)解放日報記者鐘菡動畫電影《深海》昨天宣布
2023-01-04 14:32
原標題:保利大劇院開啟新演出季(引題)人氣作品輪番上陣實力演員辭舊迎新(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諸葛漪)上海保利大劇院2023“迎新春,辭
2023-01-04 14:48
原標題:遼寧3件文物現身“一館一物說航海”遼寧日報訊記者商越報道 2022年12月20日,中國博物館協會航海博物館專委會隆重推出“一館一物說航
2023-01-04 14:45
原標題:節令之美·小寒丨5日迎小寒,歡鵲壘新巢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北京時間1月5日23時5分將迎來
2023-01-04 14:40
原標題:2023文學中國跨年盛典(引題)王蒙畢飛宇等百位名人領讀迎新年(主題)本組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百位名人迎新領讀——2023文學
2023-01-04 13:39
原標題:首屆春節光華馬戲嘉年華即將上演(引題)27場馬戲陪天津觀眾過大年(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記者自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
2023-01-04 13:48
原標題:現實題材“風”起精彩好劇開年天津日報記者張帆新年已至,多部開年大劇陸續登場。目前,反映國內民航業現狀的電視劇《向風而行》持續
2023-01-04 13:39
原標題:天博館藏敦煌文獻特展明閉展(引題)宋元時期文物精品特展相約新春(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正在天津博物館二樓展出的“鳴沙遺墨
2023-01-04 13:47
原標題:“2023非遺過大年”活動啟幕(主題)從即日起持續至元宵節(副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2023非遺過大年”天津非遺年俗文化節活動
2023-01-04 13:43
原標題:舉辦藝術節、建設文化空間,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引題)藝術風景留在家門口(藝術改變鄉村)(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原韜雄
2023-01-04 11:34
原標題: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引題)千年鄉藝古鎮尋(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通訊員李鵬鵬“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
2023-01-04 11:54
原標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引題)土家族擺手舞“擺”出新生活(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大家一起來擺
2023-01-04 11:40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劉亦菲李現共踏暖心之旅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邱偉由劉亦菲、李現主演的田園治愈劇《去有風的地方》于1月3日在湖南衛視
2023-01-04 10:39
原標題:穿越1 9億年的“恐龍”來看你(主題)——云南大規模搶救性發掘恐龍化石紀實(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張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
2023-01-04 10:46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長著恐龍頭骨的白堊紀鳥類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金地、張泉)記者3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
2023-01-04 10:50
原標題:從文學到戲劇(引題)是致敬,是對話,更是創造(主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彭澳麗近年來,“文學改編熱”在中國話劇舞臺上持續升溫。
2023-01-04 10:55
原標題:動畫電影《深海》終定大年初一!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袁云兒1月3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的新作《深海》定檔大年初一。該片
2023-01-04 10:38
原標題: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題)和田歷史文物展亮相中華世紀壇(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見證2
2023-01-04 09:32
原標題:山西多措并舉推動非遺面食產業發展(引題)讓詩和遠方“美味”起來(主題)朱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一碗熱氣騰騰、滿嘴留香的
2023-01-04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