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公布關于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海項目的綜合評估報告。該報告聲稱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引發國際質疑。日媒稱,日本政府基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終報告,正準備加快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海的進程。
(資料圖)
▲當地時間2023年6月14日,韓國大田屯山洞,超市海鹽供應短缺。(來源:東方IC)
即將開排的消息傳到韓國,當地民眾便開始瘋狂搶購食鹽和海產品。韓國民眾認為海水被污染后,一些海產品將會受到嚴重的輻射污染,包括人們每天都要使用的食用海鹽。
那么,民眾對于海鹽受污染的擔心有必要嗎?我國會受影響出現食鹽短缺嗎?
“海納百氚”,正在變成現實
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決定引發了全球關注和爭議。雖然日本政府聲稱核污水經過處理后的放射性物質濃度將低于國際標準,但仍有許多人對排放核污水可能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風險表示擔憂。
《科學》雜志一項研究介紹,日本福島核廢水中含有多種放射性成分,核污染成分包括銫(Cs-131/133/137)、鍶(Sr90)以及碘(I-131/135)等多種放射性元素,其中氚等元素難以被清除。
▲日本福島儲存核污水的儲蓄罐。(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日本政府方面稱,排海的核污水對人體安全無害,少量的氚并不影響健康。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在論及該水中的核素輻射劑量時,更曾形容,成人可以“每天喝兩升,持續喝一年”。
6月6日,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東電已在基本完工的排海隧道內,注入約6000噸海水,開始持續兩周的設備試運行。
然而6月11日,面對太平洋島國專家建議日本在基建使用混凝土的過程中消耗核污水時,該國卻以“核污水或導致放射性物質氚蒸發,對人體有害”為理由,駁回了這一提議。
自相矛盾的表態,又一次引發外界的憂心忡忡。
6月26日,東電表示,用于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水的海底隧道已竣工。兩天后, 日本核監管機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開始對核污水排海設備進行使用前全面檢查,檢查于30日結束。也就是說,核污水排海的前期準備工作,至此接近了尾聲。
7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稱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遭到國際社會譴責的同時,也加快了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海的進程。
韓國民眾近期瘋狂搶購食鹽和海產品,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對日本核污水的恐懼。
海水如何變成鹽?安全有保障嗎?
1千克海水中大約含有35克鹽。這種鹽叫做海鹽,其中調味用的食鹽只有27克。海水的鹽分中,除含有氯化鈉(叫做食鹽)外,還含有氯化鎂等物質。
那么,大海中的鹽分是從哪里來的呢?大海中的鹽分來自覆蓋地球的巖石。雨點落到巖石上,雨水把巖石含有的某些物質溶解,這些水(加上泉水)慢慢地變成河水,流進大海。
制造海鹽是將海水導入海灘的鹽池中,通過日曬蒸發掉水分,就得到了海鹽,再經提純制得可以食用的海鹽。其約占食鹽總量的15%-20%。我國的海鹽主要產區在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等地。另外,海南、廣東等也生產部分海鹽,通常稱為南方海鹽,其產量較低。
▲工人在海鹽結晶池中工作(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針對群眾擔心海水受污染影響食鹽安全問題,某鹽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食鹽生產要經過初級、中級、高級三級嚴格的化驗和檢測過程,檢測達標后才會進入成品鹽生產環節;成品鹽生產出來后要經過水分和標準檢測合格后才能進入市場銷售,可確保每批食鹽都是安全進入市場。
專家提醒公眾,對于福島核污水的影響不應過分恐慌。雖然核污染水可能會對海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經過處理后的食鹽是安全的。專家呼吁公眾保持冷靜,不要盲目跟風搶購食鹽。
除了海鹽,我國還有很多鹽可選擇
自然界中鹽資源廣泛分布,海水、鹽湖、鹽井和鹽礦中都蘊藏著豐富的鹽。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鹽生產國,我國原鹽中有1000萬噸左右用于制備食鹽。近年來我國食鹽年產量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
按照來源,除了海鹽,還有井礦鹽和湖鹽。
其實,井礦鹽才是我國民眾食用鹽的主要類型。
井礦鹽是以石鹽或地下天然鹵水( 不含沿海地下鹵水) 為原料制成的鹽,其約占食鹽總量的70%-75%。將地表水注入地下鹽礦,溶解石鹽礦石后形成飽和鹵水,引入真空制鹽設備蒸發水分,制作成鹽。井礦鹽主要產區在四川、湖北、湖南、陜西、江蘇、河南和江西等地。
(圖片來自網絡)
湖鹽是從鹽湖中采掘的鹽或以鹽湖鹵水為原料制成的鹽。其約占食鹽總量的5%-10%,主要產區在青海、新疆、內蒙古和甘肅等地。
此外,按照加工工藝,可分為普通食鹽(包括精制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等)和多品種食鹽(包括低鈉鹽、減鈉鹽、調味鹽、特殊工藝食鹽等),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不同的用途。
(本文綜合市場監管總局網站、人民網、央視新聞、看看新聞、南風窗、科學原理一點通等)
標簽:
上一篇:天天新資訊:在景區買翡翠,怎么才能不上當?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特寫:在文化傳承間穿針引線一架繡繃、一縷絲線、一枚鋼針,一
2023-07-07 08:59
原標題:鄉村文化禮堂打造品質生活圈7月5日,剪紙老師在伍浦村文化禮堂
2023-07-07 09:05
原標題:走進蕭紅故里探尋呼蘭之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春雨楊思琪“呼蘭
2023-07-07 08:54
原標題:小暑:風動蓮生香,心靜自然涼“薰風慍解引新涼,小暑神清夏日
2023-07-07 09:01
原標題: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2023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工人日報-中
2023-07-07 09:06
原標題:中新文娛評《玉骨遙》:不只有深情虐戀中新網北京7月6日電(記
2023-07-07 08:02
原標題:傳統技法與當代審美“榫卯”相接這個古典家具展太有“料”了“
2023-07-07 05:54
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來了!上海多家博物館“超長待機”陪你過暑假
2023-07-06 16:52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以國漫方式誦讀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詩篇文匯報
2023-07-06 16:04
原標題:詩意動畫帶觀眾夢回盛唐(主題)《長安三萬里》周六公映(副題
2023-07-06 15:57
原標題:《我的人間煙火》上演熱血雙向奔赴北京日報訊(記者邱偉)由楊
2023-07-06 15:59
原標題:打造另類師生關系(引題)《追光的日子》塑造校園劇新風格(主
2023-07-06 16:03
原標題:舞蹈詩劇《蓮花》再現敦煌婆娑舞姿文匯報記者宣晶綿延千年的敦
2023-07-06 11:53
原標題:首次攜手國漫(引題)王心凌獻唱《茶啊二中》主題曲(主題)羊
2023-07-06 11:59
原標題:春節檔五一檔端午檔檔檔有爆款暑期檔七夕檔國慶檔黑馬落誰家文
2023-07-06 12:06
原標題:劉德華王寶強合唱推廣曲《男人哭吧不是罪》(引題)《八角籠中
2023-07-06 11:06
原標題:西秦刺繡“繡”出和美鄉村趙明楠中國文化報駐陜西記者秦毅?西
2023-07-06 11:02
原標題:突破自我,出演《夢中的那片海》中備受爭議的男二號(引題)劉
2023-07-06 11:01
原標題:電影《封神第一部》發布“質子出征”版預告片年輕質子直面成長
2023-07-06 09:57
原標題:歌手李玟去世,年僅48歲“我們懷著極度哀傷的心情,告訴大家一
2023-07-06 10:04
原標題:湖南綏寧:(引題)民族節慶大顯活力(主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
2023-07-06 10:01
原標題:《大河》新書首發:用“山河小說”嶄新形式實現紅色經典再造工
2023-07-06 10:06
原標題:名單公布,安徽這位戲曲演員入選人民日報客戶端安徽頻道徐靖7
2023-07-06 10:03
原標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舉辦藝術節身穿漢服的姑娘翩翩起舞,天真可
2023-07-05 23:02
原標題:AI讓寫書變得更容易?對內容創作產生哪些影響?中新網北京7月5
2023-07-05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