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老年高血壓的健康管理知識科普

時間:2023-07-06 18:01:01    來源:科普中國網    

高血壓屬于當前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引起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作為一種增齡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也逐漸升高。據統計,老年群體的高血壓患病率高達49%,也就是說平均兩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加之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使得老年高血壓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什么是老年高血壓?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征。目前,我國對于高血壓的定義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老年高血壓則是年齡大于60歲,在未使用抗高壓藥物情況下,血壓持續或非同日3次以上測量符合高血壓標準。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老年高血壓有哪些特點?

1、以收縮壓增高為主,脈壓增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動脈僵硬、大動脈彈性下降的現象,因此,大多老年高血壓患者主要表現為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增高會增加冠心病、卒中、終末腎病的風險。腦壓是指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值,正常值為30~40mmHg,脈壓增大時指其差值>60mmHg。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脈壓可達到60~100mmHg。

2、血壓波動幅度大。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血壓調節能力下降,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往往容易隨著季節、情緒、體位等因素發生明顯的波動,清晨高血壓最為常見。血壓波動使得降壓的難度增加,一些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或者使用利尿劑等藥物的患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在進行診療時,應測量臥、立位血壓。

3、并發癥較多,常與多種疾病共存。老年高血壓常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老年癡呆、腦血管病、外周血管病、血脂異常等。如血壓長期控制不理想,容易增加重要臟器器官損害的風險。

圖片來源于網絡

4、餐后低血壓。指患者在進餐后2h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餐前收縮壓≥100mmHg、餐后收縮壓<90mmHg,且在進餐后出現暈厥、頭暈、心絞痛等低血壓的相關癥狀。

5、體位性低血壓。指從臥位改變為直立體位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頭暈、暈厥等腦循環灌注不足癥狀。老年患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此外,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存在一些容易誤診、漏診的高血壓,如繼發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和假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在老年群體比較常見,如腎性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等,老年人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也可導致高血壓或加重高血壓。假性高血壓指袖帶法測血壓值高于動脈內側壓值的現象,常見于嚴重的動脈硬化老年患者。

三、老年高血壓的降壓目標是什么?

一般,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為140/90以下,老年人降壓目標則為150/90mmHg以下,舒張壓不低于60mmHg。主要是因為老年高血壓具有血壓波動幅度大的特點,為防止低血壓出現,需要適當調整降壓目標。在高收縮壓用藥中,必須防止出現舒張壓過低的現象,如突然降壓過快、過低,容易誘發心梗、心絞痛、腦梗以及加重老年癡呆。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按要求積極測量血壓,一般可測量晨起、服藥前、睡前和不同體位的血壓。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四、如何監測血壓?

高血壓患者血壓監測可選擇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初始治療階段,血壓不穩定者,可在每日早晨和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2~3次,取平均值),連續測量7 天,取后6 天的血壓,計算平均值。血壓控制平穩者,可每周只測1天血壓;長期藥物治療患者,盡量監測服用前的血壓狀態,以評估藥物療效。如患者精神高度焦慮,不建議進行家庭血壓監測。

另外,還可以使用動態血壓監測計進行血壓監測。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五、如何進行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

1、用藥方面。每個患者的血壓、危險因素以及伴發疾病不一致,藥物應由專業醫生結合個人情況選擇, 同時遵守以下原則。(1)小劑量,初始開始服用藥物,應從最小的劑量開始;(2)長效,適宜選擇長效制劑;(3)個體化,需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耐受性等來進行藥物的選擇;(4)聯合,對于使用一種降壓藥物治療血壓仍不達標的患者,可采用兩種藥物進行聯合治療。此外,老年高血壓患者還需要堅持服用降壓藥物,不能隨便停藥或擅自更改藥物劑量。

圖片來源于網絡

2、飲食方面。限制患者鈉鹽的攝入,增加富含鉀的食物的攝入,患者每日攝鹽量不得超過5g。增加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魚類、粗糧以及富含鉀、鈣以及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的攝入。控制體重,維持理想的體質量,糾正腹型肥胖,同時需要避免過度、過快減重。

4、戒煙限酒。吸煙會增加血壓增高的風險,同時影響血壓舒張,進而引起或加重高血壓,因此必須做好戒煙工作,保證降壓的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時需限制酒量,男性每日飲酒量應低于25g,女性每日飲酒量應低于15g。

5、積極運動。積極進行有氧運動,每次不低于30分鐘,運動方式可選擇步行、慢跑、游泳等,避免劇烈運動。還可以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注意運動前的熱身。

6、注意情緒調節。保持穩定的情緒和狀態,避免引起血壓波動。

7、改善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改善睡眠質量有助于提高血壓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時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

8、注意保暖。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容易受季節變化而波動,且老年人本身對于寒冷的適應能力和血壓的調節能力就比較差,容易出現季節性血壓波動。因此,應注意保暖,結合氣溫變化增減衣物。

9、有效管理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強調對相關危險因素的干預和并發癥的治療,對血糖和血脂進行管理與調節,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篩查并干預微量白蛋白尿。

圖片來源于網絡

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因此,需要重視高血壓的防治。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老年高血壓的特點、防治管理與普通患者也存在差異。總的來說,老年人高血壓健康管理可從合理用藥、健康飲食、戒煙限酒、積極運動,情緒調整等方面入手,提高血壓的控制效果。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