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全球時快訊】舞蹈詩劇《蓮花》再現敦煌婆娑舞姿

時間:2023-07-06 11:53:10    來源:文匯報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舞蹈詩劇《蓮花》再現敦煌婆娑舞姿

文匯報記者 宣晶

綿延千年的敦煌莫高窟積累了豐沃的壁畫彩塑資源,堪稱一座博大精深的音樂舞蹈博物館。由編導趙小剛編排的舞蹈詩劇《蓮花》下個月將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領略婆娑舞姿,尋覓“蓮花”足印疊跡。

敦煌是舞蹈創作的靈感源泉。上世紀初,梅蘭芳在《天女散花》中首次創造出敦煌壁畫舞樂的戲曲舞蹈橋段;1954年,戴愛蓮編創出的雙人舞《飛天》成為敦煌舞的發展源頭;20世紀70年代末,舞劇《絲路花雨》的出現成為傳承敦煌藝術的典范……沉睡千年的敦煌舞蹈撣去灰塵,款步走上舞臺。

《蓮花》延續了敦煌舞劇的創作思路,用肢體語言建構傳統文化遺韻,講述敦煌彩塑師“樂僔”歷經萬苦創作蓮花泥塑的故事。全劇分為“塑”“行”“別”三個章節,展現主人公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作為舞劇核心意象,“蓮花”以其高貴、圣潔的品格貫穿始終。古典舞作為積淀著傳統文化意蘊的動作形態,更能在當代題材的表現中強化民族意蘊和民族精神。

“從11歲開始學習敦煌舞蹈,20幾年來我似乎從沒真正離開過。先祖留下的遺產或許已經化作一根筋骨,長在了我的軀體深處。”趙小剛從小師承藝術家高金榮學習敦煌舞蹈表演。他諳熟“敦煌舞蹈”,但不炫耀“敦煌舞蹈”。《蓮花》提煉與調動敦煌文化元素,頌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打開了既有古典意蘊又有屬于當代審美表達的敦煌世界。通過現代的藝術表現手法,該劇讓沉睡了數千年的敦煌藝術煥發時代感,在中國獨特審美的范疇下,探索意象表達相融的路徑,豐富舞蹈語匯的創新可行性。

在《蓮花》中,趙小剛無論是在動作、結構都有自己的風格與表達。劇中的優美舞姿從大量敦煌壁畫及彩塑提煉而出,并在敦煌舞蹈個性化的動作姿態里融入了現代舞元素,編創了牙泉舞、藍蓮花舞、石蓮舞等頗具觀賞性的舞段。月牙泉依偎在鳴沙山的懷抱,梵天麗影中星云流轉……由燈光、音樂、道具等舞美元素共同營造出“大漠涌清泉”的藝術氛圍,通過巧妙的時空設定,將觀眾拉入回味悠長的意境中。由此,《蓮花》展現了一條舞蹈創作的可行路徑,即舞蹈的“現代性”并不執著于肢體語匯的創新出奇,而在于人生信念的高瞻遠矚。

“閑舞人劇場”成立于2009年,曾推出“肥唐瘦宋”“蓮花”“西游”“生命之舞”等系列舞蹈劇場。這些作品不僅匯聚了業內頂尖舞蹈家,也為新生代年輕舞者提供了舞臺實踐機會。作為“閑舞人劇場”經典舞劇,《蓮花》的表演陣容擁有國內多家院團首席舞者、“桃李杯”“荷花獎”獲得者,以及熱門綜藝《舞蹈風暴》的人氣選手。李響、胡陽、邵俊婷、汪子涵、李艷超等都曾站上《蓮花》的舞臺。此次《蓮花》上海站演出將帶來兩組卡司陣容,由黃琛迪、王藝涵、徐立昂、黃路霏領銜主演。沈徐斌、孫秋月、朱磊、石仁琦、徐之惠等國內頂尖舞者將分別飾演“飛天羽人”“妙音天女”“并蒂蓮”等敦煌形象。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