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秦刺繡“繡”出和美鄉村
(資料圖)
趙明楠 中國文化報駐陜西記者 秦毅?
西秦刺繡是流傳于陜西寶雞北部塬區一帶的民間刺繡,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也是當地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瑰寶。6月17日至24日,為期8天的寶雞千陽縣第六屆西秦刺繡香包節展銷活動在寶雞市舉辦,吸引了數萬名市民和游客體驗、購買,線上線下銷售刺繡產品7.6萬余件,銷售額62.4萬元。
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鄉村振興局共同組織評選的“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公布,千陽縣的“西秦刺繡:巧手繡出鄉村幸福生活”入選。千陽縣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西秦刺繡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承地,是“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近年來,該縣堅持“合作社+繡娘+農戶”的發展模式,產業化開發刺繡項目,快速壯大規模,成為群眾致富的重要支柱、建設和美鄉村的有力抓手。
當地繡娘在非遺工坊制作繡品 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產業賦能,工坊鋪就致富路
“千陽縣持續壯大刺繡產業規模,輻射帶動全縣婦女加入刺繡生產。”千陽縣文化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千陽縣把刺繡產業由閆家村推廣到全縣,成立刺繡合作社21個,省市級非遺工坊6家,傳習所7個,發展刺繡專業村11個,引領農村婦女、貧困勞動力從事西秦刺繡加工制作,帶動就業1.2萬人。此外,做好“非遺+”,千陽刺繡虎頭枕融入郵票面向全國發行、持續舉辦西秦刺繡香包節展銷活動等方式,讓千陽刺繡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依托西秦刺繡,千陽縣太陽鳥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非遺工坊職能作用,帶動周邊低收入家庭和留守婦女2000余人從事刺繡工藝品制作,年制作工藝品50萬余件,產值300余萬元;帶領繡娘年制作工藝品80余萬件,實現銷售收入1500多萬元;輻射帶動本鎮及周邊從業人員5000余人,幫助脫貧戶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為了讓繡娘的繡品賣個好價錢,我們的刺繡工坊為繡娘搭建銷售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在北京秀水街、西安大唐西市等人流量大的景區、集市設立固定專賣點,現場展示千陽刺繡技藝,打通銷路,助力增收。”千陽縣太陽鳥工藝品非遺工坊創始人李惠蓮說,他們同時在淘寶、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展線上展銷。
“寶雞千陽年生產刺繡工藝品680多萬件(套),實現產值8600多萬元,刺繡藝人人均純增收3800多元,為西秦刺繡的保護和傳承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父老鄉親在家門口鋪出一條致富路。”陜西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杜俊杰說。
激活傳統,讓老技藝更具時代光芒
“從6月初開始,香囊和五彩繩開始熱銷。今年兔子元素的香包特別受大家喜愛,端午假期的第一天就賣出了上千件。”千陽縣金達萊刺繡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海燕介紹,合作社不斷嘗試將多種元素融入香包造型,福祿寓意的葫蘆香包、形狀各異的刺繡胸針、小巧精致的中藥香囊等產品,很受年輕人喜歡。
民俗專家修劍橋表示,時代在發展,傳統的刺繡藝術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民間藝人在技藝傳承和發展之路上開拓創新,讓民間藝術在現代綻放出新光彩,詮釋了當代生活之美。? ?
西秦刺繡積極對接現代流行元素,開發出的十二生肖掛件、福祿壽飾品、鎮宅對獅等200多個新品類,受到市場青睞。“改良后的虎頭帽、老虎枕、五毒馬甲等產品受到市場歡迎,產品供不應求,實現了量產和遠銷,也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工坊制作。”李惠蓮說。
“西秦刺繡經過一代代藝人的傳承發展,既繼承了西秦刺繡的傳統制作技藝,又結合現代時尚理念,不斷開發出適應現代生活審美的新產品,既實用又美觀,贏得了市場和人心。”陜西省非遺保護中心保護部主任白拴鎖表示,將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體現了西秦刺繡的更新和再創造的能力,也讓其得到了流傳的土壤。
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段軍林表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此為依托引導村民走上良性的產業化發展道路是我們的責任,要讓文化遺產‘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綻放出時代魅力。”
拓展路徑,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不少參展合作社通過拍攝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將優秀的民俗文化產品賣往全國各地,線上銷售額達29.7萬元,營業額比以往節假日增加10%以上。”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第六屆西秦刺繡香包節共搭設民俗文化產品展銷棚17個,現場還設置了配制香囊、刺繡制作等互動區,不少市民體驗了彩布縫合、填充香料等香包制作過程,在端午佳節里感受非遺魅力。
隨著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門出臺的《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印發,各地進一步明確了非遺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位置,傳統技藝在帶動就業、創業方面和團結村民建設和美鄉村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愈加明顯。
“很多繡娘是在傳承人的教授和培養下走上刺繡道路的,現在都能獨立繡制作品。我們不僅開班培訓,還包工包料,成品統一收購,消除繡娘的銷售之憂。”王海燕說。據悉,千陽縣組織省級工藝大師立足村內刺繡產業合作社,帶動婦女邊學邊干邊計酬,充分調動大家的參與積極性。同時,千陽縣將刺繡技能培訓納入再就業培訓等項目培訓之中,組織全縣刺繡從業人員開展文化創意、電商經營、營銷理念、銷售知識等學習培訓100多期,培訓人員6000多人次。
“近年來,非遺工坊把刺繡產業用工重心鎖定在鎮、村留守婦女群體,采取傳承人手把手教、工藝大師‘帶徒傳’提技能、產業培訓項目化促規模、學做結合效益化增收益等方式傳藝帶徒,充分調動婦女參與的積極性,讓鄉村剩余勞動力由體力型勞動向技能型勞動轉變。”千陽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千陽將大力發展“非遺+旅游”“非遺+鄉村振興”,切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同時,借助縣、鎮村農家樂、民宿、鄉村生態旅游等平臺,鼓勵研發團隊開發刺繡文創產品、開發旅游刺繡體驗項目,以傳承和融合之美,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標簽:
上一篇:劉芮麟突破自我,出演《夢中的那片海》中備受爭議的男二號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西秦刺繡“繡”出和美鄉村趙明楠中國文化報駐陜西記者秦毅?西
2023-07-06 11:02
原標題:突破自我,出演《夢中的那片海》中備受爭議的男二號(引題)劉
2023-07-06 11:01
原標題:電影《封神第一部》發布“質子出征”版預告片年輕質子直面成長
2023-07-06 09:57
原標題:歌手李玟去世,年僅48歲“我們懷著極度哀傷的心情,告訴大家一
2023-07-06 10:04
原標題:湖南綏寧:(引題)民族節慶大顯活力(主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
2023-07-06 10:01
原標題:《大河》新書首發:用“山河小說”嶄新形式實現紅色經典再造工
2023-07-06 10:06
原標題:名單公布,安徽這位戲曲演員入選人民日報客戶端安徽頻道徐靖7
2023-07-06 10:03
原標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舉辦藝術節身穿漢服的姑娘翩翩起舞,天真可
2023-07-05 23:02
原標題:AI讓寫書變得更容易?對內容創作產生哪些影響?中新網北京7月5
2023-07-05 15:56
原標題:大型樂舞詩畫《國韻·匠心》融合經典與流行打造國風視聽盛宴中
2023-07-05 15:56
原標題:60秒速覽!中外嘉賓齊聚中國國家版本館感受傳統文化之美7月3日
2023-07-05 16:06
原標題:“沒有重壓就沒有快速成長”馮遠征回應把年輕演員推上首都劇場
2023-07-05 15:52
原標題:河南虞城:讓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比翼雙飛”近年來,為豐富群
2023-07-05 15:54
原標題:《永遠的行走:與中國相遇》線下展映(引題)向世界展現可信可
2023-07-05 15:04
原標題:吳越:知道“生老病死”四個字,就是中年人了讓觀眾人戲不分,
2023-07-05 14:54
原標題:《掃毒3:人在天涯》在京首映(主題)劉青云古天樂郭富城再續
2023-07-05 15:02
原標題:亞洲紀錄片圓桌論壇舉行(主題)《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倡議》發
2023-07-05 10:57
【影視銳評】原標題:影視歌曲切忌千篇一律近日,影視原聲音樂綜藝節目
2023-07-05 09:53
原標題:10余國水彩藝術家安徽黟縣“切磋”水彩藝術中新社合肥7月4日電
2023-07-05 10:06
原標題:從群演到導演,三度結緣《天之驕子》(引題)唐燁:此次復排對
2023-07-05 09:55
原標題:愛樂匯交響樂團《完全貝多芬》2023-2024音樂季發布中新網北京7
2023-07-05 10:03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本周六上映,李白高適化身電影主角(引題)詩意
2023-07-05 10:03
原標題:《孤注一擲》起底境外詐騙鏈記者宋說犯罪題材電影《孤注一擲》
2023-07-05 08:54
原標題:王寶強自導自演《八角籠中》將公映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由
2023-07-05 08:56
原標題:殘疾人陶藝作品慈善拍賣會在京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瑜通
2023-07-05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