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有消息源證實興盛優選已經關停在福建的業務,當前在興盛優選小程序中查看福建自提點信息,均顯示“當前五公里范圍內無自提點“。
實際上,早在去年興盛的社區團購業務就一直在收縮調整。進入2023年后,興盛再度撤城,可見其遇到的困難仍然艱巨。
(資料圖片)
1撤離福建 并非偶然
興盛優選在福建的撤站,可謂動作迅速又悄無聲息。
當地知情人士透露:“4月8日當天供應商還在正常送貨,但貨送至大倉后就沒有再做配送了,現在這批貨還在倉庫。”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文:“昨天興盛優選沒有理由就停了,還以為不送我們鄉下了,今天才發現整個福建都沒有了”。
明明“興盛優選福建”官方公眾號在前一天還正常發布了4月8日的商品預告,怎么就毫無征兆地全省撤城了?
用戶們紛紛在小區社群里炸開了鍋,還以為是系統出了BUG,等待修復中。問到興盛優選福建站是否關停,官方暫時還沒給到回應,但用戶頁面、商品配送、售后服務全都停滯了。
實際上,興盛優選福建站的關停并非偶然,其覆蓋的區域已從18個省份的巔峰期下降至7個,目前僅剩湖南、湖北、江西、陜西、貴州、廣西、廣東。
那么,是什么讓興盛優選從社區團購的尖子生頻頻遭遇滑鐵盧?
單從福建區域來看,此前作為省會的福州地區的撤離就已經有了征兆。據消息人士透露,興盛背后的資本開始撤離,而對于社區電商卡位戰中失去支撐的品牌來說,如果執意要繼續燒錢補貼,無疑于自毀長城。
另外,社區電商進入下半場已經是趨勢。據開曼4000CEO郭德蒼觀察:“社區電商需要回歸到正常的經營邏輯,興盛這個時候就需要認真考慮砍掉不盈利的市場。以福建地區為例,興盛本身在這個地方布局就不大,長期不掙錢的情況下,關停也是合乎邏輯的”。
實際上,社區團購整個行業都在戰略收縮,興盛優選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想要蓄力突圍觸底反彈,興盛市場的收縮之路可能不只限于目前的區域。
2堡壘計劃 打造根據地
其實,興盛優選作為社區團購打頭陣的“老三團”,也有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
興盛優選憑借最早一批實體連鎖店芙蓉興盛以及夫妻店形成“日用快消+生鮮”的產品結構及“預售+自提”的模式,在長沙已經收獲了大批種子用戶。
加上首得體系拓展人員和銷售業績的創造出的驚人成績,為興盛優選的江山打下了深深的地基。
此外,興盛優選投資近5000萬元自建物流體系,為其供應鏈的發展打造了“完美閉環”。
可見,“湖南模式超級大倉”的成熟倉配,再搭載首德鐵軍這張王牌,興盛優選在與美多淘的混戰中,占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搶先優勢。
但好景不長,隨著美多淘市場的迅速擴張,終究是敵不過互聯網企業在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的來勢洶洶,2022年,興盛優選推出“堡壘計劃”,試圖保住自己不退場的護城河。
堡壘計劃的具體內容有三點:
第一,網格站從站長和服務經理那收回到公司,建站費和租金錢公司出錢。與服務經理關系從合作變為雇傭關系,做到強管理,解決時效性和配送服務質量。
第二,網格站收回后,配備駐站市場人員,維護現有市場和精準開發新團點。
第三,網格站有自主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各種新項目試點。
堡壘計劃從去年8月開始推出,而今年也基本定下對其延續的主要基調:針對的是興盛銷量TOP4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的網格站改革,并直接直接改名為“堡壘項目部”。同時,陸續撤出山西、江蘇、浙江、河北、安徽、河南等地。
經過兩輪的市場收縮,保留幾個核心省份維持區域化經營,呈現出退化為最大地方團的態勢。降本增效自負盈虧的心頭石一直沒搬走,重壓之下曾與美多淘齊頭并進的興盛,活下來成為了接下來的首要目標。
3興盛突破 嘗試團店
面對互聯網巨頭們的層層圍剿,作為社區團購界的興盛優選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而如何實現突圍逆轉,也到了重新考慮的時候了。
興盛優選創始人岳立華,從農村批發傳統小生意起家,開超市、開便利店、做批發商,現已年過半百的他每次都在風口浪尖抓住機會不斷轉型,從小縣城批發商,一度成為社區電商的領先者。
如今社區團購硝煙四起,興盛優選進退為難,岳立華當然不會視而不見。
據消息顯示,興盛優選選址在武漢做起了團店業務,據傳岳立華親自帶隊指揮,興盛高管親自做店長,決心很大,測試數據很好,興盛優選又殺回來了。
另外有消息稱,興盛目前賬上還有百億現金,跑通團店預計按5萬元一個團店粗略計算,可投資30萬家自營團店,興盛團店預計今年將快速覆蓋全國,實現“自營+加盟”的天花板,發展規模預計可達到100萬家,單憑這一點,就完全符合興盛復興門店的品牌使命。
作為社區電商賽道曾經的王者,興盛優選以復興門店、賦能上游、改變消費者生活方式為使命,致力于在新零售行業大展身手。
而如今的興盛優選,是否能夠用團店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全國第三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覽舉辦(引題)?崇尚經典內化出新(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賴睿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是具有代表
2023-04-13 14:45
原標題:重溫《自由與愛情》,“全球最大裴多菲之書”亮相(主題)將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展至五月中旬(副題)文匯報訊(記者許旸)“生命誠可貴
2023-04-13 14:32
原標題:西班牙鋼琴家馬里奧來寧演奏:(引題)?在中國,看到了古典音樂的未來(主題)新華日報記者周嫻馬里奧·阿隆索,是西班牙“鋼琴王子
2023-04-13 13:53
原標題:滑稽戲《哎喲爸爸》在笑聲中探討養老新華日報訊(記者王慧)4月12日,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落下帷幕,滑稽戲《哎
2023-04-13 10:32
原標題:根據倫敦西區現象級懸疑經典改編(引題)?《偵查》中文版4月27日將登南鑼劇場(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北京兒藝出品、根據倫敦西區
2023-04-13 10:51
原標題:虛構應以生活為基礎馮倩近日,“國產劇能不能尊重一下產婦”這一話題登上了某熱搜榜單,眾多網友紛紛跟帖留下自己觀點。“喝奶茶可以
2023-04-13 10:32
原標題:政策引導、業態融合,北京推動實體書店高質量發展(引題)?城市書香,更多“悅”讀方式(文化市場新觀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施芳
2023-04-13 10:52
原標題:嶄新“九兒”亮相,“紅高粱”打磨升級歸來新華日報記者王慧近日,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江蘇大劇院原
2023-04-13 10:44
原標題:文學現場的魅力與挑戰(創作談)(主題)——《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藝術》與我的文學批評(副題)孟繁華《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藝術——2
2023-04-13 09:45
原標題:《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首周末拿下3 77億美元,超越迪士尼動畫片票房紀錄(引題)?這一回,電影成為了游戲衍生品?(主題)文匯報
2023-04-13 09:51
原標題: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余音張星竹近幾年,兒童文學創作蓬勃發展。其中,兒童文學短篇小說的創作得到了眾多出版社和期刊社的重視
2023-04-13 09:32
原標題:評獎首次全板塊覆蓋網絡視聽內容(引題)?上海電視節今年6月將迎“白玉蘭綻放”(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張熠)記者昨天獲悉,第28屆
2023-04-13 09:53
原標題:功夫片會消亡嗎?《龍馬精神》或許是答案(主題)專家:真正的創新是對身體再媒介化過程的突破(副題)由成龍飾演的電影《龍馬精神》
2023-04-13 09:51
原標題:ChatGPT會多大程度影響藝術創作?(引題)可計算與不可計算的(主題)近日,OpenAI推出的ChatGPT3 5升級為ChatGPT4,最大的變化是
2023-04-13 08:35
原標題:IMAX展映片單公布六部佳作以饗觀眾(引題)《銀河護衛隊》登陸北影節(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北影節的春天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
2023-04-13 08:33
原標題:整理老戲譜、創排新劇目,國家級非遺迷糊戲——(引題)?傳統戲曲綻放新光彩(主題)人民日報記者蔣云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芳
2023-04-13 08:48
原標題:導演郝宇:從電子工、保安“蛻變”為新銳影視人張丹千年古城青年力量8家鄉在被稱為“梁祝之鄉”的河南汝南,青年導演郝宇在2012年進入
2023-04-13 08:33
原標題:對京味兒藝術的認真探索名著改編是藝術創新的一種路徑和方式。《正紅旗下》是作家老舍一部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從北京曲劇《正紅旗下
2023-04-13 08:54
原標題:相信原著給出的人物底色,陳曉:(引題)高加林的抱負與掙扎,我很珍惜(主題)文匯報記者王彥鏡頭一片開闊,飛躍蒼黃原野墚塬溝壑,
2023-04-12 15:55
原標題:《暴風》潮汕話版汕頭首發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陳家源通訊員汕宣、柯曉)“紅色之城”汕頭正掀起一輪紅色影視旋風。昨日上午,諜戰
2023-04-12 15:56
原標題:我國網文作家超過2200萬北京青年報訊(記者張恩杰)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
2023-04-12 15:44
原標題:香港芭蕾舞團攜手香港迪士尼呈獻全新表演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4月11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芭蕾舞團與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首度攜手創作
2023-04-12 14:35
原標題:“盛唐密盒”的火爆密碼最近有兩個“人物”風靡全網。他們談吐不凡,一位叫“房玄齡”,另一位叫“杜如晦”。這兩位“古人”走出歷史
2023-04-12 14:51
原標題: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靠譜嗎?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上官云)在“下飯劇”《武林外傳》中,有一個橋段曾令很多小朋友爭相模仿
2023-04-12 12:54
原標題:這位兩院院士的故事被搬上話劇舞臺光明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季雅寧記者張士英“我的腳下只有一條路,這就是中國的雷達發展之路,因此,
2023-04-12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