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ChatGPT會多大程度影響藝術創作? 可計算與不可計算的

時間:2023-04-13 08:35:27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ChatGPT會多大程度影響藝術創作?(引題)

可計算與不可計算的(主題)


(資料圖)

近日,OpenAI推出的ChatGPT3.5升級為ChatGPT4,最大的變化是支持圖片的輸入和分析,擁有更強的推理能力,支持更加復雜的指令,并更加具有創造性。ChatGPT4的出現,仿佛就沖著藝術界而來。一貫以創造力為自豪的藝術家們坐不住了,面對人工智能如此日新月異的快速迭代更新,原本那些優越感和自信心正在不斷被銷蝕,藝術圈也開始彌漫著憂慮與焦灼的情緒。人工智能真的將主宰藝術創作,甚至淘汰藝術家嗎?

其實,人工智能給藝術帶來的沖擊2018年已初露端倪。是年8月,巴黎藝術團體Obvious曾以43.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一幅名為Edmond Belamy的人工智能(AI)畫作,這件在大型拍賣行落槌的藝術品基于GAN算法創作,其數據集來自14世紀至20世紀期間多達1.5萬幅肖像畫。

到了2022年,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有了飛速拓展,谷歌、OpenAI、Meta、Midjourney、Stability.AI五家公司分別推出五款不同的AIGC繪畫應用系統。其中,以使用Midjourney軟件進行AI繪畫更為大眾所接受,它不光免費,而且操作簡便,上手快,提供關鍵詞就能生成你想要的圖片。一直以來,要設計建筑、海報、插圖、游戲界面等,必須有專業人士才能做到。但技術的進步拉平了這些差距,讓普通人也擁有這其中大部分能力。

AI在設計領域步步緊逼的同時,自去年起,在純藝術領域也開始攻城略地。2022年8月,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的新興數字藝術家競賽中,AIGC繪畫作品《太空歌劇院》最終贏得一等獎。由此引發多方爭議:一方面,批判者認為AI在“學習”了大量前人的作品之后,其創作沒有任何情緒和靈魂,難以和人類的藝術創作相提并論;另一方面,支持者認為創作者在一遍遍修改文本內容后,才讓AI創作出滿意的畫作,而且作品有很強的觀賞性,因為不可否認,《太空歌劇院》的確看上去非常恢弘與壯觀。

那么,是什么決定了一幅AI繪畫水平的高低?數據科學家和機器學習工程師比爾德亞·安娜認為:使用AI工具生成藝術作品的好壞,取決于輸入的關鍵詞,而比起直接向該類工具輸入幾個關鍵詞,由ChatGPT進行故事化處理后的文本轉化成的藝術插圖要豐富很多。印度建筑師、計算設計師瑪納斯·巴蒂亞已經將ChatGPT作為自己的創作幫手使用。瑪納斯·巴蒂亞一直在運用AI工具Midjourney創建超現實的建筑概念,通過組合關鍵詞運行多次迭代,達到超出自己預期的結果。瑪納斯·巴蒂亞首先為AI提供了原創設計概念和自己想象的建筑的特定元素,之后在ChatGPT上創造了一種敘事。他把一部分輸出的敘述用作Midjourney的文本提示,以可視化整個概念。“人工智能工具的結合使用可以在設計過程中極大地幫助建筑師,它能將他們的想法快速創建為視覺表現形式,方便與客戶和設計團隊的其他成員共享和討論。此外,它還允許對不同的設計概念進行更有效的迭代和實驗,因為可視化可以快速輕松地生成。這最終可以帶來更具創意和功能性的設計,以及更精簡的整體設計流程。”

那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會對藝術產生哪些影響呢?藝術史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部技術史演變的歷史。攝影發明的時候,對繪畫藝術構成了一種巨大的挑戰。當攝影成為逼真繪畫的競爭者,畫家轉向新的表達方式,1870年代,法國興起印象派運動,這一繪畫風格在接下來的50年中席卷整個歐洲。從此,繪畫告別再現性、敘事性、功能性,而走向更為本質的追求,就是它的繪畫性和精神性。

ChatGPT、AIGC等新興科技層出不窮的出現,促動我們去反思、去追問,在藝術領域,到底哪些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哪些才是藝術的本質?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演變讓藝術轉向更為本質的追求,甚至重新定義“何為藝術”。未來“藝術”的概念空間將被壓縮,從而加速藝術的哲學化、主觀化、形而上化,并推動藝術向未知思想領域和視覺資源延伸。

其次,人工智能讓所有人都能夠成為“藝術家”,因此,技術進步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藝術創作的普及化。AI繪畫能夠克服人力不足,降低內容生產成本。AI繪畫還能夠激發C端用戶靈感,不需要用戶具有極強的專業知識,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如協助繪畫小白創作自己喜歡的繪畫,或者協助音樂小白創作專屬于個人的歌曲。這也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們得以按需、實時、大規模、廉價地開展日常創意活動。

再有,就是滿足了圖像時代人們對通俗文化、消費文化的需求。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廣泛普及與應用,以及大眾文化、消費文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藝術的需要是海量的、多元的、個性化的。文化藝術的消費是分層級的,經典的、頂級的、稀有的藝術在什么時代都只屬于少數權貴和富有階層,更多普通人的需求靠誰來滿足?ChatGPT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會豐富與滿足普通人的需求,對大眾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同時,隨著ChatGPT、AIGC等的普及,信息的壟斷會被打破,視覺加工、知識服務的成本會急速降低,藝術會以更便宜的價格進入百姓生活。

然而,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ChatGPT的核心是算法、算力、數據。ChatGPT中GPT即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的縮寫。它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在語言模型的基礎上加入了“人類反饋強化學習”技術。因此,本質上是人工智能技術AI在語言學領域的應用。上述我們提到的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的種種表現,都是基于藝術中的可計算部分,那么哪些是藝術中不可計算的呢?

首先是人類的情感和生命的溫度。當AI更廣泛運用于生活中時,人類將會考慮如何擁抱AI而非與AI競爭,去發現哪些領域是AI無法替代人類的領域,是人類所獨有的內核。至少到目前為止,情感還是人類獨有的,所有未來的人類會擁有更多與社會責任、與情感相關的職業,為社群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因此,未來的藝術更加要表達出情感的溫度,才能凸顯其價值,才能不被人工智能取代。

另外,想象力是人類的一種寶貴資源。作為一個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在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不能單純以提供審美享受和美學服務作為自己的能力,就目前來說,人類的想象力是不可被計算的。

還有,人類的感受力、創造力和自由意志同樣也不可計算。ChatGPT雖然在某些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共情能力,但它依然無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體驗和生存處境。以目前來講,ChatGPT滯后于生活,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而藝術家是生活的第一發現者、第一感受者和第一表達者,具有更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發現力。當下,藝術早已不以描繪對象為目標,而以表達內心的感受為第一要務。當下藝術的使命不是取悅于視網膜,而是滿足于人類心靈的感知。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拉·赫拉利新近在接受一次媒體專訪中說:“如果人工智能最終確實在很多領域超越了人類的智能,那么智能對人類的重要性也就會降低,而意識將變得更加重要。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至關重要。智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識是感受到諸如痛苦、快樂、愛和憤怒等情感的能力。”尤瓦拉·赫拉利所說的意識,正是藝術所關注的,都屬于不可計算的范疇。

事實上,每次我們要求人工智能作畫時,它都不記得或不知道它做過的任何東西。因為它沒有記憶,沒有意志,沒有目標,沒有意圖。所有的自我、意志和故事都是我們人類的。它就像一個發動機,發動機不會自己去哪,但人會去。不久的將來,人機協同式的藝術與設計實踐將成為常態,尤其人工智能輔助設計將會深刻改變設計行業的工作流。那么就讓AI與人類進入一種互補的方式,使人類更好地成為人類。(傅軍)

(作者為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副館長)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