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位兩院院士的故事被搬上話劇舞臺
光明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季雅寧 記者張士英
“我的腳下只有一條路,這就是中國的雷達發展之路,因此,我永遠不會迷路……”
【資料圖】
“對我來說,一輩子做好一件事,能夠把夢想變成現實,就足夠了。”
4月10日晚,話劇《坦先生》在哈爾濱市演出,反響熱烈,掌聲不斷。該劇由哈爾濱話劇院創排,根據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體系的奠基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的真實故事創作。“坦先生”是學生和同事對劉永坦的的親切稱呼,也是他最喜歡的稱謂。
本劇主要講述上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依靠傳統雷達可監控可預警范圍不到領海面積的20%的嚴峻情況下,劉永坦謝絕導師挽留,回國投身研制新體制雷達的故事。
40年如一日,劉永坦帶領科研團隊從零開始,獨立自主、艱苦奮斗,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完成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帶出一支“雷達鐵軍”,筑就祖國海防長城。
該劇展現了劉永坦矢志報國、擔當有為的家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塑造了一個飽經滄桑不變、歷經風雨彌堅的紅色戰略科學家的嶄新舞臺藝術形象,刻畫了個性突出、富于時代特點的新一代雷達科學家的人物群像。
作為戰略科學家,劉永坦本身從事的工作科技含量極高。如何把晦澀的科研故事搬上舞臺?“主要是通過坦先生的多側面來展現,”導演徐麗霞表示,“在舞臺呈現上,該劇緊緊圍繞‘志’、‘行’、‘情’、‘魂’四個側面來塑造人物、展現精神。‘志’即劉永坦的志向,‘行’即他研制新體制雷達的行動,‘情’即情懷、情感,“魂”即劉永坦和他科研團隊的崇高精神與靈魂。”
話劇《坦先生》以人物命運為切入口,把劉永坦還原成一個具有崇高情懷的普通人,緊緊圍繞他帶領科研團隊開辟中國新體制雷達之路這一核心事件,選擇幾個重大事件與關鍵時刻,將人物和事件扭結在一起。
呈現劉永坦這樣的形象,最大的挑戰在于,要跳脫出人物傳記的傳統套路與公眾對坦先生事跡的集體認知,從而塑造出血肉飽滿、在舞臺上“立得住”的形象,這并不簡單。
“我對坦先生的事跡有敬畏之心,”劉永坦的飾演者王笛如是說,“扮演好這樣一個角色,要從坦先生的精神內核中尋找共性,尋找內心中最深處的動力和信念。”
《坦先生》一劇,將現實與歷史有機地融為一體,人物年齡和時間跨度大,脈絡清晰,情節跌宕,節奏鮮明,彌散著濃郁的詩意。“這部劇在發揚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表現主義手法,調動多種藝術手段,借鑒吸收影視、戲曲等藝術元素,豐富和拓寬了藝術表現力與舞臺張力。同時,注重與當代觀眾審美心理接軌,真切自然,真情實感,不虛張聲勢、不嘩眾取寵,讓時代楷模劉永坦可觸可感可學,引發情感共鳴,彰顯話劇藝術的魅力。”哈爾濱話劇院院長曲杰表示。
多側面的人物塑造、濃烈的舞臺氛圍,把劉永坦的科學精神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舞臺上,從而讓主旋律作品產生打動人心的力量,抓住了觀眾的心。
走出劇場,觀眾劉女士仍深深沉浸于情節中,“我是帶著孩子來看的,了解坦先生對科學與真理幾十年如一日的上下求索,就是對于下一代最好的教育和啟迪。”
據悉,該劇將于4月19日、20日赴北京展演。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白展堂的“葵花點穴手”,靠譜嗎?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上官云)在“下飯劇”《武林外傳》中,有一個橋段曾令很多小朋友爭相模仿
2023-04-12 12:54
原標題:這位兩院院士的故事被搬上話劇舞臺光明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季雅寧記者張士英“我的腳下只有一條路,這就是中國的雷達發展之路,因此,
2023-04-12 12:34
原標題:《白塔之光》角逐北影節“天壇獎”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于4月22日開幕,電影《白塔之光》將在電影節期間迎
2023-04-12 12:48
原標題:合作才能多方共贏??????????????????????????????????
2023-04-12 11:39
原標題:《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發布,市場規模實現8 8%高速增長(引題)網文成為“講好中國故事”有力載體(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
2023-04-12 11:56
原標題:在“微”中彰顯時代大主題,在“短”中呈現社會新氣象,在“劇”中樹立行業高標準(引題)微短劇,吸引人更要留住人(主題)網絡微短
2023-04-12 11:54
原標題:當代文學紅色經典搬上舞臺,為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第100部劇目(引題)歌劇《青春之歌》數年打磨首演在即(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
2023-04-12 11:51
原標題:紀錄片《家事如天》:在情與法中探尋為民初心近日,全國首部記錄家事審判工作的原生態法治紀錄片《家事如天》第三季在央視播出。這檔
2023-04-12 11:39
原標題:現實題材創作持續走熱(主題)——《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解讀(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
2023-04-12 10:56
原標題:安徽開展文化惠民巡演鄉村行活動人民日報合肥4月11日電(記者田先進)近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決定組織開展2023年全省文化惠民巡演鄉
2023-04-12 10:35
原標題:2023杭州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亞運專場舉行中新網杭州4月11日電(錢晨菲)11日晚,杭州愛樂樂團在杭州大劇院歌劇院隆重舉行2023杭州國
2023-04-12 10:55
原標題:山西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太原4月11日電(記者鄭洋洋)山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于推動新時代山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
2023-04-12 10:34
原標題:Livehouse“大爆”,從業者卻希望演出市場冷靜一下(引題)“過載演出易致疲憊需要走進良性循環”(主題)解放日報記者劉暢位于合肥罍
2023-04-12 10:57
原標題:演員楊皓宇:你敢讓我來,我就敢給你一個五彩斑斕的春天澎湃新聞記者陳晨實習生耿乃丁《宇宙探索編輯部》上映后,主演楊皓宇每天都過
2023-04-12 09:56
原標題:浙江民間文化觀察:74個“湖州節”何以歷久彌新?中新網湖州4月11日電(施紫楠張志煒)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是經過一代代人的實踐
2023-04-12 08:38
原標題:話劇《這些年》演繹時代變遷新華日報訊(記者于鋒)4月11日晚,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迎來話劇《這些年》的精彩上
2023-04-12 08:54
原標題:《稍微想起一些》回到戀愛“終結時”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用倒敘手法娓娓刻畫男女主角從相識到分手的六年戀情點滴,日本高分愛情
2023-04-12 08:49
原標題:沒有講故事的野心卻成就了形式的完滿,最近上映的游戲電影像是豪華版的游戲宣傳片(引題)情懷大于故事,游戲電影重在“還原”?(主
2023-04-12 08:39
原標題:“我很想知道老了會怎樣”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李丹萍?張學友今年61歲,明年將是他出道的40周年。歲月的流逝似乎是突然發生的。不
2023-04-12 08:42
中工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鄂璠)2023年4月11日下午,中國首部海上反恐題材影片《深海危機》在北京舉行電影全球首映禮,主創團隊成員紛紛表達
2023-04-12 07:45
原標題:“文化先行官”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創新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田國壘通訊員吉翔“周一學學樂器、周二練練書法、周三跟著老師了解齊河非遺,
2023-04-12 05:46
原標題:北京西城舉辦第二十一屆丁香詩會暨第十七屆丁香筆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通訊員于志強4月10日下午,丁香盛開、春意盎然,法源寺
2023-04-11 22:39
原標題:87歲卞祖善指揮80分鐘《成都》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樂手就位后,87歲的著名指揮家卞祖善上場。他一頭銀發,步伐穩健,站在指揮臺上
2023-04-11 16:54
原標題:《燃燒的巴黎圣母院》95%實景拍攝再現真實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燃燒的巴黎圣母院》已登陸全國IMAX影
2023-04-11 14:42
原標題: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亮相湖北省博物館——(引題)文博陣地講好中華故事的有益探索(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涅槃
2023-04-11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