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盧,這煙都賣完了,你扛著鋤頭去煙地里干啥嘞?”
“去挖‘金條條’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老盧全名盧國鳳,是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大梨樹鄉大膩科村煙農,也是一位單身母親,她上有年過七旬的父母,下有10歲不到的小兒子,為了擔起養家的重任,她從一位單身媽媽奮斗成了人人知曉的“鐵娘子”。
多年來,種植烤煙成了她的主要收入,如今,老盧除了種烤煙,存折上又多了一筆特殊收入,就是她口中的“金條條”——煙稈補貼。
按照往年的慣例,在煙葉交售結束這個季節,大部分煙農就已經“不見人影”了,種植烤煙的地塊就此被“擱淺”和荒廢,留在地里的煙稈持續“生長、發芽、開花……”
煙稈是煙葉采收后的殘留物,直接還田的傳統處理方式會導致一些土傳病害發生,直接丟棄在河邊、路邊也會給河道留下安全隱患,造成“廢棄煙稈污染”。
等待處理的煙稈。
“我種烤煙有十多年了,以往每年采完煙葉后,都會把煙稈拔了堆放在旁邊,但不知道怎么處理,一方面妨礙小春作物的種植,另一方面政府禁止秸稈焚燒還田,我們每年都會為這事發愁。”盧國風無奈地說道。
煙稈如何處理?為解決好這一難題,馬關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從煙稈資源的循環利用出發,加大對煙稈拔出和田間煙株殘體清除的宣傳培訓,給煙田“排毒美顏”。加上馬關利盛生物燃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設投產,馬關縣以煙農合作社為平臺,與生物燃料公司簽訂煙稈回收協議,以400元/噸的價格向煙農回收煙稈作為加工生物質燃料的原料,引導煙農統一回收煙稈,積極推進煙稈回收再利用工作。
“以前種煙誰都沒想到煙稈也能賣錢,早些年還會把它曬干了用來燒火煮飯,如今大家煮飯都有電磁爐了,誰還會費力氣把它帶回家?!薄昂迷诂F在合作社組織回收煙稈,我們又多一項增收的渠道了。”
說起煙稈回收,盧國鳳頓時打開了話匣子。接著算起了她的煙稈回收“賬”,“一畝煙稈我能賣到70多元錢,加上80元/畝的補貼,光煙稈收入我一畝就有一百多元。”
“這還只是增收的一部分,去年我及時清除煙稈整地曬垡,今年又繼續在那塊田里種烤煙,病蟲害比前幾年少多了,尤其是青枯病,田里的煙株非常清秀,先不說農藥錢省了不少,煙葉烘烤質量也好了很多,畝產值比去年增加了四百多元,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我還沒算用煙稈加工出來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烤煙降低的烘烤成本呢。”盧國鳳自信滿滿地說道。
如今,走進馬關縣煙區,機器聲到處“隆隆”作響,煙田里碎稈打捆機、碎稈還田機、翻犁機分工作業和綠肥播種的景象隨處可見,不少煙農與盧國風一般,已經在煙田里忙活起來。成捆的煙稈整齊地堆放在規定場區,大家正運用秸稈機將煙稈回收利用和粉碎還田,促進煙田深翻曬垡,為來年耕作做好準備。
“煙稈打捆回收及粉碎還田,既實現了資源利用,又能改善土壤質量,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減少煙田病蟲害。”馬關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烘烤師李友慶介紹?!盁煻捄蜔煾浱幚砑庸こ深w粒狀生物質燃料后,易于存放,干凈衛生,用煙稈制成生物質燃料,替代燃煤用于烘烤,也能大大降低烘烤成本,煙農既在煙稈回收環節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又在烘烤環節省了一筆燃料費,這一增一減,想不增收都難!”
今年以來,馬關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緊盯綠色發展,通過“政府+煙草+合作社+廠家+煙農”五聯動模式,建立循環農業產業園,利用煙稈集制生物質顆粒燃料,再用于煙葉烘烤,著力構建從“煙葉生產—煙稈回收—集制生物顆粒燃料—煙葉生產”的閉環多元化循環增收體系,實現廢棄煙稈“變廢為寶”促增收。
作者:李文秋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面對面丨專訪翟楊揭秘百年古船“穿越”歸來的背后故事11月21日,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出水,在海底沉默150多年
2022-12-07 19:57
原標題:河北蔚縣:文化進萬家老戲傳新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蘭德華通訊員藺媛媛“金秋華夏彩旗揚 ”臺上表演精湛,唱腔優美,臺下群眾歡
2022-12-05 08:48
原標題:“陸游的鄉村世界”火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黨云峰2022年是南宋詩人陸游誕辰897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宋韻文化,擦亮“宋韻越城”和“陸游詩
2022-12-05 08:49
【視線】原標題:《風味人間》第四季將谷物匯集成篇(引題)每一種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谷物是人類
2022-12-04 20:40
原標題:重慶合川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各類器物278件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后,重慶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