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環球快資訊:就業一人 致富一戶 振興一村<br>——山西省千方百計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見聞

時間:2022-12-07 16:58:38    來源:中國農網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曲亭鎮師村村29歲的侯鵬程,經中國保利集團培訓和介紹,9月份到日本從事金屬鈑金工作,他在國外的務工收入每個月可以達到1萬元人民幣。

今年,在山西省鄉村振興局的支持下,保利集團啟動了“星火啟航項目”,通過“教育+就業”打造高端勞務輸出品牌,促進脫貧勞動力出國就業。10月20日,該集團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舉辦了首期出國強化班,經過前期職業素養培訓和崗位篩選,其中27名學員,含脫貧勞動力11名,已經成功獲得外方企業錄取資格,還有30名學員正在進行人崗匹配,預計今年年內獲得外方企業錄取資格人員達到100人。

今年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務工就業作為脫貧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確保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提供了有力支撐。


(資料圖)

“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小組持續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推動出臺就業支持政策,不斷拓寬務工就業渠道,確保了脫貧勞動力外出有渠道、穩崗有保障、失業有幫扶、返鄉有承接。”山西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張玉宏說。

一朵小蘑菇撐起脫貧兜底傘

2020年,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娟娟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實施“三園兩區”項目,征地60畝,建設了高標準香菇大棚60座,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出菇的目標,補齊了香菇種植產業“夏季不出菇,貨物緊缺的短板。

目前,皋落鄉皋落村優質香菇示范園基地,擁有日產3萬袋菌棒的自動化生產凈化車間,香菇篩選、烘干和冷藏凈化車間,農旅融合綠化、美化、水系建設,信息技術實訓廳和100余棟高標準風機水簾四季菇棚等生產配套設施。

在帶動垣曲縣特優產業香菇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娟娟合作社逐漸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簽訂保護價回收協議,采取托管、經營、務工、發放菌棒四種幫扶方式,按照統一原料、統一制棒、統一菌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統一規劃“六統一”管理方法,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經營模式。

目前,四個基地共輻射帶動脫貧勞動力200余戶,每戶年平均增收1.5萬元。此外,合作社還廣泛吸納周邊村的閑余半閑余婦女勞動力通過摘菇、挑菇、剪菇等就業增收。

山西省始終把產業帶動就業作為根本之策,通過新增銜接補助資金、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現代農業園區、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金融保險支持、龍頭企業和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等多方帶動,將脫貧勞動力牢牢穩在了鄉村產業項目上,通過完善利益聯結促進了勞動力的持續增收。

一盞紅燈籠照亮鄉村振興路

王艷霞曾經是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附城鎮豐西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個女兒上學,自己沒什么技術,只能在家里做做家務、接送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個人外出務工來維持。

2019年8月,該村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景豐燈籠廠扶貧車間,王艷霞成為廠子里的員工,足不出村實現了照顧孩子、掙錢補貼家用兩不誤。

景豐燈籠廠在扶貧車間設立產業黨小組,充分發揮5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幫助燈籠廠做大做強,既提高了村集體收入,又為村里婦女、老人和脫貧戶解決了就近就地就業問題,人均月收入可以達到1800多元。

現如今,燈籠廠不僅建起了新廠房,實現了裁布、印花、制燈等各道工序的全過程自主生產,還帶動起神眼嶺、沙泊池、莊里等周邊村莊近50名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就業增收。

目前景豐燈籠廠已經由一個車間發展到兩個車間,由帶動本村實現了帶動鄰村,產品也走出山西、走向全國。

2022年以來,晉城市新認定就業幫扶車間16個,全市就業幫扶車間數量達到45個,同比去年年底增加55.2%;吸納脫貧勞動力人數達到936人,同比增加73%;就業幫扶車間脫貧勞動力人均月工資達到1400元以上。

據介紹,今年以來,山西省鄉村振興局重新明確了就業幫扶車間支持政策和幫扶車間考核辦法,明確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比重,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實現了幫扶車間安置一批的預期目標。

一片光伏板托起群眾好光景

當年,忻州市偏關縣老營鎮馬肚梁村的脫貧戶余在生,有長期慢性病,每年光吃藥就需要不小的開支,一家三口種地靠天吃飯的營生讓他家的窟窿一天比一天大。

偏關縣大力實施光伏扶貧項目以后,老余有了兩份來自光伏產業的收入,一份是戶用電站收入2000元,一份是村級光伏收入7200元。此外,縣里利用光伏收入設置公益崗位,將老余聘任為水利管理員,每月工資600元,2022年,他的崗位工資又漲到了每月800元。

“我家靠這個光伏板板一年差不多收入1萬元,大半輩子也沒敢想,我家也能奔小康,我們全家要感謝黨和人民政府的幫扶好政策啊!”余在生說。

2022年,偏關縣加強光伏電站收益管理,突出脫貧戶(監測戶)通過公益事業勞動獲得勞務報酬收入,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通過村級建臺賬,鄉鎮統籌的辦法,將公益崗位增加到5180個,重點向老弱病殘無勞力監測戶傾斜,使得光伏幫扶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出最大效益。

近年來,山西統籌利用光伏收益和幫扶資金開發公益崗位,健全完善了“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動態管理機制,支持弱勞力、半勞力和因家庭原因無法外出的脫貧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2022年,全省新增5000個就業幫扶公益性崗位,加大“一戶一公崗”就業困難群體托底安置力度。

一張小車票通向增收終點站

50多歲的喬懷明曾經是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南橫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已經成為昔陽保安代言人,不斷動員自己親戚朋友離開沒有任何資源的小山村出省打工。

故事得從2013年講起,沒有一技之長的喬懷明一家四口人靠務農為生,靠天吃飯,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眼看著家里的一兒一女逐漸長大,他想為兒女們創造更好的條件卻無奈自己年齡已高,雖然他不怕苦不怕累,但是遇到苦力活重活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自己十分苦惱,恨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學一門手藝讓家里人生活質量更好一些。

聽朋友介紹,縣里的中遠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正在組織免費的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建檔立貧困戶可以優先推薦到北京市保安服務總公司通州分公司實現就業。剛開始喬懷明半信半疑,感覺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有這么好的機會也輪不到自己頭上。

他了解到介紹工作不收費,并且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備案,有正規的手續,便決定去試一試。

后來,縣里還為他報銷了去北京務工的車費,并發放了800元的出省務工補貼,喬懷明迅速適應了工作環境。目前,扣除保險等相關費用后,他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資,一年增收5萬多元。

喬懷明笑著說,有這么好的政策鼓勵我們務工增收,不好好干都對不起這么好的時代。

今年以來,山西省加大交通補貼、穩崗補助力度,深化拓展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的勞務協作。組織動員中央在晉幫扶單位、有條件的省內幫扶單位、駐外辦事處推介脫貧勞動力省外務工就業。發揮天鎮保姆、岢嵐焊工等勞務品牌作用,引領帶動了全省脫貧勞動力省外務工就業。

據介紹,山西省還出臺了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政策,鼓勵脫貧人口通過電商微商、居家計件加工等靈活就業。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的脫貧勞動力,可享受稅費減免、場地安排、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該省將一次性創業補貼提高到了5000元,創業場租補貼提高到了每年3000元。

人教人干人不干,政策調動千千萬。在惠農政策的引領下,三晉大地上就業增收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張新招牌。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吳晉斌

標簽: 這么好的 今年以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