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
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
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
(資料圖)
人民日報記者 付文
核心閱讀
以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銅奔馬為原型開發的“馬踏飛燕”系列文創產品,在保留文物原型特點的同時做了卡通化處理,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文創產品背后有一支年輕的設計師團隊。深入了解文物內涵,關注年輕人審美趣味,精心做好品控環節,是文創設計團隊的工作常態。
圖為銅奔馬造型徽章。甘肅省博物館供圖
綠茸茸的馬兒咧嘴大笑,形象憨態可掬;馬蹄下的“飛燕”則呆萌可愛,酷似表情包——很難想象,這款毛絨玩偶的原型竟是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銅奔馬。今年,甘肅省博物館推出了以鎮館之寶銅奔馬為原型的“馬踏飛燕”系列文創產品,一上市就受到歡迎,成為該館開發的1000多件文創產品中的銷量冠軍。
“馬踏飛燕”系列文創產品何以熱銷?有哪些開發“密碼”?記者就此采訪了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
融入文化元素
銅奔馬于上世紀60年代出土于甘肅武威雷臺漢墓,奔跑如飛的側身形象廣為人知,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而從正面看,馬頭往左傾、嘴呈嘶鳴狀,以這一形象開發的文創產品并不多見。
“博物館從2015年開始推出文創產品,銅奔馬就是首選文物之一,產品有膠帶、書簽、鑰匙扣、耳環等。”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崔又心說,博物館于2020年推出IP“神馬來了”,但銅奔馬的形象一直比較板正、嚴肅。
設計師王偉反復修改方案,打磨半年多,確定了一款新的玩偶形象:從跑姿到站姿,從側身到正面,從嚴肅到呆萌。“年輕人喜歡輕松、可愛的萌寵形象,我在設計之初,就有意添加了幽默元素。比如,銅奔馬彎折的后腿仿佛在跳舞,‘飛燕’一本正經像是在生氣,二者的互動更加有趣。”王偉說。
“基于萌、潮等審美趨向創作的文創產品,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馬踏飛燕’玩偶正是切中了這個點。”蘭州大學絲綢之路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沈明杰說。
“第一眼,這是什么?第二眼,好可愛,趕緊入手!”在甘肅省博文創中心社交媒體賬號下,許多網友被玩偶逗笑并點贊,賬號粉絲數也從不到100人增長至8萬多人。
崔又心曾與團隊分析,除去產品自帶的文化屬性和設計因素之外,新穎有趣的外觀更容易激起年輕人的分享欲,兼具社交屬性。
為進一步擴大知名度,文創中心編排“銅奔馬”說唱單曲、舞蹈,積極與網友互動,并進一步開發出微縮掛件等產品。6月27日,上線兩周后,“馬踏飛燕”玩偶一天銷售額近70萬元,創下該館日銷售紀錄,截至目前已經賣出近8萬件,銷售額近800萬元。
尋找創意靈感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現有工作人員近40人,其中設計師團隊15人,90后占80%。“年輕人更了解年輕人,對流行趨勢更能心領神會,這對啟發文創設計靈感很有幫助。”王偉說。
2015年至今,甘肅省博物館已推出1000多件文創產品。1000多個創意的背后,是設計人員對館藏文物的細心探察和深入理解。
崔又心說,文創產品從一個點子到最終成品,平均需要3到6個月。點子或者創意,常常是靈光一閃、稍縱即逝。因此,“團隊每個人都可以提建議、說感受,力爭制作出最滿意的產品。”設計師在開發文創產品時,既要實地觀摩體驗,也會看書、查資料或者看電視劇、紀錄片來尋找靈感,有時,同一件文物要聽七八名講解員反復講解。
“從產品角度看,一切皆可文創,無非是載體的區別。從文物角度看,要考慮恰當的呈現方式。”談及創意來源,崔又心表示,有時是設計師提出想法,大家進行頭腦風暴,有時是項目制,一個任務分配給2到3名設計師同時創作,擇優確定最終呈現方式。
在文創產品孕育過程中,產品經理也會介入。面對設計師們天馬行空的創意,產品經理王紅把自己比作“拽韁繩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質呈現,是塑料、金屬、樹脂,還是毛絨?尺寸多大,顏色如何搭配?這些細節都由產品經理把關。”她說,即使到了試產環節,發現問題仍會與設計師溝通,直到完善。
拓展文物生命力
“馬踏飛燕”玩偶熱銷,設計師們高興之余,又靜下心來思考。
崔又心說,文創產品讓承載厚重歷史的文物走向大眾,一方面大眾通過產品進一步了解文物,另一方面也會向博物館反饋,甚至希望提供個性化定制產品,“這正是我們期待的,通過博物館與觀眾的雙向互動,進一步拓展文物的生命力。”
為此,博物館更要嚴格把關文創產品質量。“哪個產品能火,在上市銷售之前無法準確判斷,所以只能小批量生產。但是,許多工廠不接這種數量少卻品質要求高的小單。”王紅坦言,此前推出的一款首飾產品,設計出來后兩年才面市,“我到外地考察了二三十家工廠,最終選定了廣東一家企業,在廠里住了1個多月,既要把設計師的想法傳達給工人,又要把實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反饋給設計師。”
“文物文創產品更要注重品控,做到品質與顏值并存。我們更注重銅奔馬這個IP的生命力,而不是單獨的一件產品。”崔又心說。如今,團隊仍在積極開發新產品。
文創產品的“外皮”可以輕松有趣,但最終展示的是古色古香的“瓤兒”。“要用現代方式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沈明杰說,通過接地氣的方式讓人們對文物產生興趣,繼而才能走近文物本身,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歷史。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能讓原本不說話的文物走進日常生活,傳遞出古老文明的聲音。”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表示,甘肅省博物館將以紅色文化、黃河文化等為主題,深入挖掘館藏文物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設計開發更多的文創產品,推動文物活化利用,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
原標題:“指尖”非遺進校園11月22日,老師(右二)在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折溪小學給學生示范刺繡。近年來,折溪小學積極推動“指尖技藝”
2022-11-27 05:42
【藝評】原標題:像小佳這樣的人劉穎余“大家好,我是小佳,大家看到我講話這樣,可能會有點奇怪,但大家不要緊張,不會傳染的,我講話這樣呢
2022-11-27 05:47
近日,范小天導演作品《紙騎兵》獲第17屆美國奧蘭多電影節(2022)最佳外語片獎,這是電影《紙騎兵》在美國斬獲的第6個獎項。奧蘭多電影節 (
2022-11-26 17:37
原標題:94版《三國演義》張飛扮演者李靖飛去世,終年65歲1994年版《三國演義》張飛的扮演者李靖飛因病醫治無效,于11月24日去世,終年65歲。
2022-11-26 06:33
新華全媒+原標題:3分鐘!帶你看百年古船非接觸整體遷移技術11月21日凌晨,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采用世界首創的
2022-11-25 16:34
原標題: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南寧開幕,43個院團帶來48個劇目祝佳祺11月23日晚,2022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在南寧市廣西民族劇院開幕。據介紹,
2022-11-25 05:31
原標題:近3年最大預估票房進口片《阿凡達2》內地定檔《阿凡達2》國內定檔躁動了整個電影市場。11月23日,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動作大片《
2022-11-25 05:33
原標題:通訊:“兵馬俑大使”走紅日本新華社東京11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郭丹楊光李光正11月21日,參觀者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兵馬俑與古
2022-11-24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