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奢侈香料
準備晚餐的你發現裝黑胡椒的調料瓶空了,于是你翻出一包散裝黑胡椒,準備重新填滿香料瓶。然而,調料瓶的設計實在不合理,瓶口相當小,你的手輕輕一抖,幾顆黑胡椒便從瓶邊滑落,掉進水槽。你把它們撿起來,丟進垃圾箱。但你可知道,此刻你隨意丟棄之物,曾經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胡椒是一種開花藤本植物,其實果實曬干后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胡椒粒(以下簡稱胡椒)。在市場上走一圈,我們能看到許多不同顏色的胡椒:黑色、白色、青色、紅色等。實際上,胡椒的不同顏色源自不同的成熟度和處理方式。將尚未成熟的胡椒果實煮熟、曬干,即可得到黑胡椒;不進行煮制就曬干,得到的則是青胡椒;如果等到胡椒果實快要成熟了才進行處理,曬干后再去掉果皮,便能得到白胡椒。
(資料圖)
胡椒的種植始于 3000 年前的古印度。公元前 30 年羅馬征服埃及后, 胡椒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急劇上升,并最先被端上權貴們的餐桌。權貴們無比癡迷這種來自印度的神奇香料,胡椒的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胡椒甚至一度被當作硬通貨使用。當時,羅馬帝國每年派出百余艘貨船乘著季風前往印度,滿載著胡椒從阿拉伯海返回位于紅海的港口,然后胡椒通過陸運或水運被運抵尼羅河,再從尼羅河被運至亞歷山大港,最后被運往歐洲,并被存放在專門的香料倉庫。如此大費周章的胡椒運輸一直持續到公元 5 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據說,西哥特國王阿拉里克當年圍攻羅馬城時,曾將一噸胡椒作為赦免此城的條件之一。
到了中世紀,胡椒依然價值不菲,是貴族們日常享用和走親訪友時不可多得的佳品。1194 年,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拜訪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時,帶去的見面禮中就包含 900 克胡椒粉。
不只是香料
胡椒最早的用途并非增添食物的風味,而是為了減緩食物腐壞和掩蓋食物的異味。在冷藏技術出現之前,食物的保存十分令人頭疼,肉類稍加時日就變質發臭,遭受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于是, 人們用大量胡椒粉腌制肉類,減緩食物的腐壞過程,胡椒的香氣也讓輕微變質的食物不那么難以下咽。雖然這種食物保存方式僅僅源自人們的長期實踐,而沒有理論依據,但有研究表明,胡椒精油中的萜類化合物確有抑菌效果。胡椒精油具有疏水性,能融入微生物細胞膜上的脂質,擾亂細胞膜結構,增大細胞膜的滲透性, 從而瓦解細菌細胞。
為什么人類會愛上胡椒這種“防腐劑”呢?生物學家認為,對人類有利的行為在基因中遺傳至今,我們的味蕾對味道的感受也不例外。由于胡椒等香料能夠抑制食物滋長微生物,喜食含香料食物的人可能更健康, 壽命更長,留下的后代也更多。不僅如此,這一偏好在文化上也會代代相傳,香料愛好者往往會教導后人利用香料進行烹飪。
除了保存食物,胡椒的藥用歷史也源遠流長。胡椒在古印度醫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印度關于胡椒藥用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 3000 年前。對于古印度人將胡椒入藥的傳統,現代科學給出了解釋。科學家發現,胡椒中的某種物質不僅可以強化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的消化效果,促進腸道吸收,還能抑制藥物代謝酶, 減緩藥物的降解,提高身體對藥物的利用率。那么,這種神奇的物質究竟是什么呢?
胡椒由纖維素、脂質和無機鹽等多種成分構成。不過,胡椒之所以有諸多特殊性質,其中的胡椒堿功不可沒。胡椒堿是一種生物堿,能夠刺激鼻內黏膜,觸發神經沖動——這就是聞胡椒令人打噴嚏的原因。科學家基于胡椒堿的特性研制出了胡椒噴霧。自“一戰”中首次亮相以來, 胡椒噴霧等催淚瓦斯已經從戰爭武器轉變為控制違法犯罪人員的有力工具。據親歷者描述,近距離接觸胡椒噴霧的感覺就好像整個人“被點燃”。甚至有人表示:我寧愿被拔掉所有趾甲,也不愿再挨一發胡椒噴霧。如果胡椒噴霧襲面而來,人首先會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之后瞬間感覺到喉管堵塞,同時伴隨面部和鼻腔的劇烈灼痛感。這種種痛苦感受皆是因為胡椒堿刺激生物黏膜,嚴重的話不適感會持續一天左右。遭受胡椒噴霧之苦的人通常都會因為衰弱的視力和強烈的疼痛而暫時失去行動能力。
胡椒能成膳,能入藥,還能制成武器,真可謂“能文能武”。在胡椒相伴的幾千年里,人類一點點地揭開這種曼妙植物的神秘面紗。然而, 時至今日,人類也無法斷言完全掌握了胡椒的秘密。胡椒素更深層、更具體的作用機制到底如何?它是否能啟發更多的發明創造?我們在享用胡椒的同時,也應當持續探索。
胡椒、花椒、辣椒都讓人感到熱辣, 但它們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不盡相同
我們的鼻腔、口腔中布滿神經末梢。在高溫、銳物和危化品等不安全因素的刺激下,神經末梢會傳遞信息,打開相應的離子通道,從而實現機體對環境的警覺。
辣椒很辣,但所謂的“辣”實際上是“熱”(或“燙”)。辣椒含有辣椒素, 進入口中的辣椒素會觸發負責傳遞溫度信號的離子通道,讓我們感到“熱辣滾燙”。你是否曾在吃麻辣火鍋后喝熱水? 如果是,你就會感覺這杯水比預想中更燙。這是因為負責高溫報警的離子通道在常溫下被辣椒素開啟,溫度報警的門檻降低了,所以即便平時感覺并不算高的溫度,也能觸發強烈的神經沖動。有趣的是,鳥類感受不到“辣”,因為它們的高溫報警離子通道不與辣椒素結合。有人在飼養鳥類時將辣椒混入飼料,這樣既能趕走“怕辣”的松鼠等搶食動物,又不會影響鳥兒享用美餐。
胡椒中胡椒堿的作用方式略有不同。除了觸發上述溫度感應通道外,胡椒堿還會觸發一個負責感知刺激性化學物質的通道。在我們食用丁香、芥末、肉桂、大蒜和生姜等刺激性食物時,這個通道也會開啟。
花椒的作用機制更復雜,我們也更難描述它的“味道”。這種復雜的“味覺體驗”來自一種叫作花椒素的分子, 這種分子不僅會讓人感到輕微的“辣”(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熱”),還會產生針刺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麻”。與辣椒素和胡椒堿不同,花椒素并非主要通過“讓身體感到熱”來發揮作用,而是觸發觸感神經元,由此激活的離子通道與某些麻醉劑激活的離子通道相同。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河北蔚縣:文化進萬家老戲傳新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蘭德華通訊員藺媛媛“金秋華夏彩旗揚 ”臺上表演精湛,唱腔優美,臺下群眾歡
2022-12-05 08:48
原標題:“陸游的鄉村世界”火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黨云峰2022年是南宋詩人陸游誕辰897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宋韻文化,擦亮“宋韻越城”和“陸游詩
2022-12-05 08:49
【視線】原標題:《風味人間》第四季將谷物匯集成篇(引題)每一種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谷物是人類
2022-12-04 20:40
原標題:重慶合川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各類器物278件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后,重慶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