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觀察:淺析:基于供應鏈數字化的場景金融創新

時間:2022-12-07 14:43:00    來源:網經社    

“物流/供應鏈是價值創造的重要途經,數字供應鏈是產業互聯網發育的重要基礎。產業互聯網做不起來,交易、金融等上層應用也很難做起來。”

近日,66云鏈科技總經理孫黎明應邀在中國人民大學MBA研究生課堂做了“基于供應鏈數字化的場景金融創新”的主題授課,并就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現狀、瓶頸、破局探索等與學子們進行了深入交流。


(相關資料圖)

中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 瓶頸之下亟需依托“物的信用”破局

據灼識咨詢的統計數據,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資產余額從2017年的18.5萬億元,快速增長到2021年的 28.0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0.9%。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主要有三類:應收賬款融資、預付賬款融資和庫存融資,都是依賴核心企業的主體信用,根據核心企業向上、下游延伸。2021年,應收賬款融資市場規模為16.6萬億元,庫存融資市場規模為7.7萬億元,預付賬款融資市場規模為3.7萬億元。當前,庫存融資主要是做一些原材料的抵押或質押,基于大宗商品產成品的融資并沒有真正做起來。

看起來,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大、產品種類多、參與者眾,但實際上供應鏈金融業務暴露出的問題非常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大宗商品交易及質押融資頻頻暴雷。交易暴雷和質押融資暴雷,本質上是一回事,沒有交易的安全性,供應鏈金融的安全性也是無法保障的。 這些風險事件背后的有一個共性——即倉庫經常是不可信的!不同于液化品倉庫投資動輒數億元,很多散貨堆場倉庫都很簡陋,也很容易被控制,經常會出現買家或賣家自身就是倉庫實際運營方的情況;有一些倉庫甚至是租賃的,違約成本并不高。

在倉庫不可信的情況下,買方或銀行會委托第三方監管公司對倉庫進行監管。但第三方監管公司“靠人”監管的方式——讓每個月拿四五千元薪水的人去監管幾十億貨,是非常不靠譜的。

由于大宗商品交易頻繁暴雷,讓行業被迫退縮為“熟人、圈子交易”,大家需要在飯局上、圈子里反復進行交易真實性、貨物真實性的確認。而一些沒有進到這個圈子的人,就很容易上當受騙。

無論是虛開倉單、內外串通,還是重復質押,這些風險事件都反映的是,底層供應鏈業務協作中資產的真實性、唯一性受到強烈挑戰,核心問題是物流狀態不透明,造成物流、交易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無法嚴格匹配。

第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在三年防疫政策之下急劇惡化。

那么,供應鏈金融到底面臨哪些瓶頸呢?從應收/應付賬款融資的角度來說,表象是要擺脫對核心企業的依賴,實質應是如何去驗證交易的真實性;從庫存融資的角度說,表象是頻頻暴雷,金融機構不愿意參與,實質應是怎么樣去確保貨物的真實性、唯一性,及如何確權和控貨。

如何破題呢?2022年9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推動動產和權利融資業務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9號文)明確指出,要依托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來構建基于“物的信用”的供應鏈金融,從而降低對核心企業的依賴,這就需要把數字化在各個垂直的產業里做深、做透。

如果沒有產業的數字化 數字供應鏈金融將會成為空中樓閣

那么,中國產業互聯網能否支撐新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我認為,目前這是存疑。我們不妨先來看下中美互聯網發展的差異。

在美國,產業互聯網公司和消費互聯網公司的市值,大體上是齊頭并進。而在中國,消費互聯網巨頭林立,產業互聯網發展多年卻仍處于巨頭缺位的初級階段。這是由中美兩個國家的市場環境和市場結構差異造成的:第一,在隱私保護方面。美國注重隱私保護,保護個人數據安全的法律法規很健全,這也限制了消費互聯網在流量變現方面的能力;在國內,大家基本默認了以犧牲個人數據隱私來換取生活便利性的做法,這使得TO C 消費互聯網在過去能野蠻生長。

第二,在to B 市場的規范性方面。美國在稅收、企業的運作模式等方面都比較規范,企業也愿意使用標準化的軟件產品。相反,國內企業極度缺乏規范性,表現之一就是企業對軟件產品需求缺乏統一標準,很多大企業都需要定制化開發。加之,數字化轉型會給既有的利益結構帶來巨大沖擊,導致很多企業不愿、不敢去嘗試數字化。

中國產業互聯網未來會不會大爆發?我個人覺得不會,反而是有線性的增長就不錯了。首先,做產業互聯網要穿透企業復雜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流程,過去消費互聯網的一些打法在產業互聯網很難成立;其次,做產業互聯網必須要遵循價值創造理念,如果不能創造價值,是很難做起來,基于流量的思維也是做不起來的;第三,真正又懂互聯網又懂產業,還懂金融的人,在國內非常稀缺,消費互聯網要把他的能力和經驗遷移到產業互聯網上太難了。

產業互聯網的價值創造有不同的能級,包括效率改善、成本節約、收入增長等,當然供應鏈金融服也必不可少。物流/供應鏈是創造價值的重要途徑,數字供應鏈是產業互聯網發育的重要基礎;供應鏈金融的創新發展,需要各行業數字供應鏈的發展作為依托。

基于能源化工數字供應鏈 66云鏈的場景金融探索

66云鏈的模式,是將倉儲、車隊、船隊、商檢、銀行等供應鏈上相關方在線連接,為貨主企業構建實時在線的供應鏈多方協作能力,為其提供集成車、船、庫全鏈條的供應鏈數字化解決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基于物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交叉驗證,構建“物的信用”,促進能化大宗商品安全高效地在線交割和交易,并助力能化中小企業將貨物資產轉換為可信數字資產,化解融資難題。

66云鏈做的數字供應鏈金融有3種模式:

第一,基于歷史貨物的“數字運單金融”模式。在運輸可視化基礎上,結合完整的四流合一歷史數據、驗證交易的真實性,形成與貨物交付相關的全過程數字化單證,形成金融機構可追溯的貨物交付證明,助力企業獲得融資服務。

第二,基于當前存貨的“數字倉單金融”模式。通過為存貨企業提供兩套系統,一套是WMS底層賬存管理系統,獲取倉庫收發貨數據;一套是部署液位計、溫度計、流量計等物聯網+5G通道,實時貨物倉庫實存數據。通過對賬存數據和實存數據進行交叉驗證,對存貨出現的異常進行報警通知,解決了銀行擔心的“控貨”問題,延伸追溯貨物全程運輸軌跡,即做到對貨物的“確權”。存貨企業基于“物的信用”,便可以開展倉單交割、倉單質押融資等業務。

第三,基于未來貨物的“未來貨權金融”模式。基于66云鏈對貨物物流交付真實性的掌控,及對大宗商品確權和控貨能力,可助力存貨企業在貨物尚未發運前通過貨權質押獲得金融機構貸款,隨著貨物的出運、銷售和融資款項的償還,貨物的貨權和實物逐漸轉回到借款企業,以此來解決買方企業的融資需求。

標簽: 供應鏈金融 市場規模 大宗商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