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青海:“鮮食蠶豆+蔬菜”復種模式每畝可實現綜合收益突破萬元

時間:2023-08-18 13:27:45    來源:中國農網    


(相關資料圖)

為充分發揮和挖掘食用豆的生物固氮和植物蛋白產業、營養保健功能,為促進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近日,由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承辦的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現場觀摩交流會在青海西寧召開。

青海省蠶豆產業創新平臺組織全國專家對“鮮食蠶豆+”復種模式技術效果進行現場測試。經測試,湟中縣田家寨鎮梁家村鮮食蠶豆新品種“青蠶27號”理論最高產量達2900公斤/畝,當地種植農戶實時銷售收入達4000元/畝以上;青秸稈產量最高可達3.0噸以上,可作為優質蛋白飼料。通過后期再種植一茬蔬菜來測算,“蠶豆+”復種模式每畝可實現綜合收益突破萬元。

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蠶豆育種崗位科學家、青海大學副校長劉玉皎研究員介紹,為全面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新突破,有效支撐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蠶豆產業創新平臺按照“兩基地兩站一體”的總體要求,聯合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基層推廣體系、新型經營主體協同推廣“蠶豆+”輪作或復種、秸稈飼用化利用以及全程機械化等3項重大技術。開展蠶豆產業綜合能力和產業效益顯著提升項目,統籌化肥減量與區域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優化產業結構,構建“鮮食蠶豆+蔬菜”復種模式,實現混合種植收益突破萬元。

與會專家現場觀摩了青海互豐農業科技集團的“青蠶21號”原種繁育基地、蠶豆新品種高產模式示范基地;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綜合基地(高代品系鑒定試驗基地)的矮稈化(亞有限)和小型化蠶豆新種質;海拔2800米以上的林川鎮宜機早熟的有限型新品種“青蠶16號”試驗示范基地以及西寧育種基地創制的蠶豆新種質。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海玲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