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新聞隨筆丨移動的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將帶來什么

時間:2023-08-10 11:00:33    來源:光明日報    


(資料圖)

原標題:【新聞隨筆】移動的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將帶來什么

【新聞隨筆】

近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打造的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移動端“語博”App正式上線。這個應用是在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網站基礎上進行的適配拓展,風格界面與網站一致,資源保持總體不變,實現網頁端、手機端同步同頻。在板塊設置上,設有語言國情、發展演變、經典傳承、語博書屋、語博學堂、語言智能、主題展覽7個資源板塊,其中新增的“了不起的甲骨文”等交互式、游戲化項目方便用戶輕松學習語言文化知識、趣味體驗語言智能成果。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多文字的國家,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是中華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作為第一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無論是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等十大方言,還是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和印歐語系;無論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字體演變,還是壯、布依、彝、苗、哈尼等民族的文字方案,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民族的符號,亦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有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力度,更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在國家智慧教育行動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還是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移動端“語博”App,都更多擔負起了在線教育的作用。在經典傳承板塊,能夠聽到知名主持人對中小學語文課文的朗誦與演繹;在語博學堂板塊,能看到用甲骨文形態結合動畫形式講解的成語故事。App的個人中心模塊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打通登記,記錄用戶學習足跡,累計學習積分,收藏學習資源,從而實現輕松多平臺、一體化學習,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文物保護與文化遺產傳承的投入不斷增加,很多實體博物館紛紛開啟元宇宙VR(虛擬現實)博物館,讓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而觀眾也可以以“數字分身”穿梭在這些虛擬博物館中,實現云游覽。但語言文字本身是一種特殊的藏品,沒有物質外殼,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如此,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就以完全線上建館、線上運營的理念,開啟了全虛擬空間的藏品展示。虛擬展品對應著虛擬空間,成為語博網站、App與傳統博物館和線上博物館的最大不同,也是其創新之所在。

掌上可學,好玩好學,人人能學,是“語博”App的初衷。讓這所移動的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被更多人關注,讓用戶在個人體驗中充分感受科技賦能語言文字的美麗和神奇。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將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新窗口,新時代全民閱讀的新課堂,智慧教育學習生態的新載體,真正發揮數字博物館高效性、便捷性、全民性、服務性的優勢。

(作者:張 焱)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