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踏訪化德裕民遺址:一個因考古而“揚名”的北方縣城 環球新消息

時間:2023-03-14 07:55: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踏訪化德裕民遺址:一個因考古而“揚名”的北方縣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烏蘭察布3月13日電?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站在用鐵柵欄保護起來的考古發掘現場,王濤顯得很興奮,他指著旁邊的展板說:“當下的化德縣正在變得越來越有知名度。”

王濤是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文物保護中心主任,3月13日,他在受訪時介紹,十幾年前考古專家在距當地縣城約30公里的裕民村陸續發掘出上萬件文物,此前默默無聞的裕民村也被考古學界冠以“化德裕民遺址”之名。

作為化德縣文物保護中心考古專業人員,2010年,劉雪峰在隨考古專家發掘該遺址時,“首次‘觸摸’到很多片狀器、陶瓷等。”

“之后我將這一發現告訴主持發掘該遺址的考古學家包青川,緊接著這里陸續發掘出了房址,還意外發掘出了一幅人骨。”劉雪峰回憶說。

化德縣裕民遺址真正為外界所熟知是在2016年,在該年度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進一步更新了對裕民遺址、遺跡、遺物的認識。

圖為化德裕民遺址簡介。 李愛平 攝

“2016年,考古學家在化德縣境內開展了重點新石器早期遺址的專題調查工作,發掘了7處遺址,其時代涵蓋有裕民遺址文化時期至仰韶中晚期。”劉雪峰說,這一年,經常能碰到自己仰慕已久的考古學家,這些專家的出現,也讓化德縣的知名度不斷上升。

主持該遺址發掘工作的考古專家包青川和胡曉農受訪時表示,該遺址最終被確定距今8400年—7600年,堪稱中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劉雪峰欣喜地告訴記者:“沒想到自己隨便在遺址上‘溜達’,竟然成為中國考古新發現的見證者,后來國內很多媒體都來過這里,對遺址進行報道,每次看到報道自己都很自豪。”

2017年,化德裕民遺址被學術界評選為“2016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當地民眾掛在嘴邊的話是,“沒想到裕民遺址歷史這么悠久。”

化德裕民遺址被發現,一定意義上帶動了當地打造“文化名片”的進程。

王濤介紹說,2020年,化德縣人民政府將該遺址確定為化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包青川表示,通過考古部門多年的持續努力,當前化德裕民遺址已正式被學術界稱為裕民文化,目前裕民遺址有望與河北考古部門聯手打造“考古中國”項目,屆時化德裕民遺址將更具知名度與美譽度。

化德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丁鳳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化德縣文化和旅游局擬投資8000萬元,對裕民遺址進行保護和開發,目前該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文旅部門目前正在著力將裕民遺址打造成當地一張金燦燦的名片,讓更多人走進這片神奇的土地,讓化德縣城更有知名度。”丁鳳威在談到這一切的時候,非常興奮。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