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鞋子后的“小尾巴”,原來有這么大的作用! 焦點快播

時間:2023-05-07 18:44:21    來源:科普中國網    

審核專家:畢思伊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講師


(相關資料圖)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鞋子后邊其實都有個“小尾巴”,這個“小尾巴”有什么作用呢?難道只是為了裝飾嗎?

來源丨pixabay

此外,有些鞋子存放太久,外表竟然發生了黃變,這些污漬又該怎么處理呢?

鞋子后面的小尾巴大有妙用

鞋子后邊的這個“小尾巴”,叫做**“鞋提”**。顧名思義,鞋提就是用來幫助使用者提鞋的。有些人穿皮鞋,會專門購買“鞋拔”來幫助提鞋,而運動鞋大多就自帶這個提鞋神器。

首先,我們穿鞋的時候,腳有時會將鞋后跟一起壓入鞋底,長此以往鞋后跟就會塌陷和變形。如果在穿鞋時拉著“小尾巴”往后提,就可以將鞋后跟拉出,輕松穿好鞋子,同時還能有效地保護鞋跟。

其次,日常生活中,如果在海邊或是雨天,鞋子被打濕了,需要提著鞋子行走時,也可以用繩子連接兩只鞋子的鞋提,這樣就能一只手輕松提鞋了。

來源丨pixabay

除此之外,鞋提還有兩個作用:

一是便于晾曬。洗完鞋子后,只需將衣架穿過左右鞋子的鞋提,就能方便地進行晾曬了。如果家里的衣架沒有自帶小勾子,也可以用夾子夾住鞋提,再借助衣架來晾干鞋子。

二是防止脫落。鞋子穿久了,常常會出現變松的現象,在進行戶外運動時鞋子易滑落不利于運動。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鞋提,將鞋帶向后繞一圈從鞋提中穿過再綁緊,這樣就能很好地固定鞋子與腳。

鞋子為啥容易變黃?

有人認為“鞋子就是人的臉面”,一雙干凈的鞋子能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且不說外人是否會注意到我們的鞋子,穿著一雙發黃的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也是難以忍受的。那么,為什么有些鞋子這么容易發黃呢?

鞋子發黃,主要受材質和著色劑的影響。鞋類產品中,最常見的材料為聚氨酯(PU)材料和橡膠。

PU材料常作為鞋面材料,其芳香族(苯環)上異氰酸酯的前醌結構在紫外線、濕熱環境作用下會斷裂,產生黃變的醌亞胺變色基團,最終導致產品外觀發生較大的變化;而對于脂肪族和脂環族PU材料,由于其異氰酸酯基團結構相對穩定,沒有前醌結構的存在,因而具有較強的抗黃變特性。

橡膠材料主要是熱塑性橡膠(即TPR),可通過注塑或擠出成型的方式應用于鞋子的外幫包膠處。TPR材料由于結構上的不飽和性,接觸到紫外線和空氣等物質容易產生降解,進而導致變色。

此外,PU鞋類產品常用到色漿和色粉作為著色劑,這些著色劑也容易受光照分解,導致鞋面褪色發黃。

還有一些鞋類產品加入了織物面料,這類面料的黃變方式有多種,如光黃變、氧化黃變、增白劑黃變等,甚至在儲存、運輸等過程都容易出現黃變。

來源丨pixabay

那么,對于發黃的鞋子,有什么辦法可以改善和清理這些黃印跡呢?

鞋子的保養方法

由于鞋子發黃主要是材料氧化所致,對于這類發黃,我們在日常使用時應注意避免鞋子暴曬以加重材料氧化。在清洗白鞋之后,避免將其放到太陽底下曬干,而應在通風處晾干鞋子或者用紙巾包裹晾曬。

而對于其他由于灰塵、水漬等造成的污漬,可以使用牙膏或小蘇打來進行清洗,牙膏中含有摩擦劑和表面活性劑,小蘇打成分為碳酸氫鈉,去污能力強,這兩者對于各類污漬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來源丨pixabay

關于鞋子的保養,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洗鞋子時應選擇溫和中性的清潔劑(pH值在6-8之間的洗衣液、凈白皂等),避免選用含氯的漂白劑,因為這類清潔劑堿性過強,容易對皮質和橡膠等造成損傷。

2、應該經常更換鞋子,給鞋子“透氣”的時間。我們的腳悶在鞋子里一整天,腳汗無法完全排干,導致鞋子變得潮濕,可能會導致發霉。

3、在雨天鞋子沾水后,盡量將表面的水擦干凈后再收納起來,避免污漬長期殘留而發生霉變,黃變等。

4、長期不穿的鞋子,要選擇存放在干燥的地方,或者可以在鞋子里塞入報紙或鞋楦,這樣既能保持鞋子干燥,還能撐住鞋內空間,保持鞋子造型挺立,不易變形。

總的來說,想要一雙鞋子“壽命”長一些,日常的保養是十分重要的。當下許多人熱衷的各類潮鞋、聯名鞋子,價格往往較貴,為了讓這筆錢花得更值,我們就更應該好好保養鞋子啦~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