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于特近期對秦安股份進行研究并發布了研究報告《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新能源+出海”打造二三增長極》,本報告對秦安股份給出買入評級,認為其目標價位為15.72元,當前股價為10.76元,預期上漲幅度為46.1%。
秦安股份(603758)
22Q4營收回歸正常水平,全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近八成。公司發布2022年業績,全年實現營收12.63億元,同比-11.03%,歸母凈利潤1.81億元,同比+76.78%,全年研發費用共計0.46億元,同比+76.9%,三費共計0.42億元,同比-52.3%,綜合毛利率為20.17%,較上年-4.22pct。2022年行業情況頻發,全年營收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市場環境以及8月重慶地區高溫限電影響,導致公司生產不連續,產、銷量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公司的生產經營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22Q4營收4.08億元,同比+1.85%,增速由負轉正,22Q4歸母凈利潤0.78億元,同比+556.03%。
18年布局新能源業務,22年實現量產交付,擴產穩步推進,同時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份額有望不斷提升。公司21年收到理想新晨增程式發動機缸蓋、缸體產品定點,并于分別于22Q3、22Q4開啟交付。2022年公司缸蓋、缸體銷量分別為64.47萬件、74.87萬件;其中新能源插混的缸蓋銷售6.2萬件、缸體8508件,市占率分別為4.41%和0.60%。公司為理想項目配備了充足的產能,產線拓展穩步進行中,缸蓋項目(毛坯+機加)全部達產后年產能可達36萬件;缸體項目機加方面,全部達產后年產能可達24萬件,缸體毛坯達產后年產能預計12萬件。公司也將根據客戶后續訂單情況及時(6個月內)調整產能投入。我們認為,公司在汽車動力系統、傳統系統核心零部件領域多年深耕,行業經驗深厚,過硬的產品質量以及高質量服務積累的口碑成功幫助公司開拓新能源業務板塊,公司為理想新晨供應全平臺車型的配套產品,目前理想銷量位于新勢力造車前列,后續公司營收及利潤有望受益于理想汽車的銷量增長。除理想外,公司還為長安福特、吉利汽車的部分新能源車型供應相關產品,同時也在積極開拓新老客戶的新能源領域,已收到多家客戶的報價邀請,客戶結構有望持續優化,貢獻收入新增量。
23年獲取老客戶訂單出口業務,填補國內油車份額下滑空缺,對全年業績起到積極影響。23年國內汽車行業競爭愈發激烈,1-2月國內汽車行業景氣度處于低位,新能源市占率不斷提升,油車份額面臨擠占,國內客戶訂單或有不同程度降低。過去幾年,海外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較大,公司憑借鑄造及機加工一體化的產品開發優勢,以及與大客戶多年的深入合作,成功補位,23年將重新拓展老客戶訂單出口業務,目前共有5個項目在與客戶接洽,其中2個產品的訂單已落地。我們認為,老客戶出口訂單有望填補國內訂單空缺,出口業務目前主要通過出售至國內現有客戶,再由客戶進行出口,因此運費及銷售費用不會大幅增加,且有助于提升銷量及產能利用率,貢獻業績新增量。
加大研發投入,五合一混動電驅動系統產品研發穩步推進。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0.46億元,同比+77.0%,截至22年底,研發人員356人,占員工總數的16.93%。目前,五合一混動電驅動產品研發工作穩步推進,發動機、減速器及電機裝機和試驗工作正有序進行;同時,公司還開發了可應用于純電動車型的單電機減速器產品,以拓展產品的使用場景,中長期幫助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投資建議:公司深耕汽車核心零部件鑄造和機加工領域多年,行業經驗豐富、制造能力深厚、產品和服務質量高,布局新能源領域,配套客戶優質,考慮到1)23年起重拓出口業務的全生命周期貢獻;2)在談的其他新能源客戶有望貢獻新定點,我們上調盈利預測為23-25年營收18.81億元、25.72億元、31.52億元,同比增長48.96%、36.73%、22.58%;歸母凈利潤2.76億元、3.86億元、4.96億元,同比增長52.25%、40.03%、28.49%,給予公司23年25倍PE,目標價15.72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汽車行業景氣度下行、原材料價格波動、行業競爭加劇、配套客戶車型銷量不及預期、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主要客戶集中風險、產品價格下降風險及其他不確定性風險等。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1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15.66。根據近五年財報數據,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秦安股份(603758)行業內競爭力的護城河較差,盈利能力較差,營收成長性一般。財務相對健康,須關注的財務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利潤率。該股好公司指標2.5星,好價格指標3星,綜合指標2.5星。(指標僅供參考,指標范圍:0 ~ 5星,最高5星)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京腔京韻傳唱老舍經典北京曲劇《茶館》結束全國巡演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記者高凱)記者從北京市曲劇團獲悉,北京曲劇經典劇目《茶館
2023-03-24 13:53
原標題:影視圈需要正視“爛片榜”全球影視圈,喜“奧斯卡”者眾,悅“金酸莓”者寡。這一專注吐槽爛片,持續輸出“差評”的頒獎典禮,已堅持4
2023-03-24 13:42
原標題:電影導演紛紛試水劇集不務正業還是與時代共舞?最近,六集限定劇《平原上的摩西》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進行了全集放映和主創映后
2023-03-24 13:35
原標題:方寸之間“放”風箏【集郵擷趣】春天來了,花紅柳綠,風和日麗,又到了適宜放風箏的時節。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放風箏是
2023-03-24 13:41
原標題:貌似懸疑片但觀眾什么都猜到了電影《回廊亭》才剛開始,我就有種不祥的預感:畫外音傳來僵硬的女聲,一口一個高氏集團。不能認真取個
2023-03-24 13:51
原標題:《克拉和瑪依歷險記》展示新疆自然風貌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動畫電影《克拉和瑪依歷險記》正在上映中。該片以“心中有愛,溫暖世
2023-03-24 11:38
原標題:《生無可戀的奧托》藝聯專線上映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由索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馬克·福斯特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
2023-03-24 11:39
原標題:藝術家作家的敦煌之行敦,大也;煌,盛也,故而敦煌乃盛大之意。從20世紀初敦煌被英國探險家斯坦因“發現”以來,敦煌學就逐漸成為世
2023-03-24 11:36
原標題:新海誠《鈴芽之旅》展現地震“傷痕”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日本知名動畫導演新海誠的新作《鈴芽之旅》今起在內地上映。日前,他帶
2023-03-24 10:43
原標題:那一夜,張繼有沒有聽到鐘聲提起唐詩《楓橋夜泊》,恐怕大家都不會陌生。但因史料有限,人們對于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并無過多了解,只知
2023-03-24 10:35
原標題:老片重映的價值時下,電影開啟重映熱潮。繼《千與千尋》《龍貓》《崖上的波妞》分別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重映之后,宮崎駿名作《
2023-03-24 10:42
原標題:2022青海省唐卡藝術技能大賽開賽中新網西寧3月23日電(張添福巴銀瓶)23日,由青海省唐卡藝術協會、青海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西寧市城東
2023-03-24 10:39
原標題:百子灣新添環境式劇場,《威尼斯商人》每周4場駐場演出(引題)在時間劇場體驗酒吧里看音樂劇(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韓軒實習生宋綠茵位
2023-03-24 10:40
原標題:《狼圖騰》導演再出新作(引題)《燃燒的巴黎圣母院》解密火災全貌(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的全新災難巨制《
2023-03-24 09:57
原標題:首個科幻影視盛會在浙江德清舉行構建科幻影視創新生態中新網湖州3月23日電(胡豐盛)2023年,伴隨電影《流浪地球2》與《三體》電視劇
2023-03-24 09:45
原標題: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引題)古文獻“四大發現”如何成為傳承中華文脈的“四大顯學”(主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夢妮它
2023-03-24 09:48
原標題:誰成就了盛唐書法氣象(主題)——兼議孫過庭、張懷瓘的理論貢獻(副題)中國書法五千年,無論由簡入繁——從刻畫符號到大篆石鼓,還
2023-03-24 09:43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除了現代戲,越劇還能怎么“新”?中新網杭州3月23日電?記者童笑雨“我經常說,每創作一部新劇,就要穿防彈衣出門。這
2023-03-24 09:50
原標題:《荒原》:一個人的求生之旅《荒原》由左志國導演,任素汐、李晨主演,是國內首部聚焦于女性荒野求生題材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叢來
2023-03-24 08:49
原標題:麥家:先人的腳步、心跳和靈魂靠什么傳下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馮源、殷曉圣“我突然想當作家了,我覺得小說既然可以這樣寫,我為什么
2023-03-24 08:37
原標題:落腳上海,既是個人更是時代的選擇(主題)——專訪《人生之路》總制片人魏巍(副題)解放日報記者張熠“上海出品”現實題材電視劇《
2023-03-24 08:34
原標題:考古專家:董家營西漢墓出土墨書題銘陶罐管窺漢代河東飲食生活中新網太原3月23日電(楊佩佩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發布消息,考古
2023-03-24 08:51
原標題:品味維米爾的繪畫藝術日前,荷蘭國家博物館將散落于歐洲各主要博物館的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作品齊聚一堂,舉辦了有史以來規模
2023-03-24 08:49
原標題:我國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形成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央視網消息: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六批1336個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至此,全國
2023-03-24 07:55
原標題:用匠心和巧手詮釋“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央視網消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文物工作者走向海外,在做好自身文化保護的同時,也在幫
2023-03-24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