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一江兩地共辦一桌席——湖北好食材上海行側記

時間:2023-09-07 17:33:39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同飲一江水,共辦一桌席。9月5日,在上海東湖美食節現場,上海東湖集團旗下興國賓館采用湖北食材推出湖北菜專場。潛江龍蝦、洪湖蓮藕、房縣花菇、武昌魚、石首鮰魚等上百種湖北好食材在上海噴香開席,拉開了湖北好食材上海推介活動的序幕。上海與湖北兩地攜手共進,以小菜籃撬動大產業,架起鄉村振興“高架橋”。

興國賓館采用湖北食材推出湖北菜專場。

湖北好食材上海推介活動現場。


(相關資料圖)

魔力開啟!湖北好食材“變身”備受青睞的海派菜肴

“真香啊!肥而不膩,就像兒時的味道,好吃得不得了!”上海東湖美食節湖北菜專場活動中,一道由蝦籽白燜通城豬肉的菜肴引來了上海市民的嘖嘖稱贊。這道色香味俱全的上海菜用通城“兩頭烏”豬肉燜熟,白切成塊,肉質晶瑩剔透,搭配香米飯,盛入鋁制飯盒中,蘸蝦籽醬油食用。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湖北現有地理標志農產品 197 個、綠色食品2000 多個。“‘湖廣熟、天下足’!‘魚米之鄉’湖北美味食材多又好,源于好山好水好土地,更創新發展了一些既能夠創造好品質,又能夠提升好效益的發展模式,”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星華在現場傾情推介,“‘得好食材者得天下’!熱忱歡迎大家多到湖北,品嘗不一樣的自然風味。”

當豐富多彩的湖北食材進入“魔都”上海,魔力全開。現場,產自湖北的丹江口大白刁、武昌魚、荊州甲魚、洪湖蓮藕、宜昌柑橘、隨州食用菌等荊楚好食材,在上海大廚們的精心烹飪下,紛紛變身為“白云黃鶴拼”“清湯桔瓣魚圓”“鴿子蛋燜石首鮰魚肚”“罐燜大別山黑山羊”“石烹蟹肉湖鮮”“清蒸武昌魚拖”“鶴峰葛仙米炒甜豆米”“蓮蓉枇杷蘋果包”“原味葛根粉”等一道道精細甜美的海派菜肴。每道菜色澤誘人,香氣襲來,更是令在場嘉賓垂涎欲滴。

食材好,菜肴才美味。“上海菜選料新鮮,以真材實料和慢火細工取勝,湖北食材很鮮美,所以出來的味道才如此誘人,”擔任活動烹飪大師的上海餐飲業行業標兵侯禕斌不禁贊嘆道,“沒想到湖北會有如此豐富多樣的特色農產品!”活動中,侯禕斌還和楚菜現代產業學院院長、楚菜大師鄒志平約定,以后經常到湖北看看,采購更多湖北食材。

客商云集!土貨山貨賣斷貨

菜香吸引萬客來。一時間,眾多長三角農產品采購商紛紛趕來湖北好食材上海推介活動現場洽談,現場熱鬧非凡。

湖北好食材上海推介活動現場賓客云集。

“這個名叫陽光玫瑰的葡萄真甜!”有“江南葡萄第一縣”之稱的荊州市公安縣帶來的陽光玫瑰顆顆青翠碩大,皮薄無籽,咬上一口,爆甜脆爽,吸引眾多上海市民和采購商前來品嘗。長三角農產品經銷商胡三奇說,“以前只知道新疆產葡萄,沒想到公安葡萄不僅品相好,而且這么好吃,以后我們采購葡萄多了一個好去處。”前來咨詢洽談客商絡繹不絕,公安縣副縣長陳鵬宇忙得樂此不疲,“這次收獲很大!公安種植的葡萄品種除了陽光玫瑰,還有妮娜皇后、甜蜜藍寶石、浪漫紅顏、藤稔、夏黑、醉金香、香妃、摩爾多瓦等30多個,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1萬畝,完全可以滿足上海市民的需求。”

小餐桌帶動大市場。通城兩頭烏幕阜山養殖專業合作社也收到上海御未實業1000萬元的肉豬采購訂單。理事長續云笑得合不攏嘴,“這也是我們的肉豬第一次來到上海,沒想到山區的土豬這么受歡迎,連明年的出欄肉豬都提前被全部訂購了!”通城豬,因頭頂和臀部為黑皮黑毛,其余多處為白皮白毛,所以也被稱為“兩頭烏”豬,從仔豬到出欄,養殖周期一般在12個月左右,以農家種植的紅薯、青菜、南瓜為飼料,營養價值高,幾乎不使用抗生素。因為養殖成本高,一般通城“兩頭烏”豬肉售價都在40元/斤—60元/斤,比普通豬肉售價高很多,過去只為湖北省內所熟知的消費者接受。首次進入上海便供不應求,更堅定了通城用生態養殖發展特色肉豬產業的信心。

活動當天,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與上海東湖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東湖集團副總經理王永明表示,“將發揮集團賓館多業態經營優勢,進一步加強與湖北農業企業聯絡交流,擴大對湖北優質食材的推廣力度,助力湖北好食材更多地走上上海人餐桌,擴大湖北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同時,湖北博奧食品、湖北黃仙洞葛業科技、湖北景陽生態農業等多家農業企業和上海采購商簽訂農產品采購協議,現場簽約金額超過4000萬元。

鏈動鄉村!一江兩地架起鄉村振興“高架橋”

“千里房縣·詩酒遠方。這里有房縣小花菇、黑木耳和黃酒,更有看不厭的美景。熱忱歡迎大家到房縣品美食、看美景、尋野人!”“我們鐘祥是世界長壽之鄉,不僅農產品量大質優,更擁有秀美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歡迎上海人民來共鐘祥做客!”......活動中,湖北省縣(市)長輪番上陣,競相推介各自縣(市)美景美食。

上海與武漢作為長江中下游最為重要的兩個省市,一直關系密切。這次活動的舉辦不僅豐富了上海市民的餐桌,拓寬了湖北農產品銷售渠道,更是打開了一扇窗,讓良好的湖北鄉村生態更好地展現在長三角地區。

“蝦稻的生態價值終于被大家看見了!”談起此次上海行,湖北蝦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軍說,這是最大的收獲。近年來,潛江小龍蝦走俏市場,但與之相伴而生的水稻被“忽視”,這種近乎天然的蝦稻往往被當作普通稻谷賣給糧庫。經過持續的宣傳推介,在上海市,劉軍帶來的蝦稻賣到了30元/斤。“因為和蝦同在一塊田里生長,所以不能打藥。天然無公害,這也是蝦稻的核心競爭力!”劉軍告訴記者,今年預計可加工10萬噸蝦稻,目前已被訂購一空。

小菜籃撬動大產業。一些高科技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湖北優良鄉村生態,尋求合作延長農產品加工鏈條,賦能鄉村振興。瑞米智慧農業聯手湖北鐘祥,通過RFID技術,為每一袋富硒大米建立專屬的“身份密碼”,只要用手機上的NFC功能便可追溯到種植、產地、品種、加工,乃至倉儲、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實現從稻田到餐桌的全程溯源。“這是我們上市后的首次公開亮相,很受上海等一線大城市市民的歡迎,”公司總經理張瑩說。

更多的合作還在洽談和延續。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上海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黎而力表示,湖北農產品物美質優,滿足了上海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來,上海與湖北在農業交流、農產品合作方面動作頻頻,上海已經逐步成為湖北農產品比較穩定的銷售市場,成交額增長尤其快速,2022 年上海購買湖北農產品成交額已超過 2018 年的 6 倍。誠摯邀請更多湖北農業企業搶抓機遇、加快布局、融入上海,做上海農業發展的“最佳合伙人”!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麗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