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戶外音樂節:提升文旅消費的動力引擎

時間:2023-08-31 14:57:49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重視音樂品質、制定合理票價(引題)


(資料圖片)

戶外音樂節:提升文旅消費的動力引擎(主題)

中國文化報記者? 李琤

今年以來,大型演唱會一場接著一場,戶外音樂節熱度持續飆升,音樂現場演出成為拉動城市文旅消費的新引擎。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共演出506場,票房收入24.97億元,觀眾550.10萬人次。其中,二季度大型演唱會和戶外音樂節演出428場,環比增長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億元,環比增長738.6%;觀眾482.33萬人次,環比增長611.71%。

越來越多的旅游城市正在積極加入舉辦音樂節的行列,“音樂節+旅游”的組合打法也為城市文旅產業復蘇注入新動力,成為刺激各地文旅消費的一匹黑馬。

以迷笛音樂節為例,作為國內戶外音樂節的開創者,迷笛音樂節已走過二十三載。今年以來,迷笛音樂節已在海南海口、山東煙臺、內蒙古海拉爾、新疆烏魯木齊等城市舉辦了大型戶外音樂節,在重慶四面山、青海德令哈等旅游目的地開展迷笛音樂之夜,“十一”期間還將在河南南陽連演4天。

“來自各地的邀約很多,因為迷笛23年的品牌黏性和號召力,從音樂節的質量、演出水準、樂迷服務等方面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3年來,迷笛音樂節在全國各地舉辦了近50次,迷笛樂迷群落為音樂節舉辦地帶來人流,不僅拉動了消費,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北京迷笛音樂學校校長、迷笛音樂節創始人張帆表示,“迷笛在選擇舉辦地時一直保持審慎和克制的態度,盡量避免一年中在一個區域一個時間段過于密集地舉辦音樂節。頻繁舉辦不僅不能為當地帶來流量,還會傷害觀眾情感,降低樂迷對品牌的期待,直接影響市場剛剛恢復的活力與消費信心。”

從3月的海南海口到5月的山東煙臺,從7月的內蒙古海拉爾到8月在新疆烏魯木齊國際紡織中心剛剛結束的迷笛音樂節,每到一地,迷笛音樂節都會帶來日均3萬人次的流量,現場觀眾70%以上來自區外。在烏魯木齊,迷笛音樂節還首次在現場與亞洲時裝周相呼應,“音樂+”創造了無限可能性。

音樂節已經成為一些年輕人文化生活的剛需。但在火熱的音樂節背后,一再攀升的音樂節票價也遭到了吐槽,關于音樂節門票貴的話題一次次沖上熱搜。

然而,山東煙臺黃渤海迷笛音樂節3日通票僅收399元,打響了中國音樂節“平價運動”第一槍。張帆認為:“399元這個價格,在同期舉行的其它音樂節上,僅是一天的票價。音樂節不是一個可以賺快錢、暴利的行業。讓中國的年輕人有機會參加音樂節,能花得起錢來消費音樂節,才是培育潛在客戶、長期觀眾的正確方式。按照年輕人平均月收入1/10左右定價,是比較合適的價位。”

音樂現場不僅是年輕人的“心頭好”,也成為拉升地方旅游經濟的良方。如今城市營銷,需要新鮮的內容。比起傳統觀念的城市景點推介、“四時四景”營銷等方式,演唱會、音樂節等具有感染力的現場演出,更容易觸發年輕群體的消費。

“有樂迷戲稱‘迷笛帶大家組團旅游吧’。我們希望帶迷笛的樂迷到更多美麗的城市去看更美的風景,體驗各地豐富多元的民俗文化。迷笛在宣傳音樂節的同時,也會結合各地文旅的不同特點為遠道而來的迷笛樂迷們提供更多了解當地城市的機會和選擇,包括各地的特色景點、美食、人文歷史等。”張帆說,“大型音樂節的組織,一定要從人口數量的規律、目的地的季節規律、經濟規律、觀眾情緒規律等方面綜合考量、合理布局。比如今年,我們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各選了一座城市,在當地最適合的季節舉辦,讓樂迷參與音樂節的同時,還能度假旅游,體驗當地的美食美景。”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