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高價彩禮降溫,還需慢功夫

時間:2023-07-12 11:31:32    來源:農民日報    


(相關資料圖)

整治農村高價彩禮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是一項需要耐心和韌性的慢功夫。一方面要結合農村地區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讓彩禮為幸福婚姻增色,而不是成為年輕人婚戀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引導,讓更多農村家庭接受認同婚姻新風。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農村高價彩禮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據報道,一名大學男生通過“領導信箱”給某地縣長留言,在信中表示自己被女友父母告知該縣最低彩禮28.8萬元,自己家中負擔不起,請求當地整治高價彩禮。該縣縣委宣傳部回復稱,近年該縣婚嫁彩禮總體呈下降趨勢,將以此事為切入點,強化工作措施,遏制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另一則新聞中,江西某地發布通告規定“彩禮超過6萬元可舉報”,后因有群眾認為規定的彩禮數額不合適,通告被撤銷。可以看到,高價彩禮仍然困擾著一些農村群眾,也備受社會輿論關注。

彩禮民俗在我國由來已久,是男方家庭用來表達感情和禮節的載體,承載著父母對新人的支持與祝福。具體到彩禮數額上,不論是前文男子口中的28.8萬元,還是通告中引發爭議的6萬元,哪個數目是合適的,實際上并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與家庭的能力和意愿有關。如果男方家庭經濟條件好、負擔得起,雙方家庭協商一致,多給點彩禮錢能讓雙方皆大歡喜,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彩禮金額超出了家庭承受能力,甚至讓男方家庭背上沉重負擔,顯然就變了形、走了樣。現實中,一些地方曾出現過因彩禮談不攏導致婚事沒辦成的例子,也有農村家庭東拼西湊支付了彩禮,到頭來卻因婚后經濟負擔重,影響夫妻之間的和睦,著實可嘆可惜。所以,部分農村適婚青年“談彩禮色變”,網絡上也不時出現“給高價彩禮降降溫”的呼聲。

在整治高價彩禮問題上,許多地方多年來持續采取行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前文里大學生在信中提到的縣城,就曾發布“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倡議書,并在各鄉鎮建立了婚戀服務站,多次策劃舉辦集體婚禮和單身青年聯誼活動。然而無論是“男生寫信給縣長求整治高價彩禮”,還是飽受爭議的“6萬元限高令”,都再一次說明,整治農村高價彩禮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是一項需要耐心和韌性的慢功夫,并非靠地方召開幾次倡導會、發布一些文件通告、限制彩禮最高金額就能徹底解決問題。長久來看,相關部門一方面要結合農村地區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讓彩禮為幸福婚姻增色,而不是成為年輕人婚戀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引導,讓更多農村家庭接受認同婚姻新風。

現實中,不少地方已經探索出了一些針對性強、可供借鑒的好經驗。比如,抓住黨員干部等“關鍵少數”,為農民群眾樹立榜樣,發揮好鄉村理事會的作用,細化落實村規民約等。還有一些“詩外功夫”也有一定啟發性,有的地方村委會主動了解本村未婚青年的婚戀需求,幫符合條件的適婚青年牽線搭橋,并借此機會引導雙方家庭正確看待彩禮,和和氣氣地商量出令雙方滿意的彩禮數額,成就了不少美滿姻緣;有地方倡議,適婚青年可用彩禮為父母購買養老保險或養老儲蓄,這既能讓女方家庭感到男方的誠意,也能減少女方父母養老的后顧之憂。此外,一些地方通過舉辦簡約大氣的麥田婚禮、國風婚禮,倡導婚事新辦,也讓更多農村家庭對文明新風有了直觀的體驗和感受。

彩禮民俗延續至今,變成了各地約定俗成的習慣。但不管怎么約定,都不能改變的是,彩禮從形式上代表的是男方娶親的儀式感和誠意,而這份誠意的衡量價值,與男方父母的實際承受能力有關,只要他們力所能及、誠意十足地給出這份祝福,不管禮金數額是多少,都是小兩口開啟新婚幸福生活的美好見證。也別忘了,未來日子還長,一份持久幸福的婚姻所需的不只是眼前的物質基礎,還有美好的感情,以及共同奮斗與彼此包容。

作者:劉詩麟

標簽:

上一篇:烏江漁民“換船記”
下一篇:最后一頁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