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狀寫鄉村細水微瀾的日子——讀陳彥長篇小說《星空與半棵樹》

時間:2023-07-12 09:52:34    來源:光明日報    


(資料圖片)

原標題:狀寫鄉村細水微瀾的日子(主題)

——讀陳彥長篇小說《星空與半棵樹》(副題)

作為鄉土中國的文學回響,鄉村敘事占據了中國當代文學的半壁江山?,F在,農耕社會與現代性的相遇正在制造出種種新型的變革,文學接收到密集的信息。如果說,柳青的《創業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賈平凹的《秦腔》這些長篇小說分別再現了不同歷史階段的鄉村巨變,那么,陳彥的長篇小說《星空與半棵樹》(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再度為這個譜系增添了重磅之作。

《星空與半棵樹》的題目預示了小說內部的巨大張力。小說的序幕十分奇特——一幕來自貓頭鷹視角的舞臺劇。貓頭鷹目睹了一場風波的起始:它在村莊所棲身的大樹深夜被連根挖起,倒賣到繁華的都市。序幕之后的鄉村生活徐徐鋪開,一個又一個泥土之中摸爬滾打的農民與鄉鎮干部次第登場:溫如風、孫鐵錘、何首魁、牛存犁、安北斗、南歸雁……盡管大樹被盜掀起若干波瀾,但是,事件的規模并未超出鄉村雞零狗碎的糾紛。這棵大樹為溫、孫兩家共有。月黑風高之際,孫鐵錘設計灌醉溫如風,指使他人挖走大樹出售,然后賊喊捉賊,私吞了五萬八千元的賣樹所得。真相泄露之后,孫鐵錘拒絕道歉賠償,并且動用村委會主任的權勢肆意欺凌溫如風,以至于溫如風層層上訪。小說的情節,圍繞這一矛盾層層展開。

從衣食住行到人情世故,陳彥熟知鄉村的日常生活,種種細節信手拈來,活靈活現。由于恰如其分的方言運用,帶有強烈地域風味的鄉土氣息撲面而至。在廣袤鄉村,農民仍然圍繞在田野周圍奔忙。似乎沒有多少人還在揮汗如雨地耕田或者收割,可是,農民的視野、想象、生活習俗乃至娛樂形式并未離開傳統多遠。或許有人覺得,《星空與半棵樹》的敘事節奏稍顯緩重,然而,這恰恰是鄉村細水微瀾的日子。這種狀況決定了鄉鎮基層工作必須處理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張家長,李家短,哪一片田里少了若干瓜果,哪一塊宅基地多出了幾分,如此等等。這個意義上,溫如風的半棵樹并非小事。

小說中塑造了安北斗這個文學形象,作為基層干部,他的身上深刻匯聚了鄉村的多種矛盾與沖突。安北斗通情達理,為人隨和,同時任勞任怨。然而,他落落寡合,幾無同道。安北斗無法融入世俗的鄉村文化。他獨享自己的清高,對于匆匆上馬的“點亮工程”或者“甘蔗酒工程”不知趣地持保留態度。安北斗喜歡天文學,一個人的畢生嗜好必將滲透在氣質與性格之中,有意無意驅使他掠開世俗表象而保持高瞻遠矚的人生姿態。恰恰由于這種清高,安北斗對于溫如風愈來愈明顯的同情顯得意味深長。從反感、理解到間接乃至直接的出謀劃策、冒險相助一臂,表明安北斗不可祛除的鄉土血脈與情懷。浪漫、瑰麗的天文知識不可能遮蔽他對于鄉親的摯愛。遙遠的星空寄托的是心胸、眼界與萬千氣象,身邊的農民是息息相關的親人、日常與根系。

相對于安北斗,溫如風擁有一個遠為強烈的性格。他年輕的時候以隱忍的姿態面對種種欺凌。令人意外的是,當這個老實人決定不再忍氣吞聲的時候,溫如風表現出遠超常人的激烈。他一絲不茍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執拗、刻板、斤斤計較,同時又堅定不移。對于一個專注于勤勞致富的農民說來,利益的損失痛心疾首。然而,隨著事態如滾雪球一般擴大,利害關系很快超出半棵樹的經濟價值,甚至生死攸關。盡管壓力愈來愈大,溫如風仍然一次又一次拒絕妥協。哪怕利益進一步受損,他也不能輕易吞下這一口氣,從而在人格上委屈自己。

如果說,20世紀的現代主義、魔幻現實主義顯示出后現實主義的文學拓展,那么,這種背景顯然影響了《星空與半棵樹》。這一部小說的探索集中顯現為復調敘事。除了安北斗、溫如風、孫鐵錘這些人物構成的主要沖突,《星空與半棵樹》之中還回旋著另一些聲音。這些聲音并未具體介入情節發展,而是或顯或隱地喻示另一些局外的觀感。那一只亦莊亦諧的貓頭鷹即是如此。貓頭鷹多次穿插在故事的縫隙,對于事態進展說三道四、品頭論足,甚至取笑整個人類。貓頭鷹的表白包含了原始的自然生態觀念,包含了對于貪婪品性的不解與嘲諷。相對于貓頭鷹,安北斗的老師草澤明保持的是旁觀者的位置。這個奉行“耕讀傳家”、棲身于山間小亭、寫一手鐘繇小楷的人物,象征了農業文明時代的知識分子遺風。他知書達禮、洞明世事,同時又超然脫俗,直至有一天拍案而起?!缎强张c半棵樹》還出現一個熱心的陳編劇。路見不平,提筆相助,他按照“唱戲思維”替溫如風寫了封告狀信,幾乎將溫如風推入另一個陷阱。雖然說人生如戲,可是,面臨真正的現實,文學熱衷的“戲劇效果”不僅無補于事,而且往往弄巧成拙。

作為風波之后的一個修補措施,草澤明起草了一份北斗村新的鄉規民約。對于北斗村說來,“點亮工程”或者“甘蔗酒工程”均是不成功的嘗試,真正帶來財富的是鐵路工程——鐵路是大工業的公認標志。至少在目前,工業與財富的正向聯系仍然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相對于農耕社會,工業大機器生產創造的財富以幾何級數增長,并且誘發了人們欲望的急劇膨脹。這時,農耕社會傳統空間內部誕生的文化契約能否經受如此巨大的壓力?這是現代性向傳統農耕社會拋出的一個新問題?!缎强张c半棵樹》再現了鄉村跨入新的歷史階段面臨的新考驗與新進展。

(作者:南帆,系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員)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