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宮腔鏡檢查對診治子宮內膜癌,究竟有多重要?

時間:2023-07-12 11:01:51    來源:科普中國網    

作者:謝 詠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王 剛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主任醫師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三巨頭”之一,其發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占女性全身惡性腫瘤的7%。這些數據,讓人心驚。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亟須引起女性朋友的警惕。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子宮內膜癌的主要類型

子宮內膜癌是來源于子宮內膜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包括多種組織學類型,主要包括子宮內膜樣腺癌、黏液性癌、透明細胞癌、漿液性腺癌等。其中,子宮內膜樣腺癌在臨床上最為常見,約占80%。

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病變部位在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和卵巢周圍。子宮內膜樣腺癌的病變位置在子宮內膜,而漿液性腺癌主要病變部位在卵巢表面生發上皮,還可能向輸卵管上皮分化,一般黏液性腺癌多發生于單側卵巢。

子宮內膜癌常發病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異常陰道出血是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由于癥狀比較明顯,容易在早期被發現,患者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預后大多良好。

二、宮腔鏡檢查對指導治療很重要

如果發現異常陰道出血,就要盡快去醫院進行檢查。宮腔鏡能協助醫生進行診斷。

宮腔鏡不僅可以對子宮腔病變進行定位活檢以明確診斷,還可以獲得關于子宮內膜癌的諸多信息,如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及有無侵犯子宮頸管等,這對于指導子宮內膜癌治療,特別是手術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通過宮腔鏡檢查獲取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腫瘤轉移的風險,如腫瘤直徑>2 cm、腫瘤呈擴散性生長、子宮角部位腫瘤、腫瘤侵犯子宮下段和子宮頸管等,都預示著子宮內膜癌出現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和盆腹腔轉移的風險升高。

當發現這些高危因素時,一方面提示對患者要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檢查和評估,如盆腹腔磁共振檢查等,另一方面也要求手術需要嚴格按照分期手術的要求進行。

宮腔鏡檢查對于指導子宮內膜癌的手術治療和判斷預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有條件的都應該將宮腔鏡檢查作為子宮內膜癌術前評估的常規內容之一。

三、可直觀判斷子宮內膜癌的發展程度

目前,宮腔鏡是唯一可以直接觀察子宮腔內病理變化的儀器,能夠在直視下觀察子宮腔占位病變、子宮內膜形態異常等,具有較好的辨識能力,能夠比較直觀地判斷出腫瘤所在位置,以及子宮內膜癌發展到何種程度。

根據不同的發展情況,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可分為4期。

早期子宮內膜癌主要是指腫瘤局限于子宮體,分期為Ⅰ期的患者。中期子宮內膜癌是指腫瘤侵犯子宮頸間質,屬于Ⅱ期。Ⅰ~Ⅱ期的患者應該進行全面分期手術。

對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可以選擇盆腔外照射放療,或者陰道近距離放療。有部分特殊的患者,可以根據情況考慮內分泌治療。早期和中期的子宮內膜癌進行手術或經常規治療后,療效較好。

晚期子宮內膜癌主要是指分期為Ⅲ期和Ⅳ期的患者。此時癌癥不再僅局限于子宮內,癌灶已經侵犯到一些其他部位,如卵巢、陰道或子宮旁邊的一些韌帶,或者直腸、膀胱或其他遠處的器官。有子宮外轉移的晚期患者,可考慮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包括切除腫大淋巴結。

根據轉移位置不同,具體可分為三類:

(1)病變已超出子宮,但是還沒有侵入腹、盆腔內,可以進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切除出現腫瘤細胞的全部部位,從而達到清除所有腫瘤細胞的目的。如全子宮加單側/雙側卵巢切除術,以及盆腔內腫物切除術。

(2)出現遠處轉移時,主要采用系統治療。并根據系統治療的效果再重新評估下一步治療方案。

(3)對于局部擴散又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可以先進行盆腔外照射,結合陰道近距離放療或系統治療,然后再重新評估下一步治療方案。

根據患者的病變程度和病變的位置,以及是否發生轉移,醫生才能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子宮內膜癌可有效利用宮腔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文獻

[1]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 子宮內膜癌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J]. 中國癌癥雜志, 2021, 31(6):501-511.

[2]王曉東, 王李利. 宮腔鏡檢查和診斷性刮宮在子宮內膜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9, 37(6):95-99.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