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想學藝、想掙錢?快來村里這塊“寶地”集合!
(資料圖片)
據12月8日甘肅省文旅廳、人社廳、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通知,甘肅新認定28家省級非遺工坊,裕固族服飾、敦煌彩塑制作技藝、雅路人麻鞋等28家非遺工坊榜上有名。
隨著“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的好消息傳來,我國非遺事業又取得新進展。近年來,非遺力量也從文化領域擴展到鄉村振興,在帶動城鄉就業、促進增收方面發揮獨特作用,這也是此次甘肅省非遺工坊認定工作的一項重要參考。
要求無拖欠工資行為
今年6月,甘肅省文旅廳、人社廳、鄉村振興局正式印發《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其中申報條件主要包括:
(一)以本地區1項或多項非遺代表性項目或傳統手工藝為主要生產技能,項目應富有特色、具備一定群眾基礎和市場前景,有與項目對應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培訓和生產工作。
(二)符合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吸納就業標準,即吸納甘肅籍農村勞動力10人及以上,其中脫貧人口(含防返貧監測幫扶對象)不少于5人就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或用工協議,吸納就業人員工資不低于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并按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
(三)有用于職業技能培訓和生產的固定場所,有銷售平臺和渠道。穩定運營1年以上,無違法經營和拖欠工人工資等行為。
支持升級為鄉村就業工廠
在發展非遺工坊的相關扶持政策方面,根據脫貧地區人群的就業需要和技能需要,支持具備條件的非遺工坊申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非遺工坊帶頭人參加高技能人才培訓,并給予稅收優惠、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各項支持。
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遺工坊轉型升級為鄉村就業工廠,支持非遺工坊打造培育特色勞務品牌,按規定落實各項政策,不斷提升非遺工坊人員就業規模和質量。
以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等作為工作重點,優先吸納其到非遺工坊就業,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及扶持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的各項優惠政策,更好發揮吸納帶動就業作用。
甘肅省級非遺工坊達121家
12月8日,28家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結果公布。至此,該省省級及以上非遺工坊數量已達121家。
公布內容顯示,近年來,甘肅省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帶動當地人群和農村婦女就地就近就業,通過“非遺+文創+培訓+電商+展銷+鄉村旅游”等多種途徑,提高非遺工坊從業人員收入,不斷促進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
根據計劃,甘肅省擬將非遺工坊建設納入到各地區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將其作為拓展就業渠道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頗受關注的“非遺工坊”具體是什么項目?在促進就業方面如何發揮作用?兩者之間又是如何實現銜接的呢?
“非遺工坊”是什么項目
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共同印發《關于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非遺工坊是指依托非遺代表性項目或傳統手工藝,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帶動當地人群就地就近就業的各類經營主體和生產加工點。
非遺工坊的認定應符合以下條件:一是依托本地區一項或多項非遺代表性項目,或者富有特色、具備一定群眾基礎和市場前景的傳統手工藝開展生產;二是具備能夠開展生產的場地、水電暖、工具設備等條件;三是以脫貧人口、監測幫扶對象為重點,吸納帶動脫貧人口就業數量較多、成效較好。
支持培育特色勞務品牌
在廣泛吸納就業方面,《通知》指出充分發揮非遺工坊優勢,將其作為拓寬就業渠道的重要手段,圍繞當地需求特點,大力開發手工制作、加工制造等居家就業、靈活就業崗位,為當地提供更多家門口就業機會。
同時,將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等作為工作重點,優先吸納其到非遺工坊就業,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以及地方支持就業幫扶車間的各項優惠政策。支持非遺工坊培育特色勞務品牌,提升非遺工坊人員就業質量。
1400余家工坊設立在脫貧縣
據介紹,脫貧攻堅期間,各地依托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原國家級貧困縣建設了近1000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這些工坊是當地開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抓手,通過組織技能培訓、展示展銷活動,在帶動人民群眾就業增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8月文旅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透露,為充分發揮以傳統工藝類為主的非遺在帶動城鄉就業、促進增收方面的獨特作用,推動脫貧攻堅成果與助力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截至2022年6月,文旅部支持各地設立非遺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設立在脫貧縣。
各地非遺工坊案例一覽↓↓↓
(圖源:新華社記者楊文斌 攝)
貴州:聚集多種項目綜合發展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卡拉村東部,有一個“銀匠村”,是由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國春投資、設計、建造。在這里,游客可以體驗苗族銀飾鍛制、蠟染、刺繡、古法造紙、鳥籠制作等多種非遺項目的設計、加工過程。
29歲的張義蘋是一名蠟染技藝非遺傳承人,帶動當地數十名婦女從事蠟染制作?!拔覀冎饕a、銷售蠟染產品,入駐‘銀匠村’半年來,我為更多學生和游客傳授蠟染技藝,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拓展了增收渠道?!彼f。
“非遺項目要走好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路子,才能取得更大成功。”34歲的王秋是卡拉村的一名鳥籠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過去,制作鳥籠是全家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入駐“銀匠村”后,她把鳥籠制作技藝與研學深度“捆綁”,走上了一條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
“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蓖鯂赫f,他計劃打造20多棟非遺工坊,進一步完善“銀匠村”的功能和產業布局,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
重慶:對原有項目創新升級
綦濤是重慶夏布文化企業“壹秋堂”的負責人,也是榮昌夏布代表性傳承人,他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說:“我們在原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基礎上進行項目創新升級,設立‘鄉村振興 匠心生活非遺工坊’,通過傳習夏布非遺技術,培養新手藝人,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與文旅資源,開發夏布文創產品。”
目前,壹秋堂在中益鄉坪壩村、鹽井村和華溪村建設有3間夏布非遺工坊。在壹秋堂的培訓下,80余名村民成了夏布技藝的手藝人,在家門口找到工作。
如今,壹秋堂已在重慶石柱縣中益鄉,城口縣沿河鄉、嵐天鄉,豐都小官山,榮昌區,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等地,建有非遺工坊13個,帶動400余人實現穩崗就業,其中包括40余名脫貧戶。
青海:創造億元“指尖經濟”
河湟刺繡、貴南藏族刺繡、青?;▋?、熱貢藝術……在青海,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異彩紛呈,傳承凝聚著一代代青海人的勤勞與智慧。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統計,全省33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間接帶動約10萬名從業人員。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繡娘李發秀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土族盤繡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李發秀經營的青海發秀手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青繡就業工坊,20余名繡娘在這里找到了工作。就業工坊通過統一發放訂單,統一回收繡品,再發往各個銷售點售賣,讓繡娘們憑借指尖的技藝有了穩定的收入。
廣東:村集體分紅,村民做股東
來自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的陳金明是彩扎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從事彩扎工作32年,以前一直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來發展彩扎技藝。2018年12月,他聯合村集體、全體村民共同出資1500萬元成立公司,建立扶貧就業工坊。
針對農村留守人員年紀偏大的情況,公司還把原本復雜的制作工藝拆分,細化成若干個小工序。針對每道工序不同的形狀要求,公司研發專用模具,村民依照模具制作成零部件,最后經流水線組裝完成。該方法可以讓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村民7~10天就能熟練掌握技術,制作出合格的產品。
“樓鎮彩扎”扶貧就業工坊取得成效后,該公司又在和平縣內12個貧困村增設了扶貧車間,提供生產原料和上門技術培訓。截至目前,該公司共吸納近200名村民參與就業,在和平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傳統手工產業。
據介紹,2019年,該工坊實現銷售收入1100多萬元,獲利214萬元,為樓鎮村集體和全體村民總共發放180萬元產業分紅。
(綜合來源:文旅部網站、甘肅省文旅廳網站、科技日報、新華網、重慶日報、西海都市報、金羊網等)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想學藝、想掙錢?快來村里這塊“寶地”集合!據12月8日甘肅省文旅廳、人社廳、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通知,甘肅新認定28家省級非遺工坊
2022-12-11 21:55
原標題:西安多家博物館明天起陸續開放陜西西安多家博物館11日發布公告,明天(12日)起陸續恢復開放。西安博物院12月12日(星期一)起恢復對
2022-12-11 21:36
原標題:世界杯的魅力韓立群1990年世界杯我17歲,我家黑白電視14寸。記得馬拉多納無能為力的淚水。1994年巴喬橫空出世,一路帶著意大利打入決
2022-12-11 20:42
原標題:初冬張燕峰初冬。田野空曠,露出黑油油的泥土,像一位剛剛生產過的母親,袒露著的胸膛,平靜而疲憊??拷坪跄苈牭絹碜源蟮厣钐?/p>
2022-12-11 11:36
原標題:別了,青石板的巷陌田海明夏雨猛烈而迅疾,砸在屋檐上,迸濺出水花,瀉出朦朧的水簾,隔絕了我望向窗外的視線。爸從外邊回來,穿著的
2022-12-11 11:44
原標題:一把檀木梳鄧素芳《牡丹花瓶》 文森特·凡高[荷] 瑪咖供圖月光從門外涌進來,閃著銀色的粼光。我坐在梳妝臺前,檀木梳隱發著淡淡的
2022-12-11 11:32
【藝評】原標題:最好的書店氛圍,是看得見的對閱讀的愛羅筱曉最近,位于杭州解放路的新華書店因內部改造暫時閉店。這家書店建成于1954年,是
2022-12-11 05:44
原標題:從“中文熱”到“天宮熱”(主題)——中文教學助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文化交流(副題)藺妍林建杰“這是中國,這是阿聯酋,我們是好朋
2022-12-11 05:32
【視線】原標題:電視劇、小說同時推出(引題)《大博弈》書寫時代浪潮下的中國工業制造(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
2022-12-11 05:34
原標題:“凌家灘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開展12月7日,觀眾參觀“凌家灘文化展”。12月7日起,“璀璨星光——凌家灘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開展。
2022-12-11 05:36
原標題:落雪的日子李季落雪的日子和她一起出去走走雪花飄落有寒意籠罩也有梅花飄香河面冰封水依然在冰下不息流動愛一個人就要在雪天拉著她的
2022-12-11 05:41
原標題:《點燃我,溫暖你》收官在即(引題)?張婧儀:表演難免有遺憾(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實習生鄧曉妍優酷視頻獨播劇《點燃我,溫暖你
2022-12-10 10:55
原標題:鄧超孫儷夫婦為《阿凡達2》配音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電影《阿凡達:水之道》(又稱《阿凡達2》)12月8日公布中文配音陣容,鄧超、孫儷、黃
2022-12-09 22:52
原標題:郅敏“二十四節氣”作品摘得佛羅倫薩文學與藝術獎金獎(引題)?他用陶瓷藝術獲得世界共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一顆顆橘紅色的
2022-12-09 21:49
原標題:中國嘉德2022秋拍拉開帷幕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今天,中國嘉德2022秋季拍賣會拉開帷幕,31個專場的5800余件藝術珍品匯聚一堂,帶
2022-12-09 21:55
原標題:當“爆款”劇通貨膨脹,“自吹自爆”還有說服力嗎黃啟哲近日,圍繞“爆劇”與“偽爆劇”的話題被“吵”上熱搜。話題的發起者原本希望
2022-12-09 21:50
原標題:《掃黑行動》熱映,票房超過1 5億元(引題)?林德祿:不能躲到象牙塔里搞創作(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實習生黃俊穎由林德祿執導
2022-12-09 21:33
文物TalkShow原標題:河姆渡骨耜:中華先民是世界稻作農業的發明者作者:鄭茜周玉州當今世界近一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是誰培
2022-12-09 19:42
原標題:“鋼鐵”柔情,《風吹半夏》聯動的那些工業回憶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小燕上個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之交,一批民營企業家們在改革開放
2022-12-09 17:35
原標題:北京鼓樓將于12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中新網12月9日電據“北京鐘鼓樓”微信公眾號消息,北京市鐘鼓樓文物保管所9日發布公告稱,北京鼓
2022-12-09 17:55
道中華原標題:“旋轉、跳躍,不停歇”——西域傳來的胡旋舞為何風靡大唐?在唐代酒肆中表演的胡旋女。(圖片來源:電影《妖貓傳》劇照)唐代
2022-12-09 17:55
原標題:遼寧省博物館館藏元代青花瓷器首次集中展出中新社沈陽12月8日電(記者韓宏)“青花清韻”元青花瓷器展8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元青花纏
2022-12-09 14:44
原標題:雙雪濤首部雜文集《白色綿羊里的黑色綿羊》:一步步靠近心中的文學理想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文學看似跟才華關系最緊密,實則
2022-12-09 14:39
原標題:看完《天下長河》你有沒有意難平?李開周河神廟前,暮年的康熙皇帝顫顫巍巍爬上大殿,向靳輔與陳潢二人的塑像行禮,他老態龍鐘的臉上
2022-12-08 22:39
原標題:安徽凌家灘遺址考古再出重大發現據安徽省考古所發布的消息,安徽省凌家灘遺址考古工作近日取得重大發現。其中一件寬體玉璜,外徑23 6
2022-12-08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