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茅盾文學獎得主東西:寫作是理想,也是事業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上官云)日前,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回響》等5部作品獲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作家東西坦率地表示,《回響》能獲獎,自己很高興,“這是評委對我30多年寫作的鼓勵。”
(資料圖)
東西被認為是“60后”實力派作家之一,小說語言簡潔精煉、準確圓融,《回響》是他繼《耳光響亮》《后悔錄》《篡改的命》之后的第四部長篇小說。
很多人對他的筆名“東西”感到好奇。對此他回應道,“當時開始寫作時很年輕,就像現在的網絡作家,都愿意取一個好記、還有點調皮的名字,后來就一直沿用下來。”
對東西而言,從最初的理想到現在的事業,寫作已經成了他的人生意義之一。
對人物進行深度挖掘
小說《回響》首發于《人民文學》2021年第3期,東西嘗試了一種新的結構模式,即“推理+心理”。《回響》以一樁案件為索引,奇數章講案件和偵破,偶數章寫情感。
冉咚咚在破案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丈夫的一些秘密。于是,她既要偵破案件,又要破解感情上的謎團。兩條線上的心理較量同步展開,一個個人物的身份、人格逐漸揭曉。
“小說創作是虛構的,人物形象也許能在現實中找到某些方面的對應,但絕不是百分之百。”東西說,《回響》也是如此,其中的角色是某一類人物的綜合,還加入了一些新的因素。
從觀眾角度來看,閱讀《回響》能清晰感受到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塑造。冉咚咚是一位警察,她要解決破案時遇到的困難,也要克服內心的種種情緒,形象就比較立體。
對此,東西解釋,“人的內心世界很廣闊,心靈的變化是現實的一種投射,所以這部小說我有意識地往‘內’寫,甚至寫她的潛意識,想對人物進行一種深度挖掘。”
作家要用心靈感知世界
寫作《回響》,東西用了4年時間。
細數起來,這也算是東西用心比較多的小說,“里邊有很多知識點,比如如何用心理學知識來審訊嫌疑人。有知識點的小說,就需要作者扎扎實實看書,不能瞎胡謅。”
《回響》書封。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我要去看推理知識、了解破案的基本常識,也會去找心理咨詢師聊,了解心理學知識,這就花掉差不多十個月時間,但這是有意義的。”他回憶道。
對于寫作,東西比較注重創新和探索,“《回響》我用了雙線結構,二者相互影響。有些心理學名詞是我的再創造,很多時候作家要用心靈去感知世界,創造出一些文學的技巧。”
東西形容自己是有點“一根筋”的作家。“我對文學有一種固執的理念,希望它是反映現實的,是跟每個人心靈相關的,能夠在寫作方法上有一些突破和創新,不想去重復別人。”
一首小詩,八塊錢稿費
實際上,東西的文學之旅很早就開始了。在學校參加文學社后,他開始給報紙副刊投稿,“大概十八歲那年,我在一家公開發行的報紙副刊上發表了一首詩歌,還得了八塊錢稿費。”
得知作品發表,東西的喜悅幾乎無法形容,連報紙的油墨香都聞了又聞。領稿費時,看到工作人員贊許的眼神,他也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
對學生來說,那時候八塊錢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足夠請寢室的人來一次樸素的聚餐,“一個炒雞蛋才八毛錢,一個五花肉才一塊二,那也可以點五六個菜呀。”
廣西米粉多,東西拿著這筆稿費請宿舍人吃米粉,然后去看電影。成為作家的念頭逐漸堅定以后,他開始有意識地為寫作做準備。
比如,東西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一邊看情節,一邊注重研究它們如何遣詞造句,涉及心理描寫的部分就標注出來,然后做好讀書記錄。
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家鄉一所學校教書,后來又被派到別的部門工作。“那時我就每天寫日記,觀察大自然,觀察動物如何行走,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怎么去狀物,如何描繪環境。”
這種對寫作基本功的鍛煉是有效果的。憑借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東西獲首屆魯迅文學獎,這篇小說后來還被改編為電影《天上的戀人》。
寫作是理想,也是事業
“開始時,寫作是我的理想,現在是我的事業,也是我的人生意義之一。”東西如此概括寫作對自己的影響,“事業和愛好能結合起來,這太好了。”
長時間的寫作,讓東西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看的書很雜,經典名著占了大頭,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門類的書籍都會閱讀,甚至技術類的書也會看看,彌補知識方面的某些缺陷。
“多翻翻書,能讓我在閱讀中獲得心靈的滋養,我也喜歡一些高質量、能夠引起思考的電影,但深度的東西還是要在文字里邊領悟、得到。”他說。
有了新的靈感,東西往往會利用工作間隙創作,或者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將整塊時間集中起來,用來寫小說。但無論多忙,每天他都要翻幾頁書。
“眼下想寫的,是一個新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現在還在做案頭準備。或許一寫又是兩三年。”他輕輕地說道。
標簽:
上一篇:票價高被吐槽,看電影成“奢侈消費”了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對話茅盾文學獎得主東西:寫作是理想,也是事業中新網北京8月2
2023-08-23 08:57
原標題:票價高被吐槽,看電影成“奢侈消費”了嗎?澎湃特約評論員夏研
2023-08-23 09:01
原標題:中國國家博物館入藏西漢河平元年銅鋞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2023-08-23 08:53
原標題:第七屆希望頌—全國青少年書畫藝術大展在山東曲阜開幕中新網山
2023-08-23 08:56
原標題:關于牛郎織女反轉再反轉的故事今天是七夕,咱們來聊聊牛郎織女
2023-08-23 07:58
原標題:消失的字幕組,“情懷已死”?王臻儒近日,電影《孤注一擲》正
2023-08-23 08:00
原標題:七夕小知識:為何流行吃“巧果”?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2023-08-23 08:04
原標題:當年19 9元的電影票哪去了?今年的暑期檔口碑、票房雙豐收,但
2023-08-22 17:04
原標題:內蒙古發現龍形蚌飾填補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象空白中新網呼和浩特
2023-08-22 17:03
原標題:“情緒價值”為票房助力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影暑期檔內,爆款國
2023-08-22 16:56
原標題:“一家人看場電影花了400多”低價電影票為何難覓蹤影?【民生
2023-08-22 17:01
原標題:胡歌自稱五年內或不再拍戲,你怎么看?8月21日深夜,胡歌突然
2023-08-22 16:56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開啟全國巡演大幕中新網北京
2023-08-22 15:55
原標題:親子閱讀、非遺體驗、展覽演出……(引題)暑期懷柔各類閱讀空
2023-08-22 14:58
原標題:沿著大運河看中國|為千年運河文化譜寫工業發展篇章為了保護傳
2023-08-22 14:03
原標題:沿著大運河看中國|江蘇常州:讓工業遺產活在當下中國青年報客
2023-08-22 14:00
原標題:《閱古樓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新書發布中新網北京8月21日
2023-08-22 14:01
原標題:中外文保工作者發布“宣言”吁石窟寺保護國際交流合作中新社重
2023-08-22 14:03
原標題:游長江登武當進古城(引題)兩岸青年探秘荊楚歷史文化(主題)
2023-08-22 14:06
原標題:“詩歌高鐵”促進“高鐵+”文化傳播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娜通
2023-08-22 11:59
原標題:歌手演唱會僅舉辦首場,就有完整版視頻被上傳網絡(引題)觀眾
2023-08-22 09:58
原標題:首屆中國(唐河)李季詩歌獎頒獎成功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2023-08-22 10:06
原標題:紀錄片《食在云南》上線開啟輕量有“梗”的鐵路美食之旅中新網
2023-08-22 09:58
原標題:在這個“國際夏令營”傾聽青春之聲,共享多元文化“請把我的歌
2023-08-22 08:59
原標題:“獎項會讓純文學‘破圈’,走向大眾”(主題)──訪第十一屆
2023-08-22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