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漏尿?抗尿失禁手術可以治_世界觀速訊

時間:2023-07-06 16:01:07    來源:科普中國網    

作者:婁文佳 北京協和醫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審核:朱 蘭 北京協和醫院 主任醫師 教 授 博士生導師

女性特別是中老年女性有時會遇到尿失禁的尷尬。如果嘗試了非手術治療還是無法改善,那么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來改變現狀。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常用的3類尿失禁手術

尿失禁在臨床上主要分為3種類型,即急迫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可以進行手術治療的是后2種類型,即壓力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

目前,臨床常用的尿失禁手術分為3大類:經陰道無張力尿道懸吊術、恥骨后膀胱尿道懸吊術及膀胱頸旁填充劑注射。

經陰道無張力尿道懸吊術的穿刺途徑有2種,分別是經恥骨后路徑穿刺和經閉孔路徑穿刺。這兩者適用的病情指征不同。恥骨后膀胱尿道懸吊術是提高膀胱頸及后尿道的位置,增大膀胱尿道后角,伸長尿道,增強尿道阻力,以達到治療目的。

膀胱頸旁填充劑注射主要適用于尿道內括約肌障礙型壓力性尿失禁。不過這種方法的有效性逐年遞減,一般僅持續1~2年,有時需要再次注射。

二、抗尿失禁手術的風險和并發癥

手術治療可能會出現手術風險和并發癥,抗尿失禁的手術風險和并發癥主要有以下幾種。

1.出血:主要原因是手術中穿刺損傷血管。手術后通過B超檢查血腫情況,一般通過局部壓迫、使用止血藥物等止血。如果為切口滲血,可加壓包扎止血。

2.膀胱、尿道損傷:多是由于手術區域情況復雜,穿刺針未控制好導致的。不同的手術方式膀胱損傷發生率也會不同。

3.術后排尿障礙:比較常見,多數癥狀較輕,表現為手術后排尿費勁(困難),患者需要用力并抬高臀部才能排出尿液,或者需要多次才能將尿液排盡。少數癥狀較重患者可能會出現慢性尿潴留、排尿不盡感等。

排尿障礙主要是由于傷口出現感染、水腫所致,但大多為短暫性的,經過1個月左右的治療大多可以恢復,通常使用抗生素、解痙藥及物理療法、盆腔電刺激等對癥治療。

4.切口感染:導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為細菌侵入、血腫、異物、局部組織供血不良、全身抵抗力下降等。患者表現為手術后3~5天切口疼痛加重,局部紅腫、有壓痛,或者有波動感,還可能伴有體溫升高。切口感染可以通過術后使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5.吊帶侵蝕和暴露:其原因可能是陰道壁局部感染,也可能是手術材料或方法技巧引起的。吊帶侵蝕和暴露可導致患者陰道分泌物增多和性生活不適,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術以減輕不適感。

6.腿痛:多發生于腹股溝區,是閉孔路徑的陰道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特有的并發癥。導致腿痛的原因是無法預防手術過程中盲穿對神經的損傷。

7.其他:靜脈血栓、閉孔神經損傷等,一般比較罕見。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抗尿失禁手術的術前準備和術后注意事項

1.術前準備

(1)詳細詢問病史、全身體檢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以明確診斷,排除手術禁忌證。

(2)根據醫生要求完善常規術前準備,手術前一晚進行陰道沖洗和腸道準備。手術當日禁食。手術前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術后注意事項

(1)術后排尿情況:患者手術后短期內可能會排尿異常。拔除尿管后,排尿3次后,再進行B超檢查測殘余尿,余尿量<100 ml可以出院。

(2)出血:觀察陰道出血量,穿刺點有沒有滲血、滲液、血腫等情況。遵醫囑使用止血藥物,也可在術后48小時用物理治療促進血腫吸收。

(3)體溫:如果手術后24小時內患者出現體溫<38 ℃的發熱,屬于正常術后反應,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手術后24小時之后患者體溫突然升高,且持續不降,就要盡早查明發熱原因。

(4)疼痛:一般術后疼痛比較輕微,可以口服鎮靜、鎮痛藥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如果患者疼痛劇烈,首先須查明原因,以免貽誤病情。

(5)活動:手術后3個月內避免增加腹壓的行為,如搬動重物、慢性咳嗽、便秘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結尾

尿失禁確實會給女性患者帶來很多的困擾,手術治療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雖然手術有風險,但只要患者配合醫生的治療,安心休養,就可以克服尿失禁的困擾。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