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熱圖 > 正文

震撼!中國“沙漠無人區”現一條930公里高速

時間:2017-10-13 13:58:28    來源:央視財經    

桂武松在施工管段的第一份工作是測量。每天要扛著幾十斤重的設備,在戈壁灘上行走十幾公里進行測量。而更難對付的,還有讓人猝不及防的沙塵暴。

桂武松:當時把儀器架好,準備開始測量工作了,老遠就看見遠方起沙塵暴了,當時是黃沙比較彌漫,特別恐懼,當時就想著趕緊找個地方躲一躲,但是放眼望去,戈壁灘沒有地方讓你躲的,當時我們就趕緊把儀器收一收,儀器也是比較貴的,儀器收了之后,我們就抱在懷里,然后就坐在那塊兒不動,等待著沙塵暴過來,當時看著挺遠的,很快很快就逼近我們了,靠近我們了。

年輕的測量隊員們只能蹲在地上,背對沙塵暴,把頭埋在膝蓋里,緊緊靠在一起。風暴稍微平息后,隊員們才站起來。每個人都像在沙地里打過滾一樣,滿身沙土,成了土人。

京新高速臨白段,沙土較細,且流動性強,年平均移動速度約有18米,如果不固定住移動沙丘,流沙很容易覆蓋公路,那么工程人員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固定沙丘,防止了沙害呢?

這是京新高速臨白段的施工現場,原來固沙的關鍵,是這一個個兩米長,20公分寬的填充式黑色沙袋。沙袋成田字形交叉疊放,形成一個個一平方米的小方格,連成一片,看似簡單的黑色沙袋,實際上,暗藏玄機。

原來,沙袋在設計上是有鰭沙袋,編織袋邊緣會留出三公分長的穗子。這樣的設計,不但能減緩風速,還能把吹起來的沙,留在礦格內,起到固沙作用。據介紹,這些沙袋采用耐寒耐曬的材質,至少可以保持20年。根據風向,不同路段不同方向鋪設的沙袋的寬度都有精確的計算。

而且沙袋就地取材,不但控制了成本,還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環境,恢復沙漠中的植被,環保效應巨大。工程隊還在沙袋外圍設置了高立式沙障和阻沙堤,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構成了一個整體的防沙系統,將流動沙丘阻隔在外。

中鐵京新高速總承包管理部總經理 孫玉國:我們在中鐵這一段,先后采取了將近20余項新的工藝,僅這些小的工藝都研究了幾十次。最后才適合了這個地方的一些特點。雖然這些工藝有時候看起來是小發明小創造,但是對于保證這個項目的工期,保證工程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么艱苦的環境里,與這么多的最多的時候八千多人并肩戰斗,建設了一項世界超級工程,是我一輩子的驕傲和榮耀。

2017年兩會,交通部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2016年,我國公路固定資產投資達1.78萬億元;2016年,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堅持穩中求進,圓滿完成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元的投資建設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線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改造持續加快,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總里程突破13萬公里;新增二級及以上公路1.5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29萬公里。這一組組輝煌的成績單正是我國政府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大路朝天,中國智慧攻克道道難關,每年超過1萬億元鋪就的中國公路網,向更遠處延伸。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13.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橋、中國路,一個個圓夢工程鋪展宏圖。它們編織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編織起我們的中國夢。

半小時觀察:修好致富路 架好幸福橋

京新高速的建設,不僅使北京通往新疆的行程縮短1300公里,更將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一環,連接起北京和西部遼闊的疆域。有夢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有筑路者留下的足跡;有水的地方就有橋,有橋的地方就有修路者灑下的汗水。一個個飽含創意與極致挑戰的工程項目正在崛起。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通項目陸續建成,帶動中國交通闊步走向世界,中國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步伐不斷加快。當我們穿行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跨過一座座橋梁,穿越一條條隧道的時候,讓我們由心底由衷地說一聲:辛苦了,中國建設者。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