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形監管向有效監管轉變
北京平谷區市場監管局用“四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資料圖】
□ 史曉南 本報記者 徐建華
食品藥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是公共安全的重要事項。2022年以來,北京市平谷區市場監管局著力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從有形監管向有效監管轉變,加大日常抽檢力度、強化靶向執法檢查、加強質量風險監控、壓實壓細主體責任,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和用藥安全。
食品抽檢全覆蓋 百姓吃得更放心
平谷區市場監管局以食用農產品、農村地區食品、校園食品、方便食品、畜禽產品、水產品等為重點,從監督抽檢、專項抽檢、監測抽檢、快速檢測等方面加強安全監測,實現33大類食品的全覆蓋抽檢,做到食品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及時處置。同時,把食用農產品安全質量納入考核,狠抓問題發現率,堅決杜絕不合格食用農產品流入市場。
該局開展“你點我檢”食品安全監測,利用公眾號、微信群投票選出百姓最關注、最擔心的食品種類、食品檢測項目,進行匯總后開展有針對性的監督抽檢,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022年,平谷區共開展食用農產品等食品抽檢5381批次,檢測合格率為99.7%。
食品監管靶向化 百姓買得更安心
平谷區市場監管局加大對食品生產企業、餐飲單位、商場超市、批發市場、網紅餐廳、線上平臺的監督檢查力度,著重檢查食品儲存條件、食品包裝、生產日期、食品標簽等。強化對兒童食品、校園食品、農村地區食品的檢查,及時將質量不合格食品、“三無”食品、過期食品清除出食品銷售市場。
該局結合“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食品以次充好、非法添加、過期翻新、篡改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不合格食品的追根溯源,對抽檢不合格食品全部立案查處,落實處罰到人,并對屢次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的商戶進行約談,提高其守法經營意識;注重社會共治,鼓勵群眾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實行接訴即辦、快查快辦,累計辦結群眾反映集中的食品安全問題1246件。2022年,平谷區已查處食品類違法案件874件,罰沒款85.6萬元。
藥械質量嚴監控 百姓用得更舒心
該局聚焦重點監管品種和重點監管領域,全面核查藥械采購渠道和相關資質,保障藥械產品和控防疫物資質量安全。目前,已實現全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承擔疫情防控任務的醫療機構、疾控中心、經營企業全覆蓋檢查。
為保障涉疫物資市場秩序平穩,該局加大對“四類藥品”和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器械的抽查力度。2022年,該局共抽檢藥品150件、醫療器械10件、化妝品50件,疫情防護用品專項抽樣7件,核酸檢測試劑抽檢11件,國家級醫療器械抽檢任務1件,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便民政策強落實 百姓購藥更省心
自2021年9月1日起,北京市藥品零售經營許可審批調整,取消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間350米距離限制、籌建審批許可事項。平谷區及時調整許可流程,主動與申請企業對接,做好事前服務。新政落地以來,平谷區新開辦藥店41家,其中零售連鎖40家,形成了“15分鐘便民服務圈”。引進中國連鎖百強企業金象大藥房入駐,為百姓提供了更加多樣的用藥服務。同時,平谷區市場監管局積極推動醫保服務向定點藥店延伸,目前全區約80家定點零售藥店新增了醫保服務事項,百姓在看病、購藥場所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平谷區市場監管局將充分發揮綜合執法優勢,持續推進有效監管、高效監管、社會共治,讓百姓購物質量有保障、合法權益有保障。
《中國質量報》【我為群眾辦實事·一線行動】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新春聯誼會全網播出中國藝術報訊(記者金濤)由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聯合主辦的“溫暖有你共
2023-01-18 10:33
原標題:《論語》等中華典籍經典版本在滬展出中新網上海1月17日電(王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上海圖書館共同策劃主辦的“典籍里的
2023-01-18 10:48
原標題:歷代進士文化藝術聯展在故宮開幕當日,由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主辦的“國子文脈——歷代進士文化藝術
2023-01-18 09:36
原標題:西安:趕大集看非遺文化年貨迎新春新華社記者姜辰蓉李亞楠伴隨著熱鬧的鑼鼓、舞獅和高亢的華陰老腔,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的年貨大集開
2023-01-18 09:49
原標題:吉祥文化主題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幕1月17日,“喜湘逢——湖南吉祥藝術大觀”在湖南長沙博物館開幕。人們在長沙博物館“喜湘逢——湖南吉
2023-01-18 09:56
原標題:《熊出沒·伴我“熊芯”》首映影廳笑淚交織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記者蘇丹)即將于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日前在北
2023-01-18 09:56
原標題:山西太原:傳承城市文脈歷史名人為家鄉“代言”中新網太原1月17日電(高瑞峰趙娟)17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明朝中期名臣王瓊故居修復
2023-01-18 08:34
原標題:文旅融合新探索(引題)這些公園將變交響“樂”園(主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素芹通訊員陳瓊玲)日前,廣州交響樂團與廣州市林
2023-01-18 08:35
原標題:首批32項“山西文化記憶“項目發布云岡石窟、洪洞大槐樹等入選中新網太原1月17日電(高雨晴劉小紅)“人類石窟藝術經典杰作”云岡石窟、
2023-01-18 08:39
原標題:劇版《三體》熱播:超級科幻IP的“落地”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記者高凱)《三體》首部真人改編劇集近日登上熒幕,開播不久,關于該劇的
2023-01-18 08:44
原標題:現代科技賦能國粹京劇傳承與創新數智學生帶來藝術新體驗中新網上海1月17日電(記者陳靜)2023年《龍鳳呈祥》演播云上啟幕,民眾可通過多
2023-01-18 08:33
原標題:著名劇作家趙寰逝世(主題)一生淡泊名利,癡迷戲劇創作(副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著名劇作家趙寰于1月15日因病辭世,享年98歲。趙寰曾
2023-01-18 07:49
原標題:天博推出館藏宋元時期文物精品展(引題)鎮館之寶《雪景寒林圖》再露真容(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天津博物館“再現高峰——館藏
2023-01-18 07:48
原標題:81歲“武術大師”于海逝世(主題)曾在電影《少林寺》中出演李連杰的師父、曇宗大師(副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1月16日,著名武術家、
2023-01-18 07:46
原標題:《解碼三體》上線!專家出鏡,劉慈欣任顧問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近日,電視劇《三體》登錄騰訊視頻。與此同時,首檔《三體》知識解讀節
2023-01-18 07:56
原標題:書春送福活動在天津南區舉辦(引題)津城書畫家揮毫潑墨迎新春(主題)今晚報訊(記者辛璇)昨日,由天津市關工委、市延安精神研究會
2023-01-18 07:49
原標題: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清理一批商周遺存現早期巴人活動蹤跡中新網重慶1月17日電(景詩雁)記者17日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三峽庫
2023-01-18 05:37
原標題:中國古動物館兔年特展!“世界第一兔”5300萬歲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祺瑤農歷癸卯兔年臨近,1月17日,中國古動物館《“兔年話兔”——
2023-01-18 05:45
原標題:新華全媒+|兔類三彩文創走俏新年將至,各式各樣的兔年主題非遺作品為年貨市場注入非遺文化,受到市民追捧。洛陽三彩釉色厚重、色彩絢
2023-01-18 05:34
原標題:《夜半歌聲》首輪圓滿收官(引題)夢回30年代海派劇院(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諸葛漪)日前,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仙
2023-01-17 19:48
原標題:天津河北梆子劇院復排傳統大戲(引題)《徐九經升官記》《三上轎》新春亮相(主題)今晚報訊(記者王洋)作為“百戲迎春萬象新——天
2023-01-17 15:45
原標題:木版畫上的年味兒陜西日報記者申東昕要說過年,可繞不開年畫。哪戶人家過年家里不貼年畫,就顯得沒有年味兒。每逢新春佳節,陜西農村
2023-01-17 15:34
原標題:預售票房暫列春節檔新片票房榜首,上海出品《無名》回到故事發生地(引題)《無名》上海“有聲”:聚焦抗戰時期隱蔽戰線(主題)解放
2023-01-17 15:36
原標題:閔行推出國家級展覽和“我在閔行過大年”新春文旅活動(引題)“文化盛宴”奏響春天序曲(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黃勇娣)今天,第十
2023-01-17 15:47
原標題:寶庫匠心系列“如瓷,出色。”(引題)現代陶瓷絢爛長卷(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李君娜)新年伊始,寶庫匠心館系列大展系列的第二展
2023-01-17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