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環球訊息: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清理一批商周遺存 現早期巴人活動蹤跡

時間:2023-01-18 05:37: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

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清理一批商周遺存現早期巴人活動蹤跡

中新網重慶1月17日電 (景詩雁)記者17日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三峽庫區的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2022年完成階段性考古發掘,清理出一批重要商周時期遺存,找到了早期巴人活動的蹤跡。


(資料圖)

圖為考古現場。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該成果對建立烏江流域先秦時期考古學時空框架,研究烏江流域早期巴文化的陶器組合及其規律、巴人遷徙路線,以及研究商周時期該地區與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區的文化交流、傳播等學術課題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考古的H3區域。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小田溪墓群位于涪陵區白濤街道小田溪村,烏江西岸的一二級臺地上。涪陵小田溪墓群考古是“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項目之一,2022年實施考古發掘面積500平方米。根據遺址的文化內涵,考古隊將遺址分三個區開展工作,重點工作在其中的陳家嘴地點、網背沱地點兩個區域展開。

“本年度最重要的發現是在網背沱發現了豐富的商周遺存,H3體量巨大,出土陶片2300余件,從出土品看,主要有尖底器、圜底器、平底器、圈足器等。”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副研究館員燕妮說,考古隊在H3采集了兩個炭樣標本,時代約在商代晚期,考慮到木炭的年代一般早于遺跡的形成年代,結合器型比對結果,認為H3遺存時代應大致在商末至西周初期,個別器物可晚至西周早期,系發現早期巴人在烏江流域活動的實證,為研究烏江流域先秦遺存提供了最新材料。

圖為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考古出土的子母口尖底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網背沱商周遺存文化面貌復雜,但其主體陶器群仍以尖底杯、角杯、子母口尖底盞、小平底罐、圜底罐(釜)為主,總體與峽江地區更為接近,展現出成都平原、峽江地區、陜南地區以及川西高原多文化匯聚融合的歷史場景。

燕妮稱,涪陵小田溪墓群還出土了大量動物骨骼,實證遺址的生業模式。經初步鑒定,該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有哺乳動物類、魚類、鳥類、爬行動物四大類,說明野生動物仍然占據絕大部分,雖然有部分豬的骨骼,但漁獵經濟仍然占據絕對優勢。

標簽: 考古發掘 副研究館員 野生動物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