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標題:現代科技賦能國粹京劇傳承與創新 數智學生帶來藝術新體驗
中新網上海1月17日電 (記者 陳靜)2023年《龍鳳呈祥》演播云上啟幕,民眾可通過多個平臺線上觀戲。記者17日獲悉,今年《龍鳳呈祥》創新升級,推動云演播產業發展,各方聯手打造“5G京劇元宇宙”。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多元融合,以元宇宙空間的非凡視聽體驗,展現傳統藝術的勃勃生機,拓展藝術傳播的新局面。
據悉,自2021年始,在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指導下,國家京劇院攜手中國移動咪咕連續三年,在春節期間將經典京劇IP《龍鳳呈祥》搬到線上,以演播形式引領傳統戲曲創造轉化。
2022年《龍鳳呈祥》演播推出了國家京劇院首位數智學生——尤子希,一身京劇行頭驚艷亮相,讓人印象深刻。今年的開播儀式上,尤子希展示了這一年來的成長蛻變,同時還帶來一支幕后花絮,全面揭秘數智人背后的打造過程,解析生動演繹背后的前沿技術,感受科技帶給藝術的沉浸式體驗。
在《龍鳳呈祥》中飾演喬玄的老生演員杜喆、飾演張飛的花臉演員劉魁魁、飾演孫尚香(青春版《龍鳳呈祥》)的青衣演員朱虹、飾演趙云的武生演員郭曉磊率先登場。在開播儀式上,青年演員們生動講解了老生行當的角色塑造、青衣行當的身段設計,還以活潑的形式現場教學花臉行當的唱腔和武生行當的代表性動作。老生演員杜喆和青衣演員朱虹現場演唱了京劇《武家坡》選段。通過趣味互動,青年演員們與觀眾近距離交流,京劇文化破圈傳播,國粹經典更加可親可感。
據了解,2023年演播深入挖掘劇目內涵,傳承經典文化底蘊,IP衍生品迸發新活力。在開播儀式上,《龍鳳呈祥》主題文創和數字藏品等發布。記者看到,《龍鳳呈祥》創意書,創新融合歷史善本與京劇唱本,多元呈現古本繡像和演播劇照,全面展示經典大戲《龍鳳呈祥》的珍貴歷史脈絡和當代創新傳承。數字藏品以傳統戲臺為背景,打造了活潑可愛的孫尚香、劉備的生肖兔形象。
在開播儀式上,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等嘉賓出席,探討展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于魁智和李勝素均表示,持續3年的線上演播將科技融入傳統藝術,國粹京劇伴隨時代的新發展,煥發出青春氣象。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表示,要全面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更好推動傳統文化走出去。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談到,國家京劇院等連續三年精誠合作,帶來了不斷創新升級的演播作品,以科技助力傳統文化深入走進了青年觀眾。
作為聯合出品方,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表示,三年的《龍鳳呈祥》實踐積累已經開啟了演播事業的新征程,國家京劇院將持續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并舉新業態,以藝術精品推動傳統藝術再攀高峰。企業方面則表示,將通過不斷迭代的技術創新持續為永恒的藝術出力,助力藝術精品創新呈現。
上一篇:【環球新視野】著名劇作家趙寰逝世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現代科技賦能國粹京劇傳承與創新數智學生帶來藝術新體驗中新網上海1月17日電(記者陳靜)2023年《龍鳳呈祥》演播云上啟幕,民眾可通過多
2023-01-18 08:33
原標題:著名劇作家趙寰逝世(主題)一生淡泊名利,癡迷戲劇創作(副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著名劇作家趙寰于1月15日因病辭世,享年98歲。趙寰曾
2023-01-18 07:49
原標題:天博推出館藏宋元時期文物精品展(引題)鎮館之寶《雪景寒林圖》再露真容(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天津博物館“再現高峰——館藏
2023-01-18 07:48
原標題:81歲“武術大師”于海逝世(主題)曾在電影《少林寺》中出演李連杰的師父、曇宗大師(副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1月16日,著名武術家、
2023-01-18 07:46
原標題:《解碼三體》上線!專家出鏡,劉慈欣任顧問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近日,電視劇《三體》登錄騰訊視頻。與此同時,首檔《三體》知識解讀節
2023-01-18 07:56
原標題:書春送福活動在天津南區舉辦(引題)津城書畫家揮毫潑墨迎新春(主題)今晚報訊(記者辛璇)昨日,由天津市關工委、市延安精神研究會
2023-01-18 07:49
原標題: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清理一批商周遺存現早期巴人活動蹤跡中新網重慶1月17日電(景詩雁)記者17日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三峽庫
2023-01-18 05:37
原標題:中國古動物館兔年特展!“世界第一兔”5300萬歲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祺瑤農歷癸卯兔年臨近,1月17日,中國古動物館《“兔年話兔”——
2023-01-18 05:45
原標題:新華全媒+|兔類三彩文創走俏新年將至,各式各樣的兔年主題非遺作品為年貨市場注入非遺文化,受到市民追捧。洛陽三彩釉色厚重、色彩絢
2023-01-18 05:34
原標題:《夜半歌聲》首輪圓滿收官(引題)夢回30年代海派劇院(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諸葛漪)日前,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仙
2023-01-17 19:48
原標題:天津河北梆子劇院復排傳統大戲(引題)《徐九經升官記》《三上轎》新春亮相(主題)今晚報訊(記者王洋)作為“百戲迎春萬象新——天
2023-01-17 15:45
原標題:木版畫上的年味兒陜西日報記者申東昕要說過年,可繞不開年畫。哪戶人家過年家里不貼年畫,就顯得沒有年味兒。每逢新春佳節,陜西農村
2023-01-17 15:34
原標題:預售票房暫列春節檔新片票房榜首,上海出品《無名》回到故事發生地(引題)《無名》上海“有聲”:聚焦抗戰時期隱蔽戰線(主題)解放
2023-01-17 15:36
原標題:閔行推出國家級展覽和“我在閔行過大年”新春文旅活動(引題)“文化盛宴”奏響春天序曲(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黃勇娣)今天,第十
2023-01-17 15:47
原標題:寶庫匠心系列“如瓷,出色。”(引題)現代陶瓷絢爛長卷(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李君娜)新年伊始,寶庫匠心館系列大展系列的第二展
2023-01-17 15:53
原標題:首屆央華·保利劇場戲劇節收官北京晚報訊(記者王潤)日前,首屆央華·保利劇場戲劇節畫上了完美句點。本屆央華·保利劇場戲劇節自1月
2023-01-17 14:46
原標題:內蒙古鄂托克旗木凱淖爾鎮文化站:(引題)讓農牧民“唱村歌過大年”(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內蒙古實習記者王慧遼闊的原野、湛藍的天空
2023-01-17 14:45
原標題:山東聊城市雜技團:(引題)新劇目與傳統絕活擰出彩(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孫叢叢新春臨近,基層院團又迎來了忙碌的演出季。
2023-01-17 14:41
原標題:爆款動畫片《中國奇譚》,為什么會這么火?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記者上官云)2023年伊始,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成為網絡上的熱門話題
2023-01-17 14:42
原標題:安徽黟縣西遞鎮文化站:(引題)楹聯寫滿文明鄉風(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安徽實習記者孔令暉春節將至,安徽黟縣西遞鎮文化站更加熱鬧起
2023-01-17 14:35
原標題:歡喜過年!這些鄉村好物你了解多少?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記者上官云)近日,“瑞雪紅梅歡喜過年”——游購鄉村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
2023-01-17 13:54
原標題:侗家“鼟鑼”敲出濃濃年味鬧出暖暖鄉情你認識“鼟”字嗎?上面一個“鼓”,下面一個“登”,讀作tēng,擬聲詞,指鼓聲。“鼟鑼”是侗
2023-01-17 13:32
原標題:兔年博物館尋兔:四千年前的兔子長啥樣?四千年前的兔子在中華先民眼中是什么樣子?在我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中,
2023-01-17 13:37
原標題:趕大集看非遺陜西西安文化年貨迎新春伴隨著熱鬧的鑼鼓、舞獅和高亢的華陰老腔,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的年貨大集開啟。春節期間,高陵區
2023-01-17 13:44
原標題:手工窗花、原創吊錢 專屬祝福“兔”吉利天津紅紅火火迎新春每年春節前夕,天津的古文化街都是當地最具年味的地方,我們跟隨記者
2023-01-17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