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環球觀察:貴州雙龍:講“土話”唱“布依歌”傳遞“黨的好聲音”

時間:2022-12-23 14:52:18    來源:中國農網    

近日,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水壩村水云布依家園民心亭內時不時看到群眾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用通俗的布依山歌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展現水壩村奮進的風貌,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講“布依話”,精神深入人心


(資料圖片)

“貫徹落實二十大,學思悟透最重要。辦好人民滿意事,人才支撐是關鍵。”近日,水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仕春在水云布依家園民心亭用布依山歌開場,以布依語言給全村50余名黨員、干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然官勒里考佬倉(國家發展靠人才)……”楊仕春用布依話說,“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們水壩村發展同樣也要靠人才。2016年,水壩村從農村向城市蛻變,如何改變村民的生活習俗,如何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如何盤活現有資金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我們面臨轉型后的重大而緊迫的工作任務。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推選優秀的人才進村‘兩委’班子,是水壩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水云之謠凝鄉情,布依群眾感黨恩。黨章黨規是根本,明示黨員亮身份。”楊仕春以布依山歌結束了這次宣講會。

“這種宣講方式很好,說百姓話、講身邊事,大家聽得懂、記得住,很多大道理一下就接了地氣!”水壩村70歲老黨員岑德書說。

唱“布依歌”,群眾感同身受

“布依山歌傳黨音,報告宣講進家門。貫徹落實要做好,富美水壩萬事興。”楊仕春的雙語言宣講剛結束,6名身著布依服裝的黨員干部在民心亭即興唱起自編的山歌,小區內歌聲鼎沸,引得大家聲聲喝彩。

“黨的政策好,我們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黨員楊輝說,“黨的二十大報告,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為我們水壩村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大家要學深悟透并貫徹落實好。”

老黨員楊昌和說,“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乎我們的生活,作為黨員,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報告精神,每家每戶、每個人都要傳達學習,在環境治理特別是垃圾分類、村集體經濟發展上,努力把水壩村治理好、發展好。”

“黨的政策好,我要好好保養身體,再多享幾年的福。”80多歲老黨員楊炳昌說,“沒有整村搬遷前,大部分村民靠傳統農業收入維持生活,家門口不是糞堆就是垃圾堆,熱天蒼蠅亂飛,雨天污水橫流。整村搬遷后,我們都住進了高樓大廈,從‘農村人’變成了‘城市人’,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整村搬遷打亂了我們村的地緣、人際等各類關系,土地、山林、房屋等資產全部‘折現’,回遷后全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問題也非常多、非常具體。”楊仕春說,為引導村民寄托鄉情,破除移風易俗,展望回遷新生活。水壩村組建布依山歌隊,長期在小區開展“布依山歌頌黨恩”文化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主張。黨的二十大召開勝利召開后,布依山歌隊以布依山歌的方式累計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10余次,覆蓋小區800余人。

辦“百姓事”,凝聚黨心民心

“家有千金,不如日進一文。”楊仕春說,回遷之處,全村325戶1006個勞動力,約150人的沒有工作,不少群眾沒有一技之長,“高不成低不就”“閑生事懶生病”等問題不斷出現。對此,村“兩委”協調開辦廚師培訓班、酒店管理培訓班等5期,培訓村民180人,協調砂之船、貴陽軌道交通、李端棻中學、貴陽九中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6個,解決了106人的就業問題。目前,全村勞動力就業率達到85%,戶均就業2.6人。有了較穩定的工作,大家各忙各的,又恢復到了以前的秩序。

“征拆后,資源資產全部變現,老百姓兜里裝了一部分,剩下的村集體資金就是全村人今后的指望,不抓發展,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村‘兩委’商議后,經村民同意,我們重點從保值、增收兩個方面發展集體經濟。”水壩村原黨支部書記、現任黨支部副書記楊榮林說,在保值方面,投資4800萬元購置商鋪、門面等6388平方米,通過資金轉固定資產保值。在增收方面,成立村合作社和村企業,通過砂石運輸、工程承包等累計創收200余萬元;入股空港勞務公司每年收益15余萬元;投入部分資金盤活暫未開發的閑置用地,通過租賃等每年增收40余萬元。目前,加上銀行每年利息收入近30萬元,每年村集體進賬約85萬元。村“兩委”健全完善“八項福利”措施,堅持“量入為出、略有結余”,每年拿出一部分收益用于村民養老補助、合醫繳納補助等。

“回遷后,我們重點治理雜物亂擺亂放、濫辦酒席等陋習。”楊仕春說,村黨支部大力“七個一”活動(政策法規我講一講、鄰里糾紛我調一調、居民陋習我勸一勸、小區環境我管一管、文體活動我露一手、鄰里困難我幫一幫、好人好事我說一說),讓回遷村民更好地融入小區生活。大力建設“黨建文化墻”“民心議事亭”等,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建設“民心歌亭”“文化長廊”,組建布依山歌隊,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政策、倡導新風、寄托鄉情、展望回遷新生活,凝聚黨心民心。

作者:鄭興艷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標簽: 貫徹落實 集體經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