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水壩村水云布依家園民心亭內時不時看到群眾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用通俗的布依山歌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展現水壩村奮進的風貌,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講“布依話”,精神深入人心
(資料圖片)
“貫徹落實二十大,學思悟透最重要。辦好人民滿意事,人才支撐是關鍵。”近日,水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仕春在水云布依家園民心亭用布依山歌開場,以布依語言給全村50余名黨員、干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然官勒里考佬倉(國家發展靠人才)……”楊仕春用布依話說,“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們水壩村發展同樣也要靠人才。2016年,水壩村從農村向城市蛻變,如何改變村民的生活習俗,如何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如何盤活現有資金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我們面臨轉型后的重大而緊迫的工作任務。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推選優秀的人才進村‘兩委’班子,是水壩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水云之謠凝鄉情,布依群眾感黨恩。黨章黨規是根本,明示黨員亮身份。”楊仕春以布依山歌結束了這次宣講會。
“這種宣講方式很好,說百姓話、講身邊事,大家聽得懂、記得住,很多大道理一下就接了地氣!”水壩村70歲老黨員岑德書說。
唱“布依歌”,群眾感同身受
“布依山歌傳黨音,報告宣講進家門。貫徹落實要做好,富美水壩萬事興。”楊仕春的雙語言宣講剛結束,6名身著布依服裝的黨員干部在民心亭即興唱起自編的山歌,小區內歌聲鼎沸,引得大家聲聲喝彩。
“黨的政策好,我們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黨員楊輝說,“黨的二十大報告,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為我們水壩村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大家要學深悟透并貫徹落實好。”
老黨員楊昌和說,“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乎我們的生活,作為黨員,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報告精神,每家每戶、每個人都要傳達學習,在環境治理特別是垃圾分類、村集體經濟發展上,努力把水壩村治理好、發展好。”
“黨的政策好,我要好好保養身體,再多享幾年的福。”80多歲老黨員楊炳昌說,“沒有整村搬遷前,大部分村民靠傳統農業收入維持生活,家門口不是糞堆就是垃圾堆,熱天蒼蠅亂飛,雨天污水橫流。整村搬遷后,我們都住進了高樓大廈,從‘農村人’變成了‘城市人’,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整村搬遷打亂了我們村的地緣、人際等各類關系,土地、山林、房屋等資產全部‘折現’,回遷后全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問題也非常多、非常具體。”楊仕春說,為引導村民寄托鄉情,破除移風易俗,展望回遷新生活。水壩村組建布依山歌隊,長期在小區開展“布依山歌頌黨恩”文化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主張。黨的二十大召開勝利召開后,布依山歌隊以布依山歌的方式累計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10余次,覆蓋小區800余人。
辦“百姓事”,凝聚黨心民心
“家有千金,不如日進一文。”楊仕春說,回遷之處,全村325戶1006個勞動力,約150人的沒有工作,不少群眾沒有一技之長,“高不成低不就”“閑生事懶生病”等問題不斷出現。對此,村“兩委”協調開辦廚師培訓班、酒店管理培訓班等5期,培訓村民180人,協調砂之船、貴陽軌道交通、李端棻中學、貴陽九中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6個,解決了106人的就業問題。目前,全村勞動力就業率達到85%,戶均就業2.6人。有了較穩定的工作,大家各忙各的,又恢復到了以前的秩序。
“征拆后,資源資產全部變現,老百姓兜里裝了一部分,剩下的村集體資金就是全村人今后的指望,不抓發展,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村‘兩委’商議后,經村民同意,我們重點從保值、增收兩個方面發展集體經濟。”水壩村原黨支部書記、現任黨支部副書記楊榮林說,在保值方面,投資4800萬元購置商鋪、門面等6388平方米,通過資金轉固定資產保值。在增收方面,成立村合作社和村企業,通過砂石運輸、工程承包等累計創收200余萬元;入股空港勞務公司每年收益15余萬元;投入部分資金盤活暫未開發的閑置用地,通過租賃等每年增收40余萬元。目前,加上銀行每年利息收入近30萬元,每年村集體進賬約85萬元。村“兩委”健全完善“八項福利”措施,堅持“量入為出、略有結余”,每年拿出一部分收益用于村民養老補助、合醫繳納補助等。
“回遷后,我們重點治理雜物亂擺亂放、濫辦酒席等陋習。”楊仕春說,村黨支部大力“七個一”活動(政策法規我講一講、鄰里糾紛我調一調、居民陋習我勸一勸、小區環境我管一管、文體活動我露一手、鄰里困難我幫一幫、好人好事我說一說),讓回遷村民更好地融入小區生活。大力建設“黨建文化墻”“民心議事亭”等,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建設“民心歌亭”“文化長廊”,組建布依山歌隊,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政策、倡導新風、寄托鄉情、展望回遷新生活,凝聚黨心民心。
作者:鄭興艷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穿靴子的貓2》舉行觀影會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日前,由夢工場拍攝的動畫片《穿靴子的貓2》在津舉行觀影會,全場觀眾在正式上映前
2022-12-23 14:39
原標題:電影頻道佳片有約(引題)《夏日么么茶》:電影和音樂相輔相成(主題)一首《我心永恒》道出了《泰坦尼克號》中,杰克和露絲生離死別
2022-12-23 13:54
原標題:網絡文藝與傳統文化相互賦能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當代文藝創作可從中萃取精華,為己所用;網絡文藝作為互聯網時代新興文藝樣式,富有
2022-12-23 11:35
原標題:進入人物才能駕輕就熟(引題)吳越屢屢挑戰高難度角色(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最難演的角色演出圈展現基層干部群像的《縣委大院》
2022-12-23 10:33
原標題:跨年晚會紛紛官宣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隨著新年臨近,各大衛視紛紛官宣跨年演唱會。縱觀目前已官宣的信息,奮斗者和虛擬偶像將成主角
2022-12-23 10:54
原標題:18個版本藏醫巨著《四部醫典》影印珍本在西藏出版發行中新網拉薩12月22日電(記者趙朗)記者22日從西藏藏醫藥大學獲悉,《中國藏醫藥
2022-12-23 10:52
原標題:不忘藝耕為民堅持世界眼光光明日報記者董城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15周年。15年來,總計有觀眾1200余萬人次走進國家大劇院觀看
2022-12-23 10:40
原標題:延續劇的熱度和關注度,也拓展電影題材(引題)劇集推出電影版,是門好生意(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近日,由2019年熱門劇改編的電
2022-12-23 09:51
原標題:楊千嬅音樂會香港落幕與歌迷分享27年音樂故事中新網香港12月22日電連續兩天舉行的“楊千嬅音樂會2022”近日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落下
2022-12-23 09:37
原標題:接受指令后輸出圖像,數秒鐘可生成一幅畫(引題)人工智能,如何妙筆“生”畫(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喻思南?核心閱讀輸入一段話,“繪
2022-12-23 08:41
原標題:從“一喜”到“二喜”:名氣有了,真誠少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簡稱“二喜”)頒獎禮上,“某某某”“少爺和我”“小婉管樂
2022-12-23 08:42
原標題:唐代三大金銀器窖藏首次聯合展出22日于鎮江亮相12月22日,法門寺博物館與鎮江博物館聯辦的“盛世風華——大唐地宮的驚世寶藏”特展在
2022-12-23 07:51
原標題:河北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結束發現大量漢代遺存新華社石家莊12月22日電(記者鞏志宏)近日,為期4個多月的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
2022-12-23 07:52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今日迎建院15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2022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5周年,國家大劇院繼續秉承“親民、簡樸、熱烈、精彩”的原
2022-12-23 05:41
原標題:冬至陽生春又來【節氣里的韻味中國】“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農歷壬寅年也行將結束。在冬至這一天,白天在全
2022-12-22 14:45
原標題:有聊|田曦薇:我自四兩撥千斤,真心用心從心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劉越)山河之間看炊煙向晚,風雪嚴寒共燈火一盞。這個冬天,一部
2022-12-22 08:47
原標題:導演卡梅隆講述影片背后的故事:《阿凡達2》是一封寫給家人的情書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正在熱映的《阿凡達2:水之道》受到國內外影迷廣
2022-12-22 08:51
原標題: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的美學意涵構建“幸福中國”是百姓的熱切期待,也是政府的工作重心。正在熱播的系列紀錄片《這十年·幸福
2022-12-22 07:43
原標題:在圖像中重讀經典名家聯袂打造《小王子(圖像小說)》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應妮)2023年是首版《小王子》出版80周年,接力出版
2022-12-21 21:43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支持傳習授徒,加快非遺產品走向市場,江西宜春袁州區——(引題)古老夏布,織就新錦繡(主題)人民日報記
2022-12-21 14:48
原標題:權威快報丨“漢語盤點2022”年度字詞揭曉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2”活動12月20日在京揭
2022-12-21 08:46
原標題:《阿凡達:水之道》創IMAX全球影史第二高開畫成績(主題)中國以僅占1%的銀幕數貢獻27%的票房(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IMAX昨日宣布
2022-12-21 07:34
“堅持“兩創”書寫史詩·新征程新輝煌”原標題:用更多文藝精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核心閱讀隨著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
2022-12-20 21:44
原標題:150件中阿藝術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新華社南昌12月19日電(記者黃浩然)19日至20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行。作為
2022-12-20 08:52
原標題:說《氓》《詩經·衛風·氓》是中國傳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詩學家所重。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民,詩歌的主要內
2022-12-20 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