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網絡文藝與傳統文化相互賦能
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當代文藝創作可從中萃取精華,為己所用;網絡文藝作為互聯網時代新興文藝樣式,富有創新基因。二者相融相生,為當代文藝創作注入生機活力,豐富著我們的文化生活。
作為我國文藝事業和網絡生態新興組成部分,網絡文藝活力充沛,蓬勃發展。其中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是網絡文藝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向融合和相互賦能。一方面,前者對后者的轉化創新從自發走向自覺,推動后者融入當代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后者成為前者的“流量密碼”,推動網絡文藝推陳出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生機活力,重在和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連接,深度融合。傳播快、互動性強、技術含量高,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網絡文藝,正是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之間的有效橋梁,通過場景化和日常化,推動傳統文化創新傳播。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4.4%,約有網民10.51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超過9億。據抖音年度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該平臺書法類短視頻播放量累計達1074億。人們利用碎片時間,通過體量輕巧的短視頻欣賞、學習篆隸真行草不同書體,進而走進古代碑帖蘊含的歷史、歷代書家筆墨后的人生。
不僅書法,很多技術門檻頗高的非遺技藝,也通過網絡視聽文藝走向千家萬戶。在直播間向專業戲曲演員學習手眼身法步,跟著短視頻流連于斫琴工坊、制陶作坊,成為休閑娛樂新潮流;嗩吶、二胡、洞簫等傳統樂器,成為新晉網紅,付費的民樂通識短視頻擁躉眾多。國家大劇院推出的“8K+5G”線上直播京劇演出,大大拓展線下演出的覆蓋面,吸引近3000萬觀眾在線觀看。活躍在互聯網上的傳統文化可敬可親,成為流淌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水和精神泉流。
傳統文化是網絡文藝采之不盡的題材富礦、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近年來,不少“國風國潮”作品成為爆款。以網絡音樂來說,僅2020年至2021年,就有50余首國潮音樂播放量過億,播放量破百萬、千萬的作品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哪吒鬧海、白蛇傳等傳奇故事,在網絡電影中得到新的解讀。網絡文學創作者也主動調動古典文學資源,同時融入當代視角和現代精神,如《木蘭無長兄》《將夜》等。茶藝曲藝、服飾飲食、節氣中醫等,也成為當前網絡文學熱門題材,《茗門世家》聚焦茶文化的傳承普及,《枕水而眠》書寫筆墨情懷,等等。
眾多文博典藏、珍本字畫,經由網絡文藝得以廣泛傳播,同時也賦予網絡文藝作品以獨特的文化意蘊。網絡紀錄片《敦煌:生而傳奇》通過劇情演繹、紀實拍攝、專家訪談等內容,將觀眾帶入傳奇往事,深入認識這座集建筑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等為一體的文化殿堂。《新鮮博物館》以舞臺劇方式還原歷史故事,開啟古今跨時空對話。系列短視頻《此畫怎講》更巧用動漫形式,將古典名畫故事生動演繹成當代生活圖景,兼具古意和現代氣息。可以說,傳統文化的融入讓網絡文藝“網感”與“美感”兼備。許多作品不僅吸引了國內觀眾,還頻頻“走出去”,在跨文化傳播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慶余年》《長安十二時辰》等網絡劇,從國內“火”到海外。8K中國風水墨動畫影片《立秋》,在傳統水墨之美的包裝下傳遞當代精神意蘊,為廣大網友所喜愛,獲得多個國內外獎項。
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當代文藝創作可從中萃取精華,為己所用;網絡文藝作為互聯網時代新興文藝樣式,富有創新基因。二者相融相生,為當代文藝創作注入生機活力,豐富著我們的文化生活,增強人們尤其青少年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未來,網絡文藝當繼續探索二者融合創新之路,進一步打開文化格局,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丁兆丹)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網絡文藝與傳統文化相互賦能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當代文藝創作可從中萃取精華,為己所用;網絡文藝作為互聯網時代新興文藝樣式,富有
2022-12-23 11:35
原標題:進入人物才能駕輕就熟(引題)吳越屢屢挑戰高難度角色(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最難演的角色演出圈展現基層干部群像的《縣委大院》
2022-12-23 10:33
原標題:跨年晚會紛紛官宣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隨著新年臨近,各大衛視紛紛官宣跨年演唱會。縱觀目前已官宣的信息,奮斗者和虛擬偶像將成主角
2022-12-23 10:54
原標題:18個版本藏醫巨著《四部醫典》影印珍本在西藏出版發行中新網拉薩12月22日電(記者趙朗)記者22日從西藏藏醫藥大學獲悉,《中國藏醫藥
2022-12-23 10:52
原標題:不忘藝耕為民堅持世界眼光光明日報記者董城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15周年。15年來,總計有觀眾1200余萬人次走進國家大劇院觀看
2022-12-23 10:40
原標題:延續劇的熱度和關注度,也拓展電影題材(引題)劇集推出電影版,是門好生意(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近日,由2019年熱門劇改編的電
2022-12-23 09:51
原標題:楊千嬅音樂會香港落幕與歌迷分享27年音樂故事中新網香港12月22日電連續兩天舉行的“楊千嬅音樂會2022”近日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落下
2022-12-23 09:37
原標題:接受指令后輸出圖像,數秒鐘可生成一幅畫(引題)人工智能,如何妙筆“生”畫(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喻思南?核心閱讀輸入一段話,“繪
2022-12-23 08:41
原標題:從“一喜”到“二喜”:名氣有了,真誠少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簡稱“二喜”)頒獎禮上,“某某某”“少爺和我”“小婉管樂
2022-12-23 08:42
原標題:唐代三大金銀器窖藏首次聯合展出22日于鎮江亮相12月22日,法門寺博物館與鎮江博物館聯辦的“盛世風華——大唐地宮的驚世寶藏”特展在
2022-12-23 07:51
原標題:河北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結束發現大量漢代遺存新華社石家莊12月22日電(記者鞏志宏)近日,為期4個多月的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
2022-12-23 07:52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今日迎建院15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2022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5周年,國家大劇院繼續秉承“親民、簡樸、熱烈、精彩”的原
2022-12-23 05:41
原標題:冬至陽生春又來【節氣里的韻味中國】“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農歷壬寅年也行將結束。在冬至這一天,白天在全
2022-12-22 14:45
原標題:有聊|田曦薇:我自四兩撥千斤,真心用心從心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劉越)山河之間看炊煙向晚,風雪嚴寒共燈火一盞。這個冬天,一部
2022-12-22 08:47
原標題:導演卡梅隆講述影片背后的故事:《阿凡達2》是一封寫給家人的情書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正在熱映的《阿凡達2:水之道》受到國內外影迷廣
2022-12-22 08:51
原標題: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的美學意涵構建“幸福中國”是百姓的熱切期待,也是政府的工作重心。正在熱播的系列紀錄片《這十年·幸福
2022-12-22 07:43
原標題:在圖像中重讀經典名家聯袂打造《小王子(圖像小說)》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應妮)2023年是首版《小王子》出版80周年,接力出版
2022-12-21 21:43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支持傳習授徒,加快非遺產品走向市場,江西宜春袁州區——(引題)古老夏布,織就新錦繡(主題)人民日報記
2022-12-21 14:48
原標題:權威快報丨“漢語盤點2022”年度字詞揭曉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2”活動12月20日在京揭
2022-12-21 08:46
原標題:《阿凡達:水之道》創IMAX全球影史第二高開畫成績(主題)中國以僅占1%的銀幕數貢獻27%的票房(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IMAX昨日宣布
2022-12-21 07:34
“堅持“兩創”書寫史詩·新征程新輝煌”原標題:用更多文藝精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核心閱讀隨著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
2022-12-20 21:44
原標題:150件中阿藝術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新華社南昌12月19日電(記者黃浩然)19日至20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行。作為
2022-12-20 08:52
原標題:說《氓》《詩經·衛風·氓》是中國傳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詩學家所重。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民,詩歌的主要內
2022-12-20 07:35
原標題:《甲骨文摹本大系》發布:系目前收錄甲骨最多的大型甲骨著錄書澎湃新聞記者程婷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
2022-12-20 06:4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光明日報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光明日報三亞12月18日電(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12月17
2022-12-19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