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黑龍江成功培養大批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

時間:2022-12-19 20:55:23    來源:中國農網    


(相關資料圖)

黑龍江省重點組織實施農業經理人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現代創業創新青年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等計劃,全省13個市(地)、69個農業縣(市、區)實現培訓全覆蓋。截至目前,全省培育壯大了一支14.8萬人的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提供了堅實的人力基礎和保障。

近年來,黑龍江探索省、市、縣分級,經營管理型、專業生產型、技能服務型三類協同的立體式培育模式,省級按照精準辦班、合理布局,公開申報、綜合評定,創新模式、精細管理的原則,委托涉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精準培訓,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青年農場主、職業女農民等各類對象1萬余人。同時,圍繞區域特色優勢產業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明確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培訓學校等各類市場主體開展省級創新試點培訓,培育創業創新帶頭人、產業脫貧帶頭人、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農村信息員3萬余人。

雙鴨山技師學院結合培訓計劃,根據統計數據庫對報名學員的年齡、從業類別、教育程度、生產規模、培訓意愿、培訓情況、務工技能等方面實施精準搜索,選出適合參加培訓的農民,通過公眾號、短信、電話、微信等形式,將培訓信息發送給有培訓需求的農民,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實現一對一對接,從1800余人報名人中精選出符合條件人員170人作為培訓對象。

培訓方式上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把課堂講授、現場教學、研討路演、線上培訓、跟蹤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與產業發展相銜接、與創新驅動相適應、與農民需求相一致的農民培訓模式。

全省打造了265家培訓機構,構建了農廣校、涉農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等各類公益性培訓資源和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各類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了上下聯動、社會參與、多方發力的工作新格局。

組織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資源,編寫《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品牌化建設》、《俄羅斯農業合作開發實用讀本》、《農產品營銷》、《農業企業經營與管理》等省級精品教材7本,制作“遙感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黑龍江省水稻栽培技術與田間管理”、“大豆標準化生產技術”、“黑土地保護”、“鄉村旅游”、“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創業經驗傳授”等精品課程16門、科普微視頻19部,全部列入農業農村部農科教云平臺“云上智農”APP線上精品課程。

經過培訓,成千上萬具備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理念和科學種養能力的高素質農民成長起來,雞西市雞東縣農民張春波參加培訓后,利用自己學的互聯網銷售和品牌創立知識,建立了自己的網上銷售平臺,又聽從老師建議,注冊了商標,更改了包裝規格,不但自己積壓的產品一下子銷售一空,還發展周圍的20余戶農民一起養蜂致富。佳木斯富錦市農民秦同軍通過學習,改變單打獨斗,組建了聯合會,將“錦譽山”農貨銷往全國各地。綏化市北林區農民李春鳳,多次參加北林區農廣校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利用閑置的育秧大棚,與村里聯合成立了扶貧聯合體小菜園工程,種植有機瓜菜,由北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技術支持,瓜菜豐收使村里31戶貧困戶每戶增加收入千元以上。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偉林 見習記者 岳海興

標簽: 農業生產 黑龍江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