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江蘇泰興市黃橋鎮: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打造鄉村振興致富園

時間:2022-12-18 15:55:16    來源:中國農網    

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始建于2009年,規劃建設面積4.2萬畝,核心區面積1.6萬畝。2014年被評定為省級“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現有種植業主79家,配套加工、休閑旅游企業7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2家、泰州市級4家,年產值突破5億元。

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種植。

近年來,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將農業園區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工程”,圍繞“泰州一流、江蘇有名”的目標定位,以農業項目為載體,重點打造糧食、蔬果、農業休閑旅游等特色主導產業,探索出一條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五化”路徑。


(相關資料圖)

強化要素保障,厚植產業新動能

園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三大功能區規劃建設。一是緊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主線,大力實施“特、優”戰略,推進綠色蔬菜栽植區標準化生產,實現由低效大眾化蔬菜向特色蔬菜和綠色蔬菜轉型。二是圍繞“一園一中心”建設規劃,著力打造以智能溫室大棚種植和休閑采摘為主的融合發展區,走立體種植和休閑采摘路徑。三是加快推動原有萬畝苗木基地向有機農業基地和循環農業發展基地轉型。依托萬畝糧食生產基地,加快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打造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示范方。

園區堅持項目為王,著力打造產業集聚區和示范區,加快吸納鎮域及周邊鄉鎮有特色、有潛力、有前景的農業產業進駐園區,形成“園區有示范、鄉村有基地”的聯動發展模式。用好“1+N”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整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果蔬產業、休閑農業等項目,逐步拉長糧食生產加工產業鏈、畜禽養殖加工產業鏈、果蔬種植加工產業鏈、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鏈。

園區還不斷優化聯村帶農機制,將農業園區打造成農村增收園和農民致富園。一是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等“生力軍”,推動形成“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種植戶”市場化運作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聯合各類合作組織,對接種植業主,引導企業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二是加大農產品“經紀人”引培力度,精準把握外地市場行情,搭建外地固定市場與園區種植基地之間的產銷橋梁,帶動村民增收。三是依托園區發展,謀求村級發展出路。由園區所在村雙橋村,聯合周邊村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配套服務等方式實現增收,同步注冊勞務公司,組建勞務用工隊,每年可吸納進園務工人數1200人,助推村集體、村民和農產品經紀人的“三增收”。

加速產業集聚,引領農業現代化

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基本設施完善,農業現代化產業已初具規模。園內現已招引習旺、奔鴻等企業建成10萬平方米智能溫室大棚,種植各類瓜果蔬菜,同步發展立體種植;引進艾尚源農業種植羊肚菌、牛肚菌、金耳等高質量、高收益農產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推動果蔬采摘與鄉村旅游有效融合,接長了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鏈。引進泰興市鑫禾農場采用“稻蟹共生”的復合經營模式,新建有機大米基地2400畝;依托萬畝糧食生產基地和蘇三零、蘇中制粉、多鮮食品等企業,實現“訂單農業”,推動向終端食品方向邁進,糧食生產加工產業鏈更趨完善。引進龍喜誠畜業,在果園場新建占地近200畝的生豬養殖基地,年上市生豬4萬頭以上;推動豬副產品集中加工園項目落地,補齊了畜禽養殖加工產業鏈。農業重大項目的招引有效提升了產業推動力,實現了全產業鏈開發、全鏈條增效。

園區多元發展,栽植各類果蔬。

優化思路舉措,提升園區承載力

下一步,黃橋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堅持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力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一是整合要素,走產業升級的路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布局產業類型,合理規劃種養循環、加工物流、科技推廣、休閑觀光等功能板塊,系統配套田、水、路、電、通信的“五網”基礎設施,夯實園區發展基礎。二是融合發展,走高質高效路子。完善農產品全產業鏈配套的初加工生產體系,開展農產品清洗分選、冷藏保鮮、包裝貼牌等產地初加工行動,實現農產品多重轉化增值,促進一二三產業緊密銜接、融合發展。三是多方聯合,走抱團發展路子。加快完善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主體帶動穩收、延展鏈條增收、產業融合創收、就地就業保收”聯農帶農模式,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帶動農戶聚在產業園、富在產業鏈。

作者:黃太軒

標簽: 現代農業 龍頭企業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