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生性嚴謹愛鉆研的理工男去做農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10年前的陳斌,還是一位編程技術精湛的程序員。那時的他沒有想到,他的人生會拐了一個彎,走向開辦魚菜共生有機農業農場、傳播魚菜共生新農技的道路,還做出一個擁有105萬粉絲的農技科普抖音賬號@魚耕田YOGOTIME。
(資料圖)
在經營農場之余,陳斌將有機農業拆解為運營、種植、品牌、宣傳等不同環節,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向農民和新農人們傳達多元化農業經營的理念,也將自己的農場打造為了四川省省級一流科普示范基地。
新技術破解有機農產品“三不出”
四川省都江堰人陳斌是偶然間走上了做農業的道路。他原本過著和家人兩地分居的生活。自己在廣州從事著高薪高強度的程序員工作,妻兒在成都生活。然而2012年兒子的一次生病,改變了他原本的人生軌跡。
陳斌回成都帶著兒子四處求醫,檢測出兒子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過敏。為了讓兒子健康成長,他四處搜尋無公害無農藥殘留的有機農產品。當時,有機農產品有著“看不出、吃不出、驗不出”是否按照有機農業原則生產的三不出問題,讓他無法安心。
為了解決兒子吃飯的問題,理工科出身的陳斌決定自己鉆研實驗,種植有機農作物。他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國外有一種“魚菜共生”的技術,通過養魚產生的魚糞為水培蔬菜提供養料,再過濾蔬菜的水培系統養魚,無需再使用其他化肥和農藥,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這樣培養出的蔬菜根系特別發達,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魚菜共生模式下蔬菜生長出的特殊根系。
陳斌翻譯了60萬字的外文資料,在自家后院進行了10個月的實驗,又在成都郊區租下了200平方米的大棚擴大實驗規模。在遭遇過諸多困難后,終于跑通了“魚菜共生”技術。
一開始陳斌的想法是自給自足,產出的魚菜主要給家人朋友食用。隨著技術成熟,陳斌的農場產量平穩上升,許多朋友建議陳斌以此為契機,嘗試創業做有機農產品銷售。嚴謹認真的陳斌計算了投入和產出,帶著策劃ppt跑遍成都周邊,最終找到一塊30畝的土地,正式開始了他的魚菜共生有機農產品生意。
農業經營要從“獨輪車”升級到“小轎車”
在新場地,陳斌先啟動了一個兩畝的系統,周邊的農民參觀后紛紛勸說他,魚要養在池塘里,種菜要降成本,不然成本太高賣不掉就是“瞎搞”。農民朋友的提醒讓陳斌意識到,規模化以后自己的大棚、循環系統等成本也隨之增長,農產品的銷售不能再走傳統的批發商低價收購渠道,要另尋銷路。
“當時不知道怎么賣農產品。第一批收成我自掏腰包貼快遞費送給朋友們,請他們幫我在朋友圈宣傳,口口相傳找到了一批客戶。但以寶媽為主的客戶銷售收入很不穩定,遇到寒暑假客戶出去旅游,菜和魚就賣不出去了。”陳斌意識到口碑營銷的影響力有限,需要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另辟蹊徑。
到了2018年,陳斌的朋友推薦他試試抖音,說現在周圍的人都在看,也許能幫助他宣傳農產品。陳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嘗試了各種內容。直到偶然的一次,他發布了一條展示水培蔬菜強壯根系的短視頻,這條不到十秒的短視頻播放量達到千萬,一夜漲粉三萬余人。
看到評論里紛紛討論這個“種菜不用土”的新技術,陳斌意識到抖音上有很多人對新型農業農技感興趣,于是將賬號@魚耕田YOGOTIME 的定位放在介紹魚菜共生農場和技術上,親自出鏡介紹各個種植環節。
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魚耕田YOGOTIME就積累了三十余萬粉絲。陳斌在抖音短視頻中介紹了有機食品“三不出”的難題,并展示出自家水培有機蔬菜長長的根須,保證發貨的蔬菜都保留根須接受消費者的驗證。
除了蔬菜包的銷售,許多粉絲在直播中向陳斌提出想帶孩子去參觀魚菜共生農場的想法,陳斌干脆利用農場里的空地建設了吃魚、參觀、休閑的餐廳,又將農場出產的苦瓜、草莓等作物制作成苦瓜酒、草莓醬等農副產品,讓不在四川的粉絲品嘗到農場產品,也提升了農產品銷售的毛利率。
到了2019年,陳斌的魚菜共生系統規模擴大到20余畝,純利潤達到30余萬。“通過抖音我找到了受眾,建立了品牌。傳統做農業就是降低成本提升產量,我有了品牌和消費者信任以后,可以把農業拆解成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減輕了農時和地域的限制。相當于經營模式從‘獨輪車’升級到‘小轎車’,走得更穩更遠了。”陳斌表示,目前農場在淡旺季都能獲得比較穩定的收入。
做農業“硬”農技和“軟”農技都要學
在解決了農場農產品銷路、實現多元化農業收入的同時,陳斌還遇到許多慕名而來,想學習魚菜共生技術的抖音粉絲。陳斌與他們交流后,發現很多人對“新農業”的認知還停留在“機械換鋤頭”,認為有了高科技新技術就可以做好農業。
“傳統農業的傳統應該也包括銷售盈利模式。我認為新的農業技術、農機具屬于‘硬農技’,讓‘硬農技’落地還需要經營、宣傳、品牌這些‘軟農技’。除了魚菜共生技術,我還想教給大家如何利用‘軟農技’拆解產業鏈上的盈利點,盡可能提升各個環節的利潤,有更好的銷售。”陳斌說。
陳斌根據自己經營農業的經驗,分別整理了運營指南和技術指南,要求學員們在正式報名參加魚菜共生培訓之前,先根據指南做評估,看看所在地客觀條件是否適合多元化經營。對于符合條件的學員,陳斌也會增加新媒體傳播課程,指導學員如何通過短視頻等方式提升經營方式和營銷渠道。
“技術是通過勤勞刻苦可以學到的,但農業創業也是創業,要有風險意識和經營意識。除了怎么養魚種菜,我還增加了成本測算、農場選址、可行性報告撰寫等課程,希望農民朋友和新農人們能在邁出這一步前,有更全面的規劃和準備。”陳斌稱,“我們員工都說我是典型的理工男,什么事不但要自己研究透了再動手,還要求別人也都弄透徹明白。”
目前@魚耕田YOGOTIME 抖音粉絲已經突破百萬。僅2022年,陳斌的農場就接待了近萬人來考察魚菜共生技術。
“我們的學員里有不少新農人和負責鄉村振興的助農人員。這兩年新加坡在鼓勵垂直農業,也有不少那邊的粉絲聯系我,說希望來參加培訓。我們的農場還被評為四川省省級一流科普示范基地。”對于未來,陳斌說:“我希望能借助抖音,讓更多農民了解到,農業不僅僅是種好地有個好收成,產業鏈規劃、產品傳播、新媒體品牌等環節都是在做農業。”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繆翼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
原標題:“指尖”非遺進校園11月22日,老師(右二)在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折溪小學給學生示范刺繡。近年來,折溪小學積極推動“指尖技藝”
2022-11-27 05:42
【藝評】原標題:像小佳這樣的人劉穎余“大家好,我是小佳,大家看到我講話這樣,可能會有點奇怪,但大家不要緊張,不會傳染的,我講話這樣呢
2022-11-27 05:47
近日,范小天導演作品《紙騎兵》獲第17屆美國奧蘭多電影節(2022)最佳外語片獎,這是電影《紙騎兵》在美國斬獲的第6個獎項。奧蘭多電影節 (
2022-11-26 17:37
原標題:94版《三國演義》張飛扮演者李靖飛去世,終年65歲1994年版《三國演義》張飛的扮演者李靖飛因病醫治無效,于11月24日去世,終年65歲。
2022-11-26 06:33
新華全媒+原標題:3分鐘!帶你看百年古船非接觸整體遷移技術11月21日凌晨,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采用世界首創的
2022-11-25 16:34
原標題: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南寧開幕,43個院團帶來48個劇目祝佳祺11月23日晚,2022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在南寧市廣西民族劇院開幕。據介紹,
2022-11-25 05:31
原標題:近3年最大預估票房進口片《阿凡達2》內地定檔《阿凡達2》國內定檔躁動了整個電影市場。11月23日,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動作大片《
2022-11-25 05:33
原標題:通訊:“兵馬俑大使”走紅日本新華社東京11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郭丹楊光李光正11月21日,參觀者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兵馬俑與古
2022-11-24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