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每日短訊:理工男做農業收獲百萬粉絲,短視頻、直播也是增收“軟農技”

時間:2022-12-01 16:02:33    來源:中國農網    

1位生性嚴謹愛鉆研的理工男去做農業,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10年前的陳斌,還是一位編程技術精湛的程序員。那時的他沒有想到,他的人生會拐了一個彎,走向開辦魚菜共生有機農業農場、傳播魚菜共生新農技的道路,還做出一個擁有105萬粉絲的農技科普抖音賬號@魚耕田YOGOTIME。


(資料圖)

在經營農場之余,陳斌將有機農業拆解為運營、種植、品牌、宣傳等不同環節,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向農民和新農人們傳達多元化農業經營的理念,也將自己的農場打造為了四川省省級一流科普示范基地。

新技術破解有機農產品“三不出”

四川省都江堰人陳斌是偶然間走上了做農業的道路。他原本過著和家人兩地分居的生活。自己在廣州從事著高薪高強度的程序員工作,妻兒在成都生活。然而2012年兒子的一次生病,改變了他原本的人生軌跡。

陳斌回成都帶著兒子四處求醫,檢測出兒子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過敏。為了讓兒子健康成長,他四處搜尋無公害無農藥殘留的有機農產品。當時,有機農產品有著“看不出、吃不出、驗不出”是否按照有機農業原則生產的三不出問題,讓他無法安心。

為了解決兒子吃飯的問題,理工科出身的陳斌決定自己鉆研實驗,種植有機農作物。他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國外有一種“魚菜共生”的技術,通過養魚產生的魚糞為水培蔬菜提供養料,再過濾蔬菜的水培系統養魚,無需再使用其他化肥和農藥,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這樣培養出的蔬菜根系特別發達,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魚菜共生模式下蔬菜生長出的特殊根系。

陳斌翻譯了60萬字的外文資料,在自家后院進行了10個月的實驗,又在成都郊區租下了200平方米的大棚擴大實驗規模。在遭遇過諸多困難后,終于跑通了“魚菜共生”技術。

一開始陳斌的想法是自給自足,產出的魚菜主要給家人朋友食用。隨著技術成熟,陳斌的農場產量平穩上升,許多朋友建議陳斌以此為契機,嘗試創業做有機農產品銷售。嚴謹認真的陳斌計算了投入和產出,帶著策劃ppt跑遍成都周邊,最終找到一塊30畝的土地,正式開始了他的魚菜共生有機農產品生意。

農業經營要從“獨輪車”升級到“小轎車”

在新場地,陳斌先啟動了一個兩畝的系統,周邊的農民參觀后紛紛勸說他,魚要養在池塘里,種菜要降成本,不然成本太高賣不掉就是“瞎搞”。農民朋友的提醒讓陳斌意識到,規模化以后自己的大棚、循環系統等成本也隨之增長,農產品的銷售不能再走傳統的批發商低價收購渠道,要另尋銷路。

“當時不知道怎么賣農產品。第一批收成我自掏腰包貼快遞費送給朋友們,請他們幫我在朋友圈宣傳,口口相傳找到了一批客戶。但以寶媽為主的客戶銷售收入很不穩定,遇到寒暑假客戶出去旅游,菜和魚就賣不出去了。”陳斌意識到口碑營銷的影響力有限,需要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另辟蹊徑。

到了2018年,陳斌的朋友推薦他試試抖音,說現在周圍的人都在看,也許能幫助他宣傳農產品。陳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嘗試了各種內容。直到偶然的一次,他發布了一條展示水培蔬菜強壯根系的短視頻,這條不到十秒的短視頻播放量達到千萬,一夜漲粉三萬余人。

看到評論里紛紛討論這個“種菜不用土”的新技術,陳斌意識到抖音上有很多人對新型農業農技感興趣,于是將賬號@魚耕田YOGOTIME 的定位放在介紹魚菜共生農場和技術上,親自出鏡介紹各個種植環節。

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魚耕田YOGOTIME就積累了三十余萬粉絲。陳斌在抖音短視頻中介紹了有機食品“三不出”的難題,并展示出自家水培有機蔬菜長長的根須,保證發貨的蔬菜都保留根須接受消費者的驗證。

除了蔬菜包的銷售,許多粉絲在直播中向陳斌提出想帶孩子去參觀魚菜共生農場的想法,陳斌干脆利用農場里的空地建設了吃魚、參觀、休閑的餐廳,又將農場出產的苦瓜、草莓等作物制作成苦瓜酒、草莓醬等農副產品,讓不在四川的粉絲品嘗到農場產品,也提升了農產品銷售的毛利率。

到了2019年,陳斌的魚菜共生系統規模擴大到20余畝,純利潤達到30余萬。“通過抖音我找到了受眾,建立了品牌。傳統做農業就是降低成本提升產量,我有了品牌和消費者信任以后,可以把農業拆解成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減輕了農時和地域的限制。相當于經營模式從‘獨輪車’升級到‘小轎車’,走得更穩更遠了。”陳斌表示,目前農場在淡旺季都能獲得比較穩定的收入。

做農業“硬”農技和“軟”農技都要學

在解決了農場農產品銷路、實現多元化農業收入的同時,陳斌還遇到許多慕名而來,想學習魚菜共生技術的抖音粉絲。陳斌與他們交流后,發現很多人對“新農業”的認知還停留在“機械換鋤頭”,認為有了高科技新技術就可以做好農業。

“傳統農業的傳統應該也包括銷售盈利模式。我認為新的農業技術、農機具屬于‘硬農技’,讓‘硬農技’落地還需要經營、宣傳、品牌這些‘軟農技’。除了魚菜共生技術,我還想教給大家如何利用‘軟農技’拆解產業鏈上的盈利點,盡可能提升各個環節的利潤,有更好的銷售。”陳斌說。

陳斌根據自己經營農業的經驗,分別整理了運營指南和技術指南,要求學員們在正式報名參加魚菜共生培訓之前,先根據指南做評估,看看所在地客觀條件是否適合多元化經營。對于符合條件的學員,陳斌也會增加新媒體傳播課程,指導學員如何通過短視頻等方式提升經營方式和營銷渠道。

“技術是通過勤勞刻苦可以學到的,但農業創業也是創業,要有風險意識和經營意識。除了怎么養魚種菜,我還增加了成本測算、農場選址、可行性報告撰寫等課程,希望農民朋友和新農人們能在邁出這一步前,有更全面的規劃和準備。”陳斌稱,“我們員工都說我是典型的理工男,什么事不但要自己研究透了再動手,還要求別人也都弄透徹明白。”

目前@魚耕田YOGOTIME 抖音粉絲已經突破百萬。僅2022年,陳斌的農場就接待了近萬人來考察魚菜共生技術。

“我們的學員里有不少新農人和負責鄉村振興的助農人員。這兩年新加坡在鼓勵垂直農業,也有不少那邊的粉絲聯系我,說希望來參加培訓。我們的農場還被評為四川省省級一流科普示范基地。”對于未來,陳斌說:“我希望能借助抖音,讓更多農民了解到,農業不僅僅是種好地有個好收成,產業鏈規劃、產品傳播、新媒體品牌等環節都是在做農業。”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繆翼

標簽: 有機農業 示范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