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河南洛陽孟津區:綠色打底生態鄉村靚起來

時間:2023-02-13 17:05:08    來源:中國農網    

初春時節,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瀍河濕地公園里鳥鳴清脆,迎春花一叢叢、一簇簇地冒出了嫩綠色的新葉,黃色的小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天剛蒙蒙亮,公園就熱鬧起來,有散步的老人、晨練的年輕人,還有三五成群嬉戲的孩子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盡現眼前。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孟津區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的戰略機遇,把黃河、瀍河等生態治理與發展親水城市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和城市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底色越來越鮮亮。

“綠色”循環,打造生態農業

走進平樂鎮生生乳業牧場,牧場里聞不到腥臭味,牧場將奶牛糞便轉化成沼渣沼液作為農家肥還田利用,實現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生動呈現農旅融合綠色循環發展的完整鏈條:牧場周邊農戶的農作物秸稈被青貯后作飼料養殖奶牛,產出新鮮牛奶;牛糞經發酵轉化為沼氣能源,用于生產生活;沼液、沼渣作有機肥,施用于果蔬生產等,牧場成為生態觀光牧場……去年,僅親子研學觀光游收入將近200萬元。

據了解,孟津區按照“環境生態化、品種優良化、防疫制度化、獸藥安全化、糞便無害化”標準,建成輻射全區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體系和無害化處理廠,完成配套糞污處理設施建設130多家。結合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固、液態有機肥生產線,有效解決液體糞污難儲存、肥效低等問題,打通畜禽糞污還田利用最后一公里。

同時,通過科學水肥運籌等措施發展綠色循環生態農業,在提升農產品品質、品牌效應同時,輻射帶動當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走進送莊鎮十里香草莓采摘基地,這里的草莓科技“范兒”十足,又大又紅又甜。該基地種植的草莓,引入智能化無土栽培新技術,草莓澆水、施肥全部按需自動化,溫、濕度自動檢測調控,全生產環節自動追溯等,草莓“吃”的是豆餅和芝麻渣,“喝”的是牛奶和富硒水,采取大棚種植、蜜蜂授粉和生物防控等技術,基地多個草莓品牌在全省草莓大賽中獲得金獎。連日來,基地迎來大批錯峰采摘客,既拉動了春季觀光旅游業,又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據介紹,該區把持續推行農業綠色發展作為三農工作重點,統籌整合涉農項目,圍繞產業培育、標準生產、品牌創建、循環利用等,構建起產地環境、有機生產、廢棄物利用、經營服務等一體化的循環農業產業鏈,形成產業融合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產品優質安全綠色循環發展新機制,已培育打造綠色農業產業園區55個,畜牧生態產業園區25個,累計認證“三品一標”產品60多個,生態有機農業模式示范帶動面積達10萬畝。

“綠色”打底 建造美麗家園

孟津區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堅持頂層設計“一盤棋”、分類推進“一張圖”,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構建百姓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規劃引領,讓鄉村“美起來”。孟津區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理念,堅持“多規合一”,加快完善城鄉規劃、村莊規劃等,引導規劃建設休閑旅游型、生態田園型、產業發展型等,力求“一鄉一韻、一村一品”。同時,堅持以點帶面、梯次推進,以20個鄉村振興星級示范村為重點,全面推進綠化提升、污水治理、旱廁改造、產業發展等工作,重點突出“封”字護綠、突出“造”字增綠、突出“管”字興綠,連“盆景”成“風景”,讓綠色成為發展中最亮的底色。

系統整治,讓鄉村“凈起來”。該區堅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創新提出“村里村外,不見垃圾;房前屋后,見縫插綠;廁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潔家園,人人出力”要求,扎實開展垃圾清零、一村萬樹、廁所革命、清違治亂等,累計建成16個鎮級垃圾中轉站、10座鎮級污水處理廠和76個村級污水處理站,打造“綠莊”96 個,鋪設污水管網501公里,改建水沖式廁所3.6萬座。同時,完成41個村污水管網建設,改廁1.5萬座,建設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的全域美麗鄉村。

生態打底,讓鄉村“綠起來”。該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沿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濕地保護恢復、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等,把綠水青山、田園風光變成“聚寶盆”,著重提升沿線44個村的人居環境和產業層次,實施沿黃綠化1萬畝,服務區4處、驛站22處、觀景平臺22處,形成了“孟津不墨千秋畫,黃河無弦萬古琴”的景象。

“綠色”出行,低碳環保

“公交車開到了家門口,只需花上1元錢,20多分鐘就能到城里。”一大早,在孟津西部偏遠的小浪底鎮崔嶺村公交停靠點,村民崔占強挑著兩大筐紅薯,正準備搭乘新能源公交車到城里賣。他介紹說,“新能源公交車從早上7點始發,每45分鐘一趟,晚上6點運營結束,極大地方便了沿途群眾。尤其人性化的便民乘車,讓村民再也不用跑幾里路到停靠點坐客車了。”如今,孟津村村通水泥路,嶄新的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成了村民們出行的新交通,實現“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公交”綠色化出行。

據了解,孟津區結合沿黃生態旅游公路沿線自然風貌及沿線村鎮文旅資源,打造孟津特色黃河文化旅游品牌,讓黃河生態廊道成為以黃河干流為經脈、以山水林田湖草為有機整體的生態、文化、致富、幸福廊道。如今孟津南北兩大區域已全部實現燃油公交車更換電動公交車,已完成燃油車更換能源車155輛,覆蓋線路共計28條,總投資達8700萬元,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孟津區委書記何武周表示,要進一步牢固樹立生態紅線意識,把農業綠色循環、工業綠色低碳、交通綠色節能等“革命”推向深入,持續走綠色發展之路,重點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全力打造藍天、碧水、凈土的生態宜居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鄭占波 許利營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陳顯萍

標簽: 綠水青山 美麗家園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