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河南寶豐:建管并重保障糧食安全 世界今熱點

時間:2023-02-09 16:56:07    來源:中國農網    

2月7日,立春剛過,春管漸忙,走進河南省寶豐縣商酒務鎮趙官營村的田間,麥苗青青長勢正好,目之所及是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氣象觀測、自動化灌溉、土壤墑情監測、蟲情監測等現代化農業“硬核”裝備林立,為小麥生長保駕護航。

“以前,一百畝地要雇好幾個工人,如今俺一個人能管幾百畝地。糧食平均畝產從以前的600斤左右,增加到了現在的1200斤左右。”正在田間查看小麥長勢的寶豐縣萬家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振強提起農業生產頗有感觸,如今,他還購置了80余臺現代化農業裝備,真正實現了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資料圖)

趙振強所種的這塊地正處于寶豐縣1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據介紹,作為高標準農田的“升級版”,該示范區5000畝核心區水肥一體化噴灌設施全覆蓋,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廣泛應用,預計每年可節水40%以上,提升化肥利用率30%以上,增產15%至20%。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舉措。近年來,寶豐縣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農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2019年以來,新建高標準農田13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6萬畝。據統計,項目區每年可增收糧食1050萬公斤,惠及農戶23596戶,增加農民收入2310萬元。

建管并重,才能保證糧食安全。“我們重點對破壞耕地、違規取土、私搭亂建等行為進行巡查,一旦發現違法問題,第一時間進行制止,并上報違法信息。”正在田間巡查的寶豐縣趙莊鎮吳莊村的四級田長吳書聽說。

吳書聽的工作是寶豐縣各級“田長”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保護耕地新機制,創設縣委書記、縣長分別擔任第一總田長和總田長,14位縣級領導、28位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642位縣直單位和村干部分別擔任二、三、四級田長和網格員的全方位網格化監管體系,引導各級田長自覺承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耕地保護“雙重職責”,積極實施補充耕地儲備項目,2022年,全縣實現新增耕地5048畝。

如何把良田種好,種出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質糧,也是寶豐縣穩糧保供的重頭戲。

在寶豐縣金幸養殖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趙貫超一提起“百畝千頭生態方”發展模式就高興得合不攏嘴。“這個模式真中!效益是單純種糧的10倍以上吶!”2015年,趙貫超聽說該發展模式前景可觀,先后引進了8條“百畝千頭生態方”生產線,結合流轉的3000畝土地,從此走上了種養循環道路。

什么是“百畝千頭生態方”發展模式?經了解,該模式是河南康龍實業集團創新總結出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理念,以100畝耕地為單元,建設一座占地約為3畝、每批出欄1000頭生豬的養殖生產線,它將養殖產生的糞污通過水泡、發酵池和大田三個發酵階段,徹底實現資源化利用,目前已在平頂山市推廣500余條生產線。

為激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寶豐縣還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作用,積極開展政策培訓、金融幫扶等工作,先后培訓經營主體負責人1860人次,為46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爭取審批貸款1.4億元、31家受災新型經營主體發放政府貼息貸款933萬元。

2022年,僅有52.6萬畝耕地的寶豐縣,糧食總產量達29.8萬噸,連續5年實現穩步增長。與此同時,寶豐縣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創建3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切入點,建立基地保護區,確保糧食生產從“吃得飽”向“吃得好”推進。

“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寶豐將動員全縣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科學謀劃、主動作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鄉村強縣,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寶豐縣委書記王代強說。

作者:姚榮潔 王旭歌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范亞旭

標簽: 高標準農田 發展模式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