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立春剛過,春管漸忙,走進河南省寶豐縣商酒務鎮趙官營村的田間,麥苗青青長勢正好,目之所及是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氣象觀測、自動化灌溉、土壤墑情監測、蟲情監測等現代化農業“硬核”裝備林立,為小麥生長保駕護航。
“以前,一百畝地要雇好幾個工人,如今俺一個人能管幾百畝地。糧食平均畝產從以前的600斤左右,增加到了現在的1200斤左右。”正在田間查看小麥長勢的寶豐縣萬家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振強提起農業生產頗有感觸,如今,他還購置了80余臺現代化農業裝備,真正實現了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資料圖)
趙振強所種的這塊地正處于寶豐縣1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據介紹,作為高標準農田的“升級版”,該示范區5000畝核心區水肥一體化噴灌設施全覆蓋,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廣泛應用,預計每年可節水40%以上,提升化肥利用率30%以上,增產15%至20%。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舉措。近年來,寶豐縣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農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2019年以來,新建高標準農田13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6萬畝。據統計,項目區每年可增收糧食1050萬公斤,惠及農戶23596戶,增加農民收入2310萬元。
建管并重,才能保證糧食安全。“我們重點對破壞耕地、違規取土、私搭亂建等行為進行巡查,一旦發現違法問題,第一時間進行制止,并上報違法信息。”正在田間巡查的寶豐縣趙莊鎮吳莊村的四級田長吳書聽說。
吳書聽的工作是寶豐縣各級“田長”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保護耕地新機制,創設縣委書記、縣長分別擔任第一總田長和總田長,14位縣級領導、28位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642位縣直單位和村干部分別擔任二、三、四級田長和網格員的全方位網格化監管體系,引導各級田長自覺承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耕地保護“雙重職責”,積極實施補充耕地儲備項目,2022年,全縣實現新增耕地5048畝。
如何把良田種好,種出產量高、品質好的優質糧,也是寶豐縣穩糧保供的重頭戲。
在寶豐縣金幸養殖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趙貫超一提起“百畝千頭生態方”發展模式就高興得合不攏嘴。“這個模式真中!效益是單純種糧的10倍以上吶!”2015年,趙貫超聽說該發展模式前景可觀,先后引進了8條“百畝千頭生態方”生產線,結合流轉的3000畝土地,從此走上了種養循環道路。
什么是“百畝千頭生態方”發展模式?經了解,該模式是河南康龍實業集團創新總結出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是按照“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理念,以100畝耕地為單元,建設一座占地約為3畝、每批出欄1000頭生豬的養殖生產線,它將養殖產生的糞污通過水泡、發酵池和大田三個發酵階段,徹底實現資源化利用,目前已在平頂山市推廣500余條生產線。
為激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寶豐縣還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作用,積極開展政策培訓、金融幫扶等工作,先后培訓經營主體負責人1860人次,為46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爭取審批貸款1.4億元、31家受災新型經營主體發放政府貼息貸款933萬元。
2022年,僅有52.6萬畝耕地的寶豐縣,糧食總產量達29.8萬噸,連續5年實現穩步增長。與此同時,寶豐縣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創建3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切入點,建立基地保護區,確保糧食生產從“吃得飽”向“吃得好”推進。
“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寶豐將動員全縣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科學謀劃、主動作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鄉村強縣,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寶豐縣委書記王代強說。
作者:姚榮潔 王旭歌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范亞旭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熒屏再現八九十年代三個家庭平凡生活(引題)《我們的日子》著重對“日子”描摹(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年代生活劇《我們的日子》日
2023-02-09 16:53
原標題:馮驥才小說改編為傳奇大戲戲劇人帶津味戲劇走向全國(引題)《俗世奇人》啟動首輪巡演(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天津市委宣傳部
2023-02-09 15:44
原標題:拍照的人們站在馬路當間兒(引題)鼓樓前留神看車了您吶!(主題)北京晚報記者張宇“北京鼓樓!你知道自己這么火嗎?”近日,一名女
2023-02-09 15:36
原標題:一“椅”何以讓人窺見社會百態(主題)張鐵林自編自導自演京味話劇《椅子》將為第十三屆東方名家名劇月揭幕(副題)中國文化報訊(記
2023-02-09 14:38
原標題: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四月來京(主題)帶來3天9小時沉浸式昆曲體驗(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4月18日至20日,豆瓣評分9 1的青春
2023-02-09 14:50
原標題:《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發布人民日報?北京2月8日電?(記者張賀)《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8日在
2023-02-09 13:46
原標題:音樂兒童劇《甪端》:通過戲劇的力量讓文物“活”起來剛剛過去的元宵佳節,由故宮博物院與藝瑞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音樂兒童
2023-02-09 13:49
原標題:發布青春版預告與“95年傳奇”版海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開啟預售由天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天津橙子映像傳媒出品、制作,天津貓
2023-02-09 13:49
原標題:從版畫與瓷器里重新認識明清戲曲馬長林最近一段時間,各版本《牡丹亭》形成演出市場的一大熱點。一般人也許不知道,在著名的元代雜劇
2023-02-09 13:50
原標題:北京人藝新年喜迎開門紅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兔年春節剛過,北京人藝兩部大戲《正紅旗下》《茶館》相繼上演,小劇場劇目《我可憐的馬
2023-02-09 13:55
原標題:新春電影市場“兔”飛猛進(主題)佳片云集助力文化消費升溫(副題)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剛剛擺脫疫情的陰霾,又恰逢新春佳節,雙重
2023-02-09 11:44
原標題:根據馮驥才魯獎作品改編講述天津故事弘揚天津精神(引題)話劇《俗世奇人》開啟全國巡演(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昨日,由市委宣傳
2023-02-09 11:47
原標題:民族舞劇《白鷺南飛》海口首演(主題)用舞蹈詮釋生態之美生命之美(副題)海南日報海口2月8日訊(記者尤夢瑜)白鷺翩躚水上飛,2月8
2023-02-09 11:35
原標題:天津楊柳青年畫——(引題)是過年的畫,更是生活里的畫(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武少民靳博正月十五,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舞龍、舞
2023-02-09 11:55
熱門演出引進來、藝術普及走出去,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文藝香飄邕江畔(藝術為城市添彩)人民日報記者祝佳祺核心閱讀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是南寧
2023-02-09 11:37
原標題:五人一臺戲,有情有趣《蝴蝶夢》新華日報記者高利平2月3日晚,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開年大戲昆劇《蝴蝶夢》,在南京紫金大劇院精彩上
2023-02-09 10:44
原標題:《無名》票房突破8億元,出品人于冬說——(引題)藝術與商業融合講好無名英雄故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正在熱映中的春節檔電影
2023-02-09 10:46
原標題:伊特魯里亞文明——古羅馬文明的“曙光”2022年“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間,在中國舉辦了多場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覽,為中國民眾近
2023-02-09 10:48
原標題:中國影視發出“響亮的鳴笛”新華日報記者陳潔“如果說《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開啟了壯麗的航程,那么這一部就是它于世界舞臺上響
2023-02-09 10:54
原標題:《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在京發布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葉挺)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大學
2023-02-09 10:44
原標題:《半熟戀人2》分寸之間、果敢相愛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三十而立,談一場棋逢對手的戀愛。去年,騰訊視頻推出了輕熟齡戀愛觀察真人
2023-02-09 09:32
原標題:“把小說里最重要的東西提煉出來了”(主題)──馮驥才談話劇《俗世奇人》(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昨日舉行的話劇《俗世奇人》發
2023-02-09 09:38
原標題:《大博弈》:抒寫中國制造業崛起之路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鵬禹從《人間正道》到《人民的財產》,作家周梅森始終將目光投向火熱的現實
2023-02-09 09:35
原標題:搭檔于謙楊冪新片開機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導演丁晟執導的懸疑喜劇《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正式宣布開機,領銜
2023-02-09 09:42
原標題:《狂飆》之后好劇連連今年春節期間,《狂飆》的“爆火”讓觀眾對國產電視劇有了更多的關注。如今,《狂飆》已經收官,但觀眾們熱情依
2023-02-09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