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受寒潮天氣影響,全國部分地區氣溫大幅下降,處于“速凍”模式中。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信息,節日期間,我國東北、華北部分地區,氣溫創今冬新低,黑龍江省漠河市最低溫度甚至跌至零下53攝氏度。
(資料圖片)
為了防寒,連不少“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年輕人,都穿上了厚實的外套。
不過,想御寒保暖,不必非要把自己裹成“粽子”。如今,用在冬衣上的“黑科技”能夠幫助人們“既有風度、也有溫度”。
“人體熱量的散失是由于熱傳遞造成的,熱傳遞有3種基本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夏兆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道,為了達到保溫效果,在設計上冬季防寒衣物要盡一切可能減少熱量經由這3種途徑流失,冬季保暖材料及保暖服裝也都是圍繞著這一原理進行研發和設計的。
仿造鵝絨:
即使被浸濕也能實現保暖效果
“冬天人體與外部低溫環境間存在巨大溫差,這就造成熱傳導,即熱量會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導到溫度低的地方。如果在衣服中加入低導熱系數的高蓬松保暖填充物,就可以阻止熱傳導,進而減少人體熱量散失,達到保暖的目的。”夏兆鵬介紹道,這類保暖填充物主要起阻隔熱傳導的作用,目前比較常見的天然材料有棉、毛、羽絨等,比較常見的化學纖維材料有中空滌綸、噴膠棉等。
與傳統保暖填充材料相比,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新型保暖填充材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仿鵝絨結構高保暖絮片。這種填充材料不僅保暖性強、輕便,而且在潮濕的環境下依舊可以持續保暖。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的防寒服中就用這種仿鵝絨結構高保暖絮片作為填充材料,其在完全浸濕的條件下仍然能夠達到98%的保暖率。
仿鵝絨結構高保暖絮片的主要成分是與鵝絨纖維直徑長度相差不大的仿造鵝絨,同時混入遠紅外滌綸和熱熔滌綸。”夏兆鵬解釋,其中仿造鵝絨以中空滌綸和Y形滌綸為主體,這兩種滌綸可以最大限度地儲存靜止空氣,而靜止空氣可以較好地保存熱量。此外,即使是在被水浸濕的情況下,中空滌綸和Y形滌綸依然可以儲存一定的靜止空氣。
仿鵝絨結構高保暖絮片能夠克服天然鵝絨顯臃腫、有異味、易跑絨和價格高等缺點,同時具有超輕、超薄、濕態保暖、高蓬松度等特點,而且洗滌后回彈性好、不縮水、保暖率不降低。
碳納米管加熱膜:
通電即發熱,溫度可調控
采用加熱材料制作的電熱服是國內外研究最多的冬季服裝之一。
“常見的加熱材料有鎳鉻加熱絲、復合加熱絲、碳纖維加熱絲、碳納米管加熱膜等,這些材料被內置于衣服中制成電熱服,當電熱服連上充電設備后,電流經過衣服內部的加熱材料就會產生熱量,仿佛把電熱毯披在身上。”夏兆鵬介紹,除此之外,該類衣服還內置了傳感器,通過藍牙即可實現對衣服的智能控溫,用戶只需要下載一個App,就可以用手機隨時調整衣服的溫度。
其中,碳納米管加熱膜作為控溫加熱系統中的重要元件,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碳納米管加熱膜可以反復水洗,耐彎折次數達到10萬次以上,而且薄膜厚度約為幾十微米,具有非常好的柔性,發熱效率大于65%。”夏兆鵬補充道
除此之外,價格相對便宜的金屬絲線性加熱元件,如鎳鉻加熱絲、復合加熱絲等,也是加熱“能手”。
“金屬絲類材料具有高導電性、良好的電加熱性能,且具有傳感、電磁屏蔽等性能。以復合加熱絲為例,其是在金屬絲中添加了鉬,既減少了金屬的氧化,同時還可以提高金屬電加熱元件的耐用性。”夏兆鵬介紹道,將含有鉬的金屬絲,通過冷拉伸工藝變成微米級金屬微絲,使其由金屬絲轉變為纖維。該纖維可以與聚酯紗線混紡制備成紗線,用其制作出的織物具有導電性。
相較普通導電織物,這種導電織物的柔性及舒適性都有所提升。“其柔性及形態與傳統纖維及紗線十分接近,舒適性也得到提升。”夏兆鵬表示,不過,這類制衣材料仍然存在不耐長時間水洗、比較重等缺點。
人體紅外反射材料:
人體熱輻射反射率可達60%
紅外熱輻射是人體熱量損失的另一種形式,傳統紡織品的紅外輻射率高、熱量損失快,有研究指出棉花不可避免地會以中紅外形式輻射出人體50%以上的熱量。而人體紅外反射材料則可以通過將人體發出的紅外波反射回人體的方式減少紅外熱輻射損失,以達到保暖的效果。
“人體紅外反射材料多數由金屬顆粒構成,這些顆粒以一種微結構形式存在,將此材料附在織物上,便形成了紅外波反射層。該反射層可以把人體輻射的大部分紅外波都反射回來,從而達到保溫效果。”夏兆鵬補充道。
“人體紅外反射材料通常被用來制作冬裝外衣的內襯,一般其人體熱輻射反射率可以達到60%,提高服裝防寒保暖效果比較明顯。”夏兆鵬表示,不過,如果長時間處在超低溫環境下,由于人體輻射的熱量有限,因此該材料或無法達到理想的保暖效果。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低溫環境下既透氣又防水
冬季戶外可能會出現下雨、降雪、霜凍等天氣,通過高密防水層阻擋雨、雪、霜的侵入,可避免因衣物內層保暖材料被浸濕而導致保暖系數降低、保暖效率下降甚至失效。
“防水材料是在高密織物外面附上一層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水性聚氨酯膜或者聚氨酯膜。”夏兆鵬解釋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每平方厘米有十多億個孔,在低溫環境下,這些孔洞的開孔率可以達到80%。該孔的直徑比水蒸氣分子的直徑大700倍,因此人體產生的汗蒸汽可以從中通過,從而保持衣服的透氣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孔的直徑比一般水的直徑小很多倍,因此外面的液態水無法通過,從而達到了防水的目的。
審核:娜仁娜 趙樂文
上一篇:月中玉兔竟然是“男的”!傳統文化中的兔子竟是這樣的!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熒屏再現八九十年代三個家庭平凡生活(引題)《我們的日子》著重對“日子”描摹(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年代生活劇《我們的日子》日
2023-02-09 16:53
原標題:馮驥才小說改編為傳奇大戲戲劇人帶津味戲劇走向全國(引題)《俗世奇人》啟動首輪巡演(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天津市委宣傳部
2023-02-09 15:44
原標題:拍照的人們站在馬路當間兒(引題)鼓樓前留神看車了您吶!(主題)北京晚報記者張宇“北京鼓樓!你知道自己這么火嗎?”近日,一名女
2023-02-09 15:36
原標題:一“椅”何以讓人窺見社會百態(主題)張鐵林自編自導自演京味話劇《椅子》將為第十三屆東方名家名劇月揭幕(副題)中國文化報訊(記
2023-02-09 14:38
原標題: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四月來京(主題)帶來3天9小時沉浸式昆曲體驗(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4月18日至20日,豆瓣評分9 1的青春
2023-02-09 14:50
原標題:《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發布人民日報?北京2月8日電?(記者張賀)《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8日在
2023-02-09 13:46
原標題:音樂兒童劇《甪端》:通過戲劇的力量讓文物“活”起來剛剛過去的元宵佳節,由故宮博物院與藝瑞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音樂兒童
2023-02-09 13:49
原標題:發布青春版預告與“95年傳奇”版海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開啟預售由天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天津橙子映像傳媒出品、制作,天津貓
2023-02-09 13:49
原標題:從版畫與瓷器里重新認識明清戲曲馬長林最近一段時間,各版本《牡丹亭》形成演出市場的一大熱點。一般人也許不知道,在著名的元代雜劇
2023-02-09 13:50
原標題:北京人藝新年喜迎開門紅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兔年春節剛過,北京人藝兩部大戲《正紅旗下》《茶館》相繼上演,小劇場劇目《我可憐的馬
2023-02-09 13:55
原標題:新春電影市場“兔”飛猛進(主題)佳片云集助力文化消費升溫(副題)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剛剛擺脫疫情的陰霾,又恰逢新春佳節,雙重
2023-02-09 11:44
原標題:根據馮驥才魯獎作品改編講述天津故事弘揚天津精神(引題)話劇《俗世奇人》開啟全國巡演(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昨日,由市委宣傳
2023-02-09 11:47
原標題:民族舞劇《白鷺南飛》海口首演(主題)用舞蹈詮釋生態之美生命之美(副題)海南日報海口2月8日訊(記者尤夢瑜)白鷺翩躚水上飛,2月8
2023-02-09 11:35
原標題:天津楊柳青年畫——(引題)是過年的畫,更是生活里的畫(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武少民靳博正月十五,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舞龍、舞
2023-02-09 11:55
熱門演出引進來、藝術普及走出去,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文藝香飄邕江畔(藝術為城市添彩)人民日報記者祝佳祺核心閱讀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是南寧
2023-02-09 11:37
原標題:五人一臺戲,有情有趣《蝴蝶夢》新華日報記者高利平2月3日晚,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開年大戲昆劇《蝴蝶夢》,在南京紫金大劇院精彩上
2023-02-09 10:44
原標題:《無名》票房突破8億元,出品人于冬說——(引題)藝術與商業融合講好無名英雄故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正在熱映中的春節檔電影
2023-02-09 10:46
原標題:伊特魯里亞文明——古羅馬文明的“曙光”2022年“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間,在中國舉辦了多場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覽,為中國民眾近
2023-02-09 10:48
原標題:中國影視發出“響亮的鳴笛”新華日報記者陳潔“如果說《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開啟了壯麗的航程,那么這一部就是它于世界舞臺上響
2023-02-09 10:54
原標題:《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在京發布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葉挺)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大學
2023-02-09 10:44
原標題:《半熟戀人2》分寸之間、果敢相愛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三十而立,談一場棋逢對手的戀愛。去年,騰訊視頻推出了輕熟齡戀愛觀察真人
2023-02-09 09:32
原標題:“把小說里最重要的東西提煉出來了”(主題)──馮驥才談話劇《俗世奇人》(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昨日舉行的話劇《俗世奇人》發
2023-02-09 09:38
原標題:《大博弈》:抒寫中國制造業崛起之路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鵬禹從《人間正道》到《人民的財產》,作家周梅森始終將目光投向火熱的現實
2023-02-09 09:35
原標題:搭檔于謙楊冪新片開機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導演丁晟執導的懸疑喜劇《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正式宣布開機,領銜
2023-02-09 09:42
原標題:《狂飆》之后好劇連連今年春節期間,《狂飆》的“爆火”讓觀眾對國產電視劇有了更多的關注。如今,《狂飆》已經收官,但觀眾們熱情依
2023-02-09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