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盤蜒無際的茶葉梯田旁,一場“不一般”的茶農培訓班正在火熱開展。它的師資“不一般”,邀請了茶行業內最具權威代表性的專家們前來授課;它的學員“不一般”,既有從事茶產業大半生的“老茶農”,也有初入行業的“90后”新面孔;它的內容“不一般”,聚焦嶗山茶產業,從種植到生產再到市場銷售,干貨滿滿……在這場為期10天2個班次的嶗山區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班上,106名茶農完成了行業知識的“快速充電”。在青島,這樣內容有特色、形式多樣化、培訓對象精準化的農民培訓并不鮮見。
(資料圖)
近年來,青島市聚焦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轉型發展人才需求,堅持“選育用”一體化培養,優化提升培育模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統籌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精品工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賦能提速。
萬人講師團下地頭 念好致富這本經
“這些年來報名學習無人機技術的學員越來越多,他們學成后或者應用在自己家庭農場上,或者組成專業的農機服務團隊外出接活,干得好的一年可以增加30萬的毛收入。”膠州市農廣校高級農藝師高興蘭向記者介紹,膠州農廣校從2018年開始開設無人機課程免費為農戶提供培訓,學員從理論學習、實踐操作到考試拿證可以在培訓期間一條龍完成,比外出自費花錢學習方便多了。從業23年來,高蘭興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朋友送知識、送技能,幫助一批又一批農戶走上致富路。
2010年,高蘭興通過手把手教、面對面傳授技術,幫助膠西辦事處婁敬庵村學員刁尊令建起4個冬暖式大棚,種植特色西紅柿,讓刁尊令一家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昔日的貧困戶不僅脫了貧,還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像高興蘭這樣的農業技術專家講師在青島有上千人,他們組成了一支技術過硬、深受百姓喜愛的“農技講師團”, 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面對面交流,講的知識農民一聽就懂,學到的農業技術現場就用上了,這樣的培訓形式,農民喜歡也愛聽。
除了專家講師,從地頭實踐出真知的“土專家”也是青島農民培訓一支重要的師資力量。今年是王倫世為老鄉們傳經授寶的將近30個年頭。作為平度市南村鎮的一名普通農民,王倫世通過接受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的系統培訓和自身多年的刻苦學習和摸索實踐,將自己鍛造成了一名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鄉村農業技術員,足跡遍及青島、濰坊、煙臺等150多個鄉鎮,每年免費提供技術服務4000多人次,成為帶動百姓探索致富的“田秀才”。農民培訓面對的學員情況復雜、教授內容眾多,這就對講師隊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青島著重打造過硬師資團隊。組建“處長宣講團”,組織21名處長進課堂、進村莊為農民宣講鄉村振興政策48班次;從全國選聘342名專家教授、1400名農技人員組成“專家講師團”,跟蹤農業科技前沿講授新知識、傳授新技能;遴選1萬余名種植、養殖、農機等各類“土專家”“田秀才”組成“傳幫帶師傅團”,到田間地頭答疑解惑、傳授農技絕活,賦能高素質農民培育。
“訂單式”培訓 走好高質量發展這條路
農業生產要走高質量發展這條路,對新農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農業產業門類多元、培育需求多元的特點,青島推出精準化的訂單式培訓。課程教什么,緊跟農業產業發展趨勢,由“學生”來決定。針對種糧大戶重點培訓小麥科技壯苗、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技術;針對農業經理人重點培訓直播帶貨、電商平臺等市場營銷手段;對農機合作社經營人,開展穩糧保供農機專題培訓,針對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開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青島依托微信小程序、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農民關心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明確培育內容、時間和模式,開展“訂單式”培訓。
“我的農場今年剛開始嘗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還發愁沒有經驗,沒想到立馬就有了這方面的培訓課程,對我們種植戶來說真是及時雨啊!”萊西市怡禾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志濤對這種精準服務的“訂單式培訓”連豎大拇指。
“不同的農民個體、農場、農業經營主體情況不同,所需的技術、知識面向就不同,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教學培訓,因材施教、才能達到精準致富。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處三級調研員周敏介紹,近年來,青島高素質農民培訓堅持分類施策、靈活設置培育班次。如舉辦“帶頭人班”,開展經營管理型、社會服務型培育,培育農民致富骨干、行業帶頭人1115人;舉辦“主體班”,采取理論講授、案例教學、實踐指導等方式,開展技能提升培育2276人;舉辦“特色班”,聯合共青團、婦聯、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舉辦婦女班、兵支書班、返鄉創業班等,培育農民512余人。
“今年的蔬菜種植培訓讓我大開眼界,培訓期間講師帶領我們參觀了金龍山有機蜜桃種植 、食用百合種植、希田陽光玫瑰種植、天沐有機韭菜等很多果蔬新品種, 也重新反思了自己的種植模式,收獲很大。”今年41歲的吳艷自家也有3個蔬菜大棚和300畝大田的家庭農場,10月份吳艷參加了由膠州裕豐農資有限公司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育特色班學習,完成“充電”的吳艷回去之后便跟家人商量,開始嘗試一些新品種的種植模式。從事了30年小麥育種研究的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元江聊起參加培訓班的往事也是歷歷在目:“我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小麥育種研究,30年來,我在這個領域里不斷地學習、探索、實踐,只要聽說有相關的培訓,我就會積極報名參加,每次培訓都有收獲,我的企業也在這一次次培訓中不斷發展壯大。”吳艷和侯元江是青島無數朝著高質量發展之路奮進的新農人縮影,通過精準化、精細化的課程培訓,無數的“吳艷”和“侯元江”們在鄉村的土地上成長起來。
“云上”智農 下好網絡惠農這盤棋
農民也能搞電商?李春花回答不僅能,還能靠這個帶領鄉親們一起賺錢!種了多年膠州大白菜的李春花,在一次農民培訓中開始接觸直播賣貨,便帶領她的合作社開啟了“云賣貨”時代“通過網絡讓很多外省的朋友也認識到了我們當地的綠色、高品質農產品,銷路一下子就打開了。”李春花告訴記者,去年開始,她通過抖音直播間售賣當地的膠州大白菜以及自己合作社的農產品,一天能獲得近萬元的收益。“我自己的合作社就種了40畝膠州大白菜,其他的多是幫周邊的鄉親們賣,有錢大家伙兒一起賺嘛!”在李春花的抖音直播間,一箱兩顆裝的高品質“膠白”可以賣到88元,一箱2斤裝的水果花生可以賣到25元。李春花告訴記者,現在她正努力學習電商相關知識,也在加快打造她的直播團隊,希望可以把更多當地的優質農產品推銷到全國消費者面前。
通過網絡一方面帶動農戶開辟致富新思路,一方面也為農民培訓帶來解題新思路。面對鄉村農民多、水平參差不齊、培訓資源并不能完全均衡覆蓋的情況,青島為推動農民培訓擴面增效,讓廣大農戶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培訓、學習知識和技能,把課堂接入“云端”,通過線上直播教學、短視頻課件、微信圖文等形式,廣泛開展線上教學,制作多媒體課件20余部,開展“云上智農”“農民培訓云直播”等培訓26期,受益農民6萬余人。“利用網絡渠道,不僅能把優秀講師的課程內容帶給更多農戶,還能通過網絡實時互動更細致地了解農戶需求,反過頭來推動農民培訓更加精準服務農民朋友。”周敏告訴記者。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郝凌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熒屏再現八九十年代三個家庭平凡生活(引題)《我們的日子》著重對“日子”描摹(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年代生活劇《我們的日子》日
2023-02-09 16:53
原標題:馮驥才小說改編為傳奇大戲戲劇人帶津味戲劇走向全國(引題)《俗世奇人》啟動首輪巡演(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天津市委宣傳部
2023-02-09 15:44
原標題:拍照的人們站在馬路當間兒(引題)鼓樓前留神看車了您吶!(主題)北京晚報記者張宇“北京鼓樓!你知道自己這么火嗎?”近日,一名女
2023-02-09 15:36
原標題:一“椅”何以讓人窺見社會百態(主題)張鐵林自編自導自演京味話劇《椅子》將為第十三屆東方名家名劇月揭幕(副題)中國文化報訊(記
2023-02-09 14:38
原標題: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四月來京(主題)帶來3天9小時沉浸式昆曲體驗(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4月18日至20日,豆瓣評分9 1的青春
2023-02-09 14:50
原標題:《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發布人民日報?北京2月8日電?(記者張賀)《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8日在
2023-02-09 13:46
原標題:音樂兒童劇《甪端》:通過戲劇的力量讓文物“活”起來剛剛過去的元宵佳節,由故宮博物院與藝瑞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音樂兒童
2023-02-09 13:49
原標題:發布青春版預告與“95年傳奇”版海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開啟預售由天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天津橙子映像傳媒出品、制作,天津貓
2023-02-09 13:49
原標題:從版畫與瓷器里重新認識明清戲曲馬長林最近一段時間,各版本《牡丹亭》形成演出市場的一大熱點。一般人也許不知道,在著名的元代雜劇
2023-02-09 13:50
原標題:北京人藝新年喜迎開門紅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兔年春節剛過,北京人藝兩部大戲《正紅旗下》《茶館》相繼上演,小劇場劇目《我可憐的馬
2023-02-09 13:55
原標題:新春電影市場“兔”飛猛進(主題)佳片云集助力文化消費升溫(副題)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剛剛擺脫疫情的陰霾,又恰逢新春佳節,雙重
2023-02-09 11:44
原標題:根據馮驥才魯獎作品改編講述天津故事弘揚天津精神(引題)話劇《俗世奇人》開啟全國巡演(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昨日,由市委宣傳
2023-02-09 11:47
原標題:民族舞劇《白鷺南飛》海口首演(主題)用舞蹈詮釋生態之美生命之美(副題)海南日報海口2月8日訊(記者尤夢瑜)白鷺翩躚水上飛,2月8
2023-02-09 11:35
原標題:天津楊柳青年畫——(引題)是過年的畫,更是生活里的畫(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武少民靳博正月十五,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舞龍、舞
2023-02-09 11:55
熱門演出引進來、藝術普及走出去,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文藝香飄邕江畔(藝術為城市添彩)人民日報記者祝佳祺核心閱讀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是南寧
2023-02-09 11:37
原標題:五人一臺戲,有情有趣《蝴蝶夢》新華日報記者高利平2月3日晚,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開年大戲昆劇《蝴蝶夢》,在南京紫金大劇院精彩上
2023-02-09 10:44
原標題:《無名》票房突破8億元,出品人于冬說——(引題)藝術與商業融合講好無名英雄故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正在熱映中的春節檔電影
2023-02-09 10:46
原標題:伊特魯里亞文明——古羅馬文明的“曙光”2022年“中國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間,在中國舉辦了多場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覽,為中國民眾近
2023-02-09 10:48
原標題:中國影視發出“響亮的鳴笛”新華日報記者陳潔“如果說《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開啟了壯麗的航程,那么這一部就是它于世界舞臺上響
2023-02-09 10:54
原標題:《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在京發布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葉挺)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大學
2023-02-09 10:44
原標題:《半熟戀人2》分寸之間、果敢相愛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三十而立,談一場棋逢對手的戀愛。去年,騰訊視頻推出了輕熟齡戀愛觀察真人
2023-02-09 09:32
原標題:“把小說里最重要的東西提煉出來了”(主題)──馮驥才談話劇《俗世奇人》(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昨日舉行的話劇《俗世奇人》發
2023-02-09 09:38
原標題:《大博弈》:抒寫中國制造業崛起之路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鵬禹從《人間正道》到《人民的財產》,作家周梅森始終將目光投向火熱的現實
2023-02-09 09:35
原標題:搭檔于謙楊冪新片開機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導演丁晟執導的懸疑喜劇《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正式宣布開機,領銜
2023-02-09 09:42
原標題:《狂飆》之后好劇連連今年春節期間,《狂飆》的“爆火”讓觀眾對國產電視劇有了更多的關注。如今,《狂飆》已經收官,但觀眾們熱情依
2023-02-09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