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南通一批正能量“網紅”這樣煉成

時間:2023-08-30 15:03:1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流量越大? 責任越大(引題)


【資料圖】

南通一批正能量“網(主題)

“E聚大情懷,一起向未來”,7月底,南通首屆網友節開幕,在南通市委宣傳部和網信辦組織下,南通本土“網紅”各顯其能,“行走江海,打卡南通”成為熱詞,相關話題閱讀量接近30萬,引起廣泛關注。

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正能量“網紅”怎樣煉成?

啟東網友尹忠華沒想到,隨手一拍的視頻能有過萬瀏覽量。去年5月,他在抖音平臺上傳了一條展示啟東圓陀角風光的視頻,誤打誤撞走上“網紅”之路。

如東二胎“寶爸”高山同樣是意外“走紅”。2016年他在喜馬拉雅FM和微信公眾號開通賬號“兜兜爸講故事”,將給女兒們講過的故事搬上互聯網,沒想到很快“紅了”,最高播放量達10萬。

抖音《2020年內容產業年度報告》顯示,超八成賬號“紅”不過3個月。“走紅”之后如何“長紅”,成為“網紅”必須越過的坎。

“除了故事,小朋友還想聽什么?”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上,高山又開辟“中國最美100首古詩詞”新領域,播放量達657萬,《蒹葭》創下最高播放量19.2萬。

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高山發掘不竭的創作源泉。他接連推出“笠翁對韻”和“晨誦經典”等欄目,均大受好評。

尹忠華則一直專注于“鄉愁”。他自學拍攝和剪輯,業余時間全用來搜集資料和實地走訪,用樸素的畫面、地道的啟海話,細細講述啟東老街老鎮的故事。

“啟東市新橋鎮,位于啟東市王鮑鎮久隆社區西南約4公里處……”尹忠華至今記得,第一次嘗試講解時遭遇的“拍磚”:“你拍的不是新橋鎮”“沒拍到正面”“音畫不同步”……

每一條批評尹忠華都細細閱讀,并在下期視頻全力避免。他閱讀地方志、探訪當地老人、咨詢專家,努力講出不為人知的故事。“這都能挖出來,厲害!”“謝謝你,我看到我爺爺了。”“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是我回不去的童年。”……在評論區,尹忠華欣喜迎來“一邊倒”的點贊。

在網上“火”起來后,“網紅”們也逐步走到線下。

7年來,高山收獲聽眾30多萬,即便工作再忙,也沒有斷更,全網播放量超8000萬次。“困難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我想到孩子們聽到故事時的笑臉,就覺得都是值得的。”高山說。

“網絡的好處在于傳播范圍廣,但隔著屏幕,始終少了點溫度。”2018年,高山“跳”出屏幕,利用周末到圖書館為孩子們讀故事,與小聽眾和家長們面對面交流,宣傳親子共讀理念,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讓年輕家長明白陪伴的重要性。

高山還與志愿組織合作,不定期為留守兒童舉辦“線下故事會”,并經常在助殘日、世界自閉癥日等日子走進學校,教育引導孩子們關心關愛特殊群體。

線上引流,線下轉化,是南通首家MCN機構創始人吳秋瑤的制勝妙招。2019年,吳秋瑤靠非洲人老馬留學故事系列短視頻爆火出圈,每個視頻瀏覽量都在百萬以上。他抓住流量,帶領團隊開拓本地服務電商直播業務。網信部門助企聯絡員也為吳秋瑤創業提供大力支持,幫助對接崇川區虹橋街道創業服務中心,為其搭建紅色直播間,省去一大筆成本開銷。今年第一季度,吳秋瑤團隊的業務量進入全國本地服務前十。

“流量越大,責任越大”,吳秋瑤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這幾年,他積極與南通公安、消防等部門合作,拍攝多條短視頻,累計獲得千萬流量。去年,響應南通市互聯網行業黨委號召,吳秋瑤暫停公司一切業務,帶領團隊配合拍攝抗疫短視頻,播放量超百萬,并主動收集轉達網民相關訴求,推動解決各類問題500余件。

“讓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南通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南通已建立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網友見面會、重點民生部門“網上關切面對面”、網絡名人定期采風調研等網絡名人常態化聯系機制,今年將通過大V推介、線上打卡、互動直播評選“南通十大熱門網紅打卡地”,借助正能量“網紅”影響力,宣傳城市發展和人文歷史,帶動更多人了解南通、愛上南通。(實習生 何巧玲 記者 賁騰)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