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活化利用歷史建筑,百年老店同興和木器店舉辦木坊文化展

時間:2023-08-30 12:01:40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活化利用歷史建筑,百年老店同興和木器店舉辦木坊文化展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8月28日,在北京市東城區金魚池的百年老店同興和木器店,以《北京印跡 探索東曉市的木坊文化》為主題的系列展覽拉開帷幕。“歷史建筑修繕完了,要活化利用才能給它注入靈魂,希望這次展覽能產生化學反應,讓木坊文化帶動街區文化。”同興和木器店修繕負責人武冠利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清雍正年間,清宮造辦處自養心殿移出,作坊匠人聚集在曉市大街魯班館一帶,創辦了同興和硬木家具店。1920年,同興和吸收了造辦處的能工巧匠,在曉市大街建起二層洋樓。新中國成立后它歷經公私合營,組建為國營木器廠,后又租賃為職工宿舍。2017年被判定為危房。2019年,被確定為北京市首批歷史建筑。2022年9月起,東城區屬國企京誠集團請來老工匠,對其進行修繕。

同興和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樓,共有遺產保護點16處,整座建筑雕刻精美、線腳豐富、應用了大量砌筑手法。在修繕過程中,采用了原型制、原材料、原工藝的文物古建修繕三原則,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原狀,只做最小干預,比如消除安全隱患等。

為了探索文物修復后、進一步服務大眾的新功能,從當天開始,京誠集團與天壇街道聯合在同興和木器店開展以《北京印跡 探索東曉市的木枋文化》為主題的一系列展覽,通過同興和修繕成果展、東曉市街區木坊文化展、硬木家具文化展、傳統木作工具展、木雕構件展、師徒文化展等內容,參觀者可以詳細了解老街巷的歷史文化、木制家具文化以及融于其中的工匠文化。

在同興和修繕成果展中人們能看到,針對同興和糟朽的柱根、梁頭,工匠們如何采用與原木材同樣的材質進行墩接、榫接,并在柱子外面做地仗、傳統油飾等。“建筑本身是冰冷的,它不會說話,但它經歷的百年歷史是鮮活的,需要我們這代人去梳理,為更多人講述。”武冠利說。

在硬木家具文化展中,一件件頗具韻味的明清古典家具引人駐足。廊坊賽藝坊紅木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家賽表示,很高興能在這個有著傳承意味的空間展示他們自制的家具。“我干了17年木工,熱愛這一行,希望能把中式家具制作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他說,“我們不僅傳承,也有創新,家具是服務于人的,比如這把椅子的搭腦,我們就做了些十幾次調整,經過對線條、弧度的反復修改打磨,希望讓人們坐得更舒服。”

百年老店的活化利用,才剛開始。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