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者還原古代戰場細節 十五年創作寫盡波瀾壯闊的春秋戰史(引題)
(資料圖)
春秋車戰如何打?(主題)
夏安
編者按
近日,學者趙長征出版了新書《春秋車戰》,這本書系統梳理了戰車的發展史和春秋時期的戰爭史,并從獨特的技術視角解剖春秋軍事。趙長征是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師從著名文學史家費振剛先生。他曾花費數年時間點校朱熹的《詩集傳》,由他點校的版本被中華書局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一般認為是《詩集傳》的最佳版本。除了北大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外,業余時間,趙長征在《百家講壇》主講《春秋車戰》。
《春秋車戰》成書背后其實頗有些故事。趙長征從小喜歡軍事,兒時父親就給他講三國故事,雖然大學進入北大中文系學了古代文學專業,但仍保持著對軍事的關注。2008年,出版社編輯向趙長征邀約寫一本關于古代軍事的面向大眾的歷史普及讀物,他也開始著手準備,誰知寫起來才發現事情并不簡單——“定計劃的時候,雄心萬里,具體到閱讀文獻、考證細節,真正落筆的時候,才發現其中的困難,大大超出自己的想象。”無數從來沒有疑問的地方出現了疑問,小到一個詞的解釋,大到武器、戰術、軍事組織的發展進程,都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反復斟酌,來回比對,工作量十倍于計劃。
為了寫作這本書,趙長征閱讀了大量的軍事書籍,并先后在《文史知識》雜志上發表了《周鄭繻葛之戰與“魚麗”之陣》《春秋車戰中的單車戰術》《說車軾》《〈孫子兵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管見》等論文,有了一定的學術積累。經過整整十五年的努力,他終于將這本書呈現給讀者,關于這一次漫長的拖稿,趙長征曾半開玩笑地說:“一年不夠就拖兩年,兩年不夠就拖十年,十年不夠就拖二十年。堅持下來,堅持就是勝利。只要編輯還沒有被你拖死、氣死,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2021年,央視《百家講壇》欄目的編導找到趙長征,希望他能選一個題目開講,趙長征發現自己學的古代文學專業的題目要么太艱澀,要么已經有別的學者講過,想來想去,發現自己如果講古代軍事,就有很大的開拓空間。系列講座“春秋車戰”就這樣播出了,共12集,但因為電視節目的時間限制,以及節目形式適合講故事為多,還有許多想法沒有辦法展現出來,趙長征將講稿又擴充了一倍多,最終以近20萬字的體量與讀者見面。
先秦時期的戰爭距今時間久遠,讀者可能不清楚其中細節。趙長征看來,近些年古代影視劇中不乏各個歷史時期的戰爭場面,但往往給人以似是而非的印象,其中不但許多并無考證實據,還有很多是錯誤的想象,這些都給大眾造成了錯誤的印象。而歷史圖書中也有不少寫軍事的書籍,但其中有許多臆想之處,比較夸張,有的更是類似小說,以虛構情節為主。他舉了個例子,比如有人寫先秦戰爭雙方如何布陣,是實心陣還是空心陣,第一排有多少步兵,第二排有多少弓箭手,第三排有多少輛戰車,兩翼有多少起兵,數字非常準確,陣型如在眼前,簡直就像打游戲或看電影,活靈活現,觸手可及,然而,這些基本上都是作者自行腦補出來的,根本就沒有這么多詳細的史料做支撐。《春秋車戰》,趙長征的主要史料來自《左傳》,可見古代描述軍事細節的資料并不多。
在新書發布會上,對談嘉賓學者黃樸民也提出了這一個觀點——我們的戰爭描寫跟西方很不一樣,比如《高盧戰記》非常具體,可以完全復原出步兵放在哪條線、多少重裝步兵、多少輕裝步兵、什么時候出擊、騎兵放在什么位置。我們的軍事文化是謀略文化,小說里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群英會等大量事情是戰前的戰略運籌。打的過程非常簡略,往往幾個字就解決了,比如大破之、大敗之,但讀者不知道具體是怎么破的。比如《資治通鑒》講赤壁之戰,黃蓋的船燒曹操的戰船只寫了八個字:“火烈風猛”,“船往如箭”,至于春秋戰國的車戰則更加簡略。
春秋時代,諸侯力政,戰亂頻仍。這也是駟馬戰車的黃金年代,車兵成為軍隊主體,造成了上千輛兵車互相沖擊的戰場奇觀。春秋時期的戰車,是單轅、兩輪、四馬的。前面一根很長的車轅,又叫“辀”。車轅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匹馬,一共四匹,牽引著馬車前進。車轅連著后面一根車軸,兩者垂直相交。車軸兩頭各有一只輪子。車軸上面有一個車廂,車上乘三個人。中間的為御者,負責駕車,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司機。站在車左邊的人稱為“車左”,負責射箭,他的地位也最高,是指揮官。而站在車右邊的人稱為“車右”,負責近距離格斗。
除了扎實的文字,《春秋車戰》還匯集了豐富的圖片資料,以出土文物與歷史文獻互證,細致展現戰車發展的脈絡,以及具體技術細節。而且還特別收錄上海戲劇學院劉永華教授專門繪制的精美戰車圖,呈現古典軍容威儀。劉永華先生的《中國古代車輿馬具》與《中國古代軍戎服飾》曾給趙長征帶來極大的啟發。關于劉永華的插圖,背后還有一段有趣的經歷。在劉永華繪制戰車圖時,趙長征和劉永華為了更準確地復原春秋車戰的車右,對一個人拿武器的姿勢反復推敲,甚至發生了爭論。兩人就車右到底是右手在前還是左手在前產生了不同意見,劉永華認為應該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他認為如果要向前刺,主要用力手是右手,左手作為支點應該在前。而趙長征反駁的根據在于,左手在前便看不見車的正前方,車感就不好,一震就容易摔倒;當時主要的兵器是戟而不是矛,矛是往前刺,應該是左手作用支點,而戟有一個戈頭,要向側面打擊,橫向掃出去,所以右手應在前。最后繪制出的圖采用了趙長征右手在前的觀點。
趙長征希望以嚴謹的態度去對待文章,想象力要有理有據,他認為,天馬行空固然炫人眼目,但可能距離歷史很遠,這樣的作品不但不能幫助讀者了解真實的歷史,反而會起到誤導的作用。
標簽:
上一篇:《小鎮索雷斯》中文版首度引進 講述北方小鎮上三個人的悲歡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學者還原古代戰場細節十五年創作寫盡波瀾壯闊的春秋戰史(引題)春秋車戰如何打?(主題)夏安編者
2023-06-02 15:37
原標題:《小鎮索雷斯》中文版首度引進講述北方小鎮上三個人的悲歡故事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譯
2023-06-02 15:55
原標題:知名編劇宋方金來蓉分享:文學創作講究“合法敘事”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在業內有“最會講
2023-06-02 15:52
原標題:考證歷史細節糾正車戰誤解李崢嶸書鄉:您可否給我們概括一下,春秋時期戰爭的特點?趙長征:主要有
2023-06-02 15:39
原標題:《漫長的季節》導演辛爽:對故土的深情回望我在2020年加入《漫長的季節》劇本創作。從打磨劇本到拍
2023-06-02 14:40
原標題:文化“兩創”助推濟寧“鄉村振興”(引題)農文旅融合,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主題)孔茜康巖汪瀧優
2023-06-02 14:54
原標題:透過“嬰戲圖”看宋代靈動的兒童玩具孫曉明兒童“玩具”一詞最早見諸南宋《夢粱錄》:杭州人家給孩
2023-06-02 14:37
原標題:《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上映山西晚報訊《哆啦A夢》系列2023最新電影《哆啦A夢:大雄與天
2023-06-02 14:52
原標題:跑步帶來快感不只是“奇跡”還是科學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越來越多人發現,跑步這種簡單的
2023-06-02 14:48
原標題:揭示了演化歷史和規律我國在靈長類進化遺傳領域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
2023-06-02 13:41
原標題:首屆黑龍江省少兒版畫展開展百幅作品引八方游客參觀中新網哈爾濱6月2日電(記者劉錫菊)1日,“小鹿
2023-06-02 13:56
原標題:新華娛論場|《夢中的那片海》鮮活時代里的激昂青春與燃情歲月《夢中的那片海》正在CCTV-8、騰訊視
2023-06-02 13:53
原標題:湖北省博物館少兒體驗館開館6月1日,小朋友們在館內體驗交互項目。當日,湖北省博物館舉行少兒體驗
2023-06-02 13:49
原標題:《平凡之路》真實職場的窗口和鏡子電視劇《平凡之路》給當下電視熒屏增添了一抹明亮的暖色。這部劇
2023-06-02 13:54
原標題:他是徒步穿越長城的首位外國人(引題)威廉·林賽出新書給孩子講長城故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
2023-06-02 10:34
原標題:天歌《紅樓夢》主題專場音樂會明晚上演(引題)“寶玉”排練場再敘紅樓情(主題)新華日報訊(記者
2023-06-02 10:34
原標題:“書香社會”進小區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童安娜“你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波濤,你是洶涌而來
2023-06-02 10:55
原標題:天津藝術職業學院京評梆優秀教學成果展演圓滿落幕(引題)戲曲新苗盡展英姿與實力(主題)今晚報訊
2023-06-02 10:50
原標題:《任溶溶文集》發布光明日報訊(記者劉江偉)日前,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任溶溶文集》在京
2023-06-02 10:48
【文化記憶】原標題:壁畫磚里的魏晉風尚生活劉小雷在如今嘉峪關市新城鎮和酒泉市果園鎮之間的一片戈壁灘上
2023-06-02 09:38
原標題:真誠抒寫精湛表演(主題)——評新編歷史京劇《陽明悟道》(副題)聶春琴近日,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
2023-06-02 09:48
原標題:走近良渚?探尋遠古“長三角一體化”新華日報記者楊民仆近日,“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何以文
2023-06-02 09:46
原標題:少兒科普讀物風頭正勁,有爆款也有行業痛點(引題)想破圈更需要與時代共舞(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
2023-06-02 09:52
原標題:《格薩爾王傳》改編成動畫電影(引題)《雪域少年》史詩英雄煥發新生(主題)安徽日報訊(記者丁曉
2023-06-02 09:36
原標題:線下演出市場迎來全面復蘇,線上演唱會有點冷清(引題)線上演唱會還有發展空間嗎?(主題)業內人
2023-06-02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