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考證歷史細節 糾正車戰誤解
李崢嶸
書鄉:您可否給我們概括一下,春秋時期戰爭的特點?
(資料圖片)
趙長征:主要有幾個特點:
第一,以車戰為主要形式。當時戰車是軍隊的主力,就相當于現代的坦克,對于裝備簡陋的步兵來說,在高度、速度、沖擊力、打擊力、防護力等各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優勢。雙方戰車在平原上對決,互相沖擊,是最基本的作戰形式。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的車戰也是最典型的。一輛戰車上3個人,車左、御者和車右,各有分工。由此產生了許多非常復雜的戰術。
第二,講究“軍禮”。“軍禮”是很古老的一種軍事禮儀規范,商周以來一直代代沿襲相承,其核心是崇尚道義、講究禮法的精神,也是一種貴族精神。因為車兵都是貴族才能擔任,所以他們在戰斗的時候也要顯示出自己的君子風范。春秋戰爭講究的是堂堂之陣、光明正大的對面決戰,雙方約好日期,各占一面,鳴鼓而戰,具有一定的程式性,甚至禮儀性,不愿意使用詐偽手段。有些人為了堅守這種禮儀規范,甚至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放走敵人,甚至反過來導致自己的失敗喪命。這就使得春秋時代的戰爭出現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在今天人們的眼中,它們往往是難以理解的,我們會覺得這些古人很呆,不知變通,很蠢萌。但也正是這些故事,讓我們得以走進那時人們獨特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的價值觀,他們崇尚什么,厭惡什么,會遵循著什么邏輯行事。
第三,戰爭規模有限。當時諸侯國之間作戰,一般都是戰車會戰,雙方戰車互相沖擊,一天就見分曉了。即使是我們最熟悉的那些規模最大的戰役,如城濮之戰、崤之戰、邲之戰、鞍之戰、鄢陵之戰,也都沒有超過一天。但是到了春秋后期,戰爭開始變得復雜化,步兵崛起,軍隊規模變大,戰爭的強度越來越大,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這是戰國時代的前奏。
書鄉:這本書的定位是歷史普及性讀物,但是您也做了不少考據工作,可不可以給我們舉一個例子?
趙長征:雖然為了通俗易懂,我行文比較淺白平易,一般不作艱深、枯燥、繁瑣的考據和辨析,但是這些工作我都是做了的,只是沒有在文字上表現出來而已。
舉一個例子。發生在公元前684年春天的齊魯長勺之戰,是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初中語文課本中,就選了《左傳·莊公十年》的“曹劌論戰”一節。文中記載,在魯軍戰勝齊軍之后,魯莊公迫不及待地要追擊,曹劌制止了他。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才說:“可矣。”于是魯軍就追擊齊軍。這里的“軾”,就是車廂前部的橫木,用于乘員扶持依靠,以保持平衡。“登軾”,一般解釋為登上車軾,這樣人站得高,看得遠。實際上,有許多學者是不同意這個說法的。王泗原認為這一句應該重新斷句,作“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把“登”和“軾”分開,認為它們是兩個動作,指登上車,再用手憑軾。后來許多學者進行了反駁,又有人提出其他說法,一時之間爭論非常激烈。其中以汪少華《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商務印書館,2005)的論述最為詳盡周到、有說服力。汪先生認為,這里的“登軾”并不是“憑軾”,仍然應該理解為升登車軾。我也同意他的見解。
所以,在本書中,仍然用了傳統的理解,把“登軾”表述為登上車軾。看上去,平平淡淡一筆帶過,并沒有什么創見,但是相關的學習、思考和辨析,是花費了不少時間精力的。許許多多這樣的細節,我都沒有放過,都認真做了功課。所以,將這樣一本小書奉獻給讀者,我心里基本上是踏實的。
書鄉:大部分人對春秋車戰的印象都是來自于影視或文學作品,這其中是不是也有與歷史事實不符的地方?
趙長征:是的。比如:影視劇中,東周戰車一般都是兩匹馬拉動的,這不符合歷史事實。在當時,兩匹馬拉車,不可能跑得很快,戰車的機動性會很差。所以,春秋以后的戰車,都是4匹馬拉的。今天拍攝影視劇,車輛本身也比較笨重,沒有盡可能地減輕重量。今天的馬車可以裝上非常先進的滾珠軸承,道路也堅硬平整,所以摩擦力的損耗可以大大減小,顯得兩匹馬還能夠拉動。但是拍拍行軍也就罷了,要拍快速奔馳,兩匹馬是肯定不行的。要駕馭四匹馬,是很高的技術活兒,今天的人沒有經過訓練,是很難勝任的。所以拍影視劇的時候都簡化了,用兩匹馬拉著,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就行了。
標簽:
上一篇:【時快訊】《漫長的季節》導演辛爽:對故土的深情回望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考證歷史細節糾正車戰誤解李崢嶸書鄉:您可否給我們概括一下,春秋時期戰爭的特點?趙長征:主要有
2023-06-02 15:39
原標題:《漫長的季節》導演辛爽:對故土的深情回望我在2020年加入《漫長的季節》劇本創作。從打磨劇本到拍
2023-06-02 14:40
原標題:文化“兩創”助推濟寧“鄉村振興”(引題)農文旅融合,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主題)孔茜康巖汪瀧優
2023-06-02 14:54
原標題:透過“嬰戲圖”看宋代靈動的兒童玩具孫曉明兒童“玩具”一詞最早見諸南宋《夢粱錄》:杭州人家給孩
2023-06-02 14:37
原標題:《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上映山西晚報訊《哆啦A夢》系列2023最新電影《哆啦A夢:大雄與天
2023-06-02 14:52
原標題:跑步帶來快感不只是“奇跡”還是科學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越來越多人發現,跑步這種簡單的
2023-06-02 14:48
原標題:揭示了演化歷史和規律我國在靈長類進化遺傳領域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
2023-06-02 13:41
原標題:首屆黑龍江省少兒版畫展開展百幅作品引八方游客參觀中新網哈爾濱6月2日電(記者劉錫菊)1日,“小鹿
2023-06-02 13:56
原標題:新華娛論場|《夢中的那片海》鮮活時代里的激昂青春與燃情歲月《夢中的那片海》正在CCTV-8、騰訊視
2023-06-02 13:53
原標題:湖北省博物館少兒體驗館開館6月1日,小朋友們在館內體驗交互項目。當日,湖北省博物館舉行少兒體驗
2023-06-02 13:49
原標題:《平凡之路》真實職場的窗口和鏡子電視劇《平凡之路》給當下電視熒屏增添了一抹明亮的暖色。這部劇
2023-06-02 13:54
原標題:他是徒步穿越長城的首位外國人(引題)威廉·林賽出新書給孩子講長城故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
2023-06-02 10:34
原標題:天歌《紅樓夢》主題專場音樂會明晚上演(引題)“寶玉”排練場再敘紅樓情(主題)新華日報訊(記者
2023-06-02 10:34
原標題:“書香社會”進小區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童安娜“你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波濤,你是洶涌而來
2023-06-02 10:55
原標題:天津藝術職業學院京評梆優秀教學成果展演圓滿落幕(引題)戲曲新苗盡展英姿與實力(主題)今晚報訊
2023-06-02 10:50
原標題:《任溶溶文集》發布光明日報訊(記者劉江偉)日前,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任溶溶文集》在京
2023-06-02 10:48
【文化記憶】原標題:壁畫磚里的魏晉風尚生活劉小雷在如今嘉峪關市新城鎮和酒泉市果園鎮之間的一片戈壁灘上
2023-06-02 09:38
原標題:真誠抒寫精湛表演(主題)——評新編歷史京劇《陽明悟道》(副題)聶春琴近日,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
2023-06-02 09:48
原標題:走近良渚?探尋遠古“長三角一體化”新華日報記者楊民仆近日,“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何以文
2023-06-02 09:46
原標題:少兒科普讀物風頭正勁,有爆款也有行業痛點(引題)想破圈更需要與時代共舞(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
2023-06-02 09:52
原標題:《格薩爾王傳》改編成動畫電影(引題)《雪域少年》史詩英雄煥發新生(主題)安徽日報訊(記者丁曉
2023-06-02 09:36
原標題:線下演出市場迎來全面復蘇,線上演唱會有點冷清(引題)線上演唱會還有發展空間嗎?(主題)業內人
2023-06-02 08:51
原標題:第七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正式面向全球征片新華社太原6月1日電(記者原勛)記者從平遙國際電影展組委會
2023-06-02 05:48
原標題:“海上銀珠·璀璨華光——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銀器展”在首爾開幕新華社首爾6月1日電(記者陸睿
2023-06-02 05:40
原標題:福建連江:端午龍舟贈馬祖5月31日,龍舟愛好者將新龍舟運轉到連江天后宮。當日,福建省福州市連江
2023-06-01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