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深海考古新篇章,開啟了!
陳振凱 侯婧怡
5月21日,國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陸坡海域發現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遺址,并成功布放我國首個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同時,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
(資料圖片)
網友表示:“滄海桑田!有悠久文明的中國,不管地下還是海底,都蘊藏著豐富的寶貴財富。”
5月21日,完成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的“探索一號”科考船攜“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抵達三亞。新華社記者 郭 程攝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新華社記者 郭 程攝
開啟新篇章
“嘆為觀止”“這么多瓷器”“只看著照片就感覺很激動了”“太壯觀了”……在新華社微博發布的沉船水下實景照片下,網友感嘆。
據新華網報道,5月20日,國家文物局主要負責同志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參加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并進行了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正式啟動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開啟了我國深海考古的新篇章。
據了解,此次布放的水下永久測繪基點由深潛器搭載布放于海床表面。布放完成后,研究人員能夠借助長基線定位系統對永久基點進行位置標定,為開展對古代沉船的精準考古調查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兩處古代沉船遺址的“露面”源于去年的考古調查。央視新聞發文稱,2022年10月,深海考古調查團隊在我國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其中一號沉船遺址以瓷器為主,推測文物數量超過10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二號沉船遺址以大量原木為主,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弘治年間,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
調查顯示,南海西北陸坡兩處沉船年代相近,相距僅10多海里。這是我國首次在同一海域發現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證明了這一航線的重要性和當時繁盛的程度。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說。
這一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新華網發文稱,這一重大發現充分展示了中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進的美好前景,標志著中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
不少網友評論道:“有種和過去時空接軌的感覺!”
新技術、新裝備
用科技之鑰,打開歷史之門。發現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的過程,是一次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的完美融合。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報道,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分別是“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基于前期相關海底探測結果,在2022年10月23日“深海勇士”號第500潛次發現的。
“近年來,中科院先導專項等自主部署研發的船載多波束系統、應急救援打撈作業工具、水下無人探測平臺等系列技術和裝備,為深海文物水下發現打撈奠定了堅實基礎。”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科學部副主任陳傳緒說。
中工網刊發的報道指出,對于具有高技術門檻的深海考古,我國深海技術裝備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為深海考古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表示,在此次考古調查中,首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裝備,比如在深海沉船設置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并使用長基線定位技術進行位置標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和資料記錄的精度與準確性;綜合使用多種技術手段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古記錄。這些對于水下考古技術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水下考古發掘技術與裝備研發等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人民網報道,此次考古工作利用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潛載測深側掃聲吶獲取了沉船區域水下全局分布圖,為快速厘清文物分布范圍、測繪基點選址及文物保護方案制定提供了關鍵數據圖像支撐。
據新華網報道,針對文物現場觀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將利用載人/無人潛水器,配合使用新型力反饋柔性機械手、潛載吹沙清理裝置等,對海底文物進行無損的保護性提取,對被沉積物覆蓋的關鍵文物進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學家進行原位觀測。
陳傳緒介紹:“我們將充分利用已有的平臺技術裝備,包括‘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獅子魚一號’遙控水下機器人等,同時開展深海考古關鍵技術攻關和專用裝備研發,為深海考古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微博網友“空山新雨”評論說:“感謝科技的發達,讓我們更完整地了解歷史。”網友“虎嘯九天”留言說:“期待更多行動為考古帶來收獲。”
深海持續探索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近年來,我國深海考古探索不止,取得了重大進展。
據中工網報道,2018年4月、2022年8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單位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實施兩次深海考古調查,發現若干沉船和遺物點。
此次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的考古調查工作,是我國首次對深海水下文物開展考古工作。據人民網報道,此次考古發現對于研究晚唐五代以來南海海上航線變遷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了我國古代南海離岸航行路線的缺環,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這一發現,迅速組織專業力量,制定水下考古調查方案,開展已提取出水文物的保護修復。海南省人民政府落實保護管理責任,在相關海域開展海上巡查、監測,保障文物安全。”閆亞林介紹。
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據央視網報道,其中第一階段將從5月20日持續至6月上旬,使用載人潛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圍,對沉船遺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資料采集和考古記錄工作,適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標本,以及海底底質等科學檢測樣本;第二階段、第三階段計劃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實施。考古調查工作結束后,將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
深海考古,要科技也要人才。這次深海考古隊由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三家單位聯合組成,成員近30人,包括考古學、文物保護、地球物理探測、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機械電子等領域科研人員,分為物探航測、深潛作業、文物保護、測繪記錄、攝影攝像、資料匯編6個組,開展協同作業,共同完成這次任務。
據中工網報道,國家文物局將會同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等,進一步加大深海考古工作力度。以一號、二號沉船為重點,在南海重點區域及重要航線常態化開展深海考古調查,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研究。開展深海考古關鍵技術攻關和專用裝備研發,加快建設深海考古人才隊伍。切實加強兩處沉船遺址的保護管理,確保遺址和文物安全。
標簽:
上一篇:“魅力拉薩”在香港巡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中國深海考古新篇章,開啟了!陳振凱侯婧怡5月21日,國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
2023-05-26 09:45
原標題:“魅力拉薩”在香港巡展人民日報海外版電(沈姍姍)近日,第八屆“魅力拉薩”攝影大賽暨“拉薩巧手
2023-05-26 09:50
原標題:“歌、舞、劇、展”惠民400余萬(引題)“樂動蓉城”講好大運故事(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李曉
2023-05-26 09:38
原標題:《四部醫典》入選《世界記憶(國際)名錄》光明日報見習記者石永程光明日報記者尕瑪多吉杜倩滾動拉
2023-05-26 09:56
原標題:重大利好!電影行業迎來政策紅包近日,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發布《公告》,免征從5月份到10月份的國
2023-05-26 08:4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早茶文化節在江蘇揚州開幕作者:楊召奎作為中華美食薈活動之一,由中國飯店協會與揚州市
2023-05-26 08:51
原標題:北京警方嚴厲打擊“黃牛”非法倒票,五月天演唱會已處理人員29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張蕾記者26日
2023-05-26 08:42
原標題:當民間雜技演員被要求“飛得更高”澎湃新聞記者喻琰談起高空雜技表演者孫潔(化名)墜亡一事,已轉
2023-05-26 08:42
原標題:“美麗的西藏?可愛的家鄉”音樂會在京首演人民日報北京5月24日電(記者周飛亞)24日晚,由西藏自
2023-05-26 08:55
原標題:保存文學記憶賦能美好生活(主題)——文學博物館研討會側記(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文學
2023-05-25 16:32
原標題:伏爾泰與儒家思想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東南方,有一個費爾奈小鎮,鎮上有座城堡,名為“歐
2023-05-25 15:47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早茶文化節在江蘇揚州開幕共推美食產業發展中新網揚州5月25日電(記者崔佳明)以“好地
2023-05-25 15:55
原標題:“98后”青年藝術家懿晏:以“奇思妙想”繪幻境世界中新網重慶5月25日電?中新網記者鐘旖隨著青年
2023-05-25 15:39
原標題:遼寧凌海發現漢代密集墓葬群??為配合京哈高速改擴建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5-25 15:48
原標題:第21屆天津市特殊兒童藝術節開幕(引題)為特殊孩子插上“隱形的翅膀”(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
2023-05-25 14:42
原標題:安徽廣德:非遺“老手藝”變成“新產業”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儲瑋瑋)初夏的安徽廣德,綠意盎然
2023-05-25 14:57
原標題:何冰通過自導自演告訴你——(引題)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有代價(主題)新民晚報訊(記者朱光)自9年
2023-05-25 14:53
原標題:津甘兩地書畫聯展在天津舉行100余件作品展示東西部協作發展成果中新網天津5月25日電(劉俊蒼)24日
2023-05-25 14:35
原標題:河北沙河:傳承四匹繒布制作技藝5月24日,小學生在河北省沙河市塔子峪村非遺傳習所內體驗四匹繒布
2023-05-25 14:50
原標題:“京韻布魯斯”燃動音樂劇迷的DNA文匯報記者姜方探討曲藝在當代如何創新發展,繼爆款音樂劇《南唐
2023-05-25 13:35
原標題:對話書法家楊再春丨當汗水凝結成墨,讓文字長出骨骼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郎朗)楊再春喜歡竹
2023-05-25 13:33
原標題:緬懷楊絳:離世七周年,她為何令人懷念?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上官云)2016年5月25日,著名作
2023-05-25 13:56
原標題:凝聚藝術力量打造音樂節日(引題)走進天津音樂節的“百人”團隊(主題)天津日報記者翟志鵬?今晚
2023-05-25 13:54
原標題:《溫柔殼》明日上映(主題)王子文與尹昉演繹愛的進階(副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王沐編劇并
2023-05-25 10:47
原標題:山東歷城:開展藝術教育提升藝術修養5月23日,在濟南市歷城二中聞韶藝術館,臧杰老師帶著同學們練
2023-05-25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