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十種稀見書畫文獻影印出版|每日短訊

時間:2023-04-21 15:45:09    來源:文匯報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書畫文獻稿鈔本叢刊》在滬首發(引題)?

十種稀見書畫文獻影印出版(主題)

文匯報記者 許旸

古代書畫的研究鑒賞,離不開作品本身。然而存世作品數量有限,且真偽雜糅,即使是較為可信的作品,也存在割配、改添、掛名等復雜情況。在書畫鑒定時,具有可靠性的文獻往往記錄了古書畫鑒藏、傳遞、品評等信息,為書畫研究提供了第一手依據。其中,稿鈔本因私密、未經刊刻、復本較少,保存至今極為不易。

昨天,《中國書畫文獻稿鈔本叢刊》新書在上海師范大學首發并舉行研討會。叢刊已列入“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第一批重點出版項目。業內評價,將稿鈔本集合出版,不但可為書畫研究提供更多原始的文獻依據,對珍稀文獻的保護與傳播也具有積極作用。

《中國書畫文獻稿鈔本叢刊》由著名美術史學者范景中教授、上海師范大學陸蓓容副研究員擔任主編,以最新的古籍普查成果為基礎,通過文獻寓目、版本梳理、解題撰寫等研究,以原貌影印的方式分輯陸續出版。

《叢刊》初編一函六冊,甄選十種書畫稿鈔文獻入編,選目所涉甚廣,涵蓋明清重要私人藏家及內府藏目,包括清朝重臣曹文埴、曹振鏞及翁心存、翁同龢,明清私人藏家、鑒賞家宋犖、法式善、金黼廷、沈銓、張丑等人的書畫目錄,反映明清時期書畫收藏面貌。精選的稀見鈔稿本,或為首次影印出版,或可補現有通行本的缺失,于書畫史、收藏史、社會史均有極高文獻史料價值。尤其是未經刊刻的稿鈔本,或復本較少、流傳不廣,或孤存天壤,不易得見,成為亟待整理開掘的寶庫。此次原貌影印保留文獻原有批校、題跋、印鑒等全部細節信息,充分展現稿鈔本文獻的歷史文物性和藝術代表性。

《叢刊》收錄的書目,有不少是從前未經大規模披露的私家內容。如《乾隆二十六至二十七年續入字畫》為清內府鈔本,首頁鈐“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北京圖書館藏”兩方印,今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未有大規模流傳。《叢刊》書目中對書畫藏品的細致著錄,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可靠的書畫流傳材料,是書畫收藏的重要工具書。如《書畫目錄》(曹文埴家藏目)記載了今藏于故宮博物院王仲玉《陶淵明像》,傳世不止一本的管道昇《紫竹庵圖》,以及陸治《天池石壁》等。

《叢刊》初編的編纂出版歷時五年,二編即將于今年底出版。“目錄是學問的門徑之一。它以分類的方法編列每一領域中的著作。如有解題,還會紹述各書內容、傳承與版本優劣,以考鏡源流的功夫,作辨章學術的事業。一個進入新領域的探索者,本來像在云深而路滑的山林中跋涉。借助目錄,也許就得到了定位系統,擁有了牢固的登山杖。”范景中說。

近年來,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但藝術類古籍整理出版仍相對薄弱,不僅與學術研究現狀不相適應,更與國家對藝術美育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滬上出版界與學界積極合作,《叢刊》列入上海師范大學文科特色研究平臺藝術學理論項目。近年來,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史論教研室在中國書畫文獻研究以及書畫學術史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規模,外國美術史理論文獻研究方面也有所積累。未來,上海書畫出版社將攜手更多專家學者和館藏單位,深入加強藝術古籍文獻系統性整理出版規劃的力度,為古籍出版事業和藝術專業學科建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