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典型的群體生活的昆蟲,以花為媒,飲大地之精華,以自然界中的花蜜、花粉為原料,在植物開花的季節幾乎隨處可見,因其能采花釀蜜而被人們所熟知,為人類創造出多種奇妙的產品。養蜂是造福人類和社會的“甜蜜”事業,它不僅能為人類提供大量的天然營養食品和保健醫藥品,還能為農作物授粉,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又起到維持生態平衡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資料圖片)
在上古時代,人們通過使用蜂蜜,來供奉神靈、防腐尸體、制作涂料或制作食物,蜂蜜在古代是貴族的專屬物品,或者用蜂蜜制作酒精飲料,俗稱蜂蜜酒,這是蜂蜜作為最古老的發酵材料之一,蜂蜜的使用價值就已經主要體現在了醫學和美食。
蜜蜂常識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蜜蜂有5只眼睛,1對復眼,3只單眼,蜜蜂有6條腿,2對翅膀。其生活方式分為社會性 、寄生性 、獨棲性。
蜜蜂的筑巢本能復雜,筑巢時間一般在植物盛花期,蜜蜂對筑巢位置有著嚴格的要求,從環境來看蜜蜂多在屋檐,窗戶,屋頂等能遮風避雨的地方筑巢,從蜜源來看蜜蜂多在附近有豐富的蜜源的地方筑巢,從抵御敵害來看蜜蜂多在隱蔽且洞口狹小的石洞或樹洞中筑巢。
蜜蜂釀造蜂蜜是指工蜂將花蜜吸入蜜囊,混入了含有轉化酶的唾液,花蜜中的蔗糖開始轉化為單糖;帶回蜂巢之后,內勤蜂接受花蜜,把花蜜從蜜囊中吐出,再吸入,促使花蜜中的蔗糖盡快分解為單糖,之后均勻的攤開在空的巢房內,然后用蠟封蓋保存。
蜜蜂是用嚼吸式口器來采集花蜜,此口器構造復雜。除大顎可用作咀嚼或塑蜂蠟外,中舌、小顎外葉和下唇須合并構成復雜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
- 蜜蜂屬社會昆蟲,蜂群中個體之間也同人類一樣有著種種的信息交流,蜜蜂信息傳遞是通過釋放信息激素、蜜蜂舞蹈語言來傳遞信息的,而釋放信息激素是蜜蜂最常用的傳遞信息方式之一。蜜蜂的舞蹈是指蜜蜂在巢脾上有規律的運動,利用不同形式、不同擺動頻率的肢體動作來傳遞某種信息的肢體語言。
我們國家有700萬群蜜蜂,其蜂種資源主要有中華蜜蜂、意大利蜂、東北黑蜂和新疆黑蜂,主要的野生蜂種有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和黑小蜜蜂。
蜜蜂的毒刺由一根背刺針和兩根腹刺針組成,其毒刺只可以利用一次。蜜蜂其毒針被人們所畏懼,當蜜蜂蜇人之后,刺針留在受害者的身體里,蜜蜂由于失去刺針,身體的內部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不久就會死去。
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蟲,蜂群是由一只蜂王、少數雄蜂和大量工蜂組成 蜂群中無論是工蜂、雄蜂還是蜂王,都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蜜蜂是一種變溫動物。蜜蜂最適宜的溫度是在15℃~25℃之間,溫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發育和繁殖。蜜蜂在相應的季節里,采摘不同的花蜜,經過7天左右的時間釀制,釀出了多種的蜂產品,其中包括了蜂蜜、蜂王漿、蜂膠、蜂花粉。
蜜蜂是完全以花(包括花粉和花蜜)為食的昆蟲,外界蜜源豐富時蜂群將采集回來的花蜜釀制成蜂蜜并儲存在蜂巢中,這些儲存的蜂蜜實際上是蜂群以備不時之需而儲備的食物,例如冬季蜂群不能出巢采集食物則以儲備的蜂蜜為食,在養蜂生產中養蜂人也常用白糖及豆粉等作為飼料來飼喂蜜蜂。
蜜蜂的采集半徑一般在3公里左右,在外界蜜源匱乏時蜂群也會飛到5公里左右的地方采集食物,但這樣會大大降低蜜蜂的采集效率,另外蜜蜂在出巢采集之前先由偵查蜂外出偵查蜜源,偵查蜂找到蜜源后以“蜂舞”的形式告知其他工蜂,之后大批工蜂才根據偵查蜂指示的方位前往蜜源處采集。( 中國農技協四川邛崍蜜蜂科技小院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 鄧杰豪 、 楊娜)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今日11時46分迎“大雪”節氣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7日)11時46分將迎來我國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
2022-12-08 15:55
原標題:廣西東興發現的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修復工作已完成40%2021年,廣西東興市發現了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目前恐龍化石修復工作正有力有序推
2022-12-08 14:56
原標題:面對面丨專訪翟楊揭秘百年古船“穿越”歸來的背后故事11月21日,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出水,在海底沉默150多年
2022-12-07 19:57
原標題:河北蔚縣:文化進萬家老戲傳新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蘭德華通訊員藺媛媛“金秋華夏彩旗揚 ”臺上表演精湛,唱腔優美,臺下群眾歡
2022-12-05 08:48
原標題:“陸游的鄉村世界”火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黨云峰2022年是南宋詩人陸游誕辰897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宋韻文化,擦亮“宋韻越城”和“陸游詩
2022-12-05 08:49
【視線】原標題:《風味人間》第四季將谷物匯集成篇(引題)每一種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谷物是人類
2022-12-04 20:40
原標題:重慶合川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各類器物278件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后,重慶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