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冬時節人不閑,走進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鎮哲琪煙草種植家庭農場,34歲的煙農門彥飛正清理著他的煙田,回收殘膜,準備冬深翻,為來年烤煙種植開局打好基礎。
閑冬時節,煙農開展煙田冬深翻,為來年烤煙生產打基礎。
(相關資料圖)
“回鄉種植烤煙,這是第三個年頭了,從最初的二三十畝到現在110畝的規模,收益穩步上升。今年畝產值4000元,總產值44萬元。”11月28日,門彥飛交售完了最后一批煙葉。
規模化種植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好田好地才能種好煙。結合煙區土地實際情況和布局特點,咸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堅持以優化布局、規模種植穩固煙葉產業發展基本盤,積極協調市縣兩級政府的支持,落實基本煙田規劃和保護制度,著力解決“在哪種煙”問題,以優化區域、優化田塊、優化煙農為重點,保護發展核心煙區、穩定鞏固重點煙區、逐步壓縮普通煙區,實現了煙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由產業綜合體、合作社、煙農自行流轉土地,政府采取行業雙重補貼、生產政策配套、新技術優先推廣等扶持措施,促進了核心煙區土地穩定有序流轉。2022年,共流轉土地6000畝,占比75%。
田為煙本,田固煙穩。旬邑縣具有較長的烤煙種植歷史。海拔1200米左右的馬欄鎮,群山綿延,川道公路兩邊,連片栽種的烤煙,成為沿途一道別致的風景。
今年,旬邑縣種植烤煙6300畝,涵蓋5鎮9村146戶,戶均種植43.15畝。馬欄鎮達到“萬擔鎮”,后掌、馬欄、新合村成為“千畝村”。全縣集中流轉土地4587畝,占比72.81%,100畝以上連片16塊4178畝,占比66.32%。
馬欄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種植戶李林珂和90后兒子李永強流轉510畝土地種植烤煙,總產量92031公斤,公斤均價24.32元,畝產值4388.62元,總產值達223.82萬元。
全程機械化讓種煙輕松高效
“之前種煙大部分環節需要人工完成,費時費工,現在全程機械化,一切都變得輕松高效了 。”旬邑縣底塬子烤煙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平,靠著靈活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借助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過上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時也帶動其他群眾通過發展煙葉產業走上了致富之路。
冬翻煙田、起壟施肥覆膜、井窖移栽、中耕培土、編煙烘烤等環節實現全程機械化,機械效率比人工作業高4倍以上。全程機械化生產成為咸陽煙草業一張靚麗名片。
“兩頭工場化、中間機械化”, 2020-2022年,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600多萬元,配備各種煙用機械1100多臺(套),建立育苗工場6處,烘烤工場11處。工廠化濕潤育苗、增氮促產、土壤改良三大技術革新率達到100%,機械化施肥起壟覆膜達到100%,機械化中耕除草達到100%,煙夾烘烤達到100%,無人機植保作業面積達到60%以上……在重點生產環節為煙農提供專業化、機械化服務, 基本解決了“怎么種煙”的難題。
多元化發展保證煙農穩增收
產業振興關鍵在于人。為了破解“誰來種煙”的難題,在穩定好現有煙農戶的基礎上,咸陽市做起了“引雁歸巢”強產業大文章,34歲的門彥飛是咸陽市局(公司)2022年表彰的10名“卓越之星”煙農之一。
近年來,咸陽市局(公司)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對返鄉種植烤煙的農戶在設施配套、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面優先保障,在生產技術指導、物資供應上提供“保姆式”服務。
“黨建+”,穩增收。 全市系統20個基層黨組織結對建立煙葉責任田12處1787畝、幫扶煙農19戶,在煙葉移栽、大田管理等生產關鍵環節,組織開展送技術、送服務、送溫暖等活動,以鞏固拓展“我為煙農辦實事”活動的實際成效,實現煙農依靠種煙增收致富。
“多元+”,促增收。圍繞打造“旬馬產業長廊”,按照“以煙為主,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驅動,多方共建”的原則,咸陽市一期規劃投資3000余萬元,全力打造馬欄田園綜合體。以建立土地長期穩定流轉為保障,堅持政府引導,合作社、農業公司、煙農、煙草公司、工業企業、科研院所多方參與,聯合開發,因地制宜,建立“煙葉+糧食”“煙葉+中草藥”“煙葉+蔬菜”輪作倒茬種植制度,實現產業綠色循環發展,讓每一塊農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11月29日,咸陽市煙葉收購工作全面結束。2022年,咸陽市種植煙葉8000畝,簽訂電子合同193份,收購煙葉19500擔,實現煙農收入2079萬, 煙農戶均收入連續兩年超過10萬元,較去年增加0.67萬元,增幅6.6%。
作者:魏鋒文/圖
標簽: 生產技術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今日11時46分迎“大雪”節氣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7日)11時46分將迎來我國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
2022-12-08 15:55
原標題:廣西東興發現的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修復工作已完成40%2021年,廣西東興市發現了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目前恐龍化石修復工作正有力有序推
2022-12-08 14:56
原標題:面對面丨專訪翟楊揭秘百年古船“穿越”歸來的背后故事11月21日,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出水,在海底沉默150多年
2022-12-07 19:57
原標題:河北蔚縣:文化進萬家老戲傳新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蘭德華通訊員藺媛媛“金秋華夏彩旗揚 ”臺上表演精湛,唱腔優美,臺下群眾歡
2022-12-05 08:48
原標題:“陸游的鄉村世界”火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黨云峰2022年是南宋詩人陸游誕辰897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宋韻文化,擦亮“宋韻越城”和“陸游詩
2022-12-05 08:49
【視線】原標題:《風味人間》第四季將谷物匯集成篇(引題)每一種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谷物是人類
2022-12-04 20:40
原標題:重慶合川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各類器物278件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后,重慶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