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科技走進田間地頭,幫助農民從“輸血”變“造血”?定西市的回答是:打造鄉村振興“智囊團”,實現科技創新要素與鄉村產業“零距離”對接。
2022年3月,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選派以來,甘肅省定西市依托科技特派團的專業優勢,加快全市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成果轉化運用,集中力量攻克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指導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科技支撐基礎。
【資料圖】
上下聯動建強機制
建強機制,方能匯聚合力。科技特派團工作在定西市啟動以來,市委高度重視,積極對接、全面統籌,建立“一對一”的長效工作服務機制,并把保障支持科技特派團工作納入黨委人才工作協調機制、作為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
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通渭、渭源、岷縣3個幫扶縣各確定1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作為召集人,市縣各相關部門分別確定聯絡員,具體負責與科技特派團的溝通聯系工作。組織、農業、科技部門合力抓,均與科技特派團簽訂了服務承諾書,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及時召開啟動對接會議,調度推進工作落實。
從“單兵作戰”到“組團服務”,科技特派團成員包鄉聯村機制深入基層,深得人心:47名科技特派團成員聯系全市119個鄉鎮、1887個村,11個產業小組積極主動對接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全程精準指導服務。
對癥下藥破解難題
瞄準鄉村產業發展痛點,科技特派團“對癥開方”。岷縣是國內中蜂養殖專家公認的優質蜂蜜產區之一,全縣18個鄉鎮均有中蜂養殖,但長期以來村民以“粗養”為主,經濟效益不佳。
圍繞產業發展瓶頸,科技特派團以中蜂繼箱養殖技術和越冬春繁技術為“切入點”,通過線上線下開展培訓,合作社、企業帶頭聽,周邊農戶跟上學,經過一系列的對癥“治療”,當地中蜂群體生長及繁殖性能明顯提高,蜂產業釀出了村民的“甜蜜”生活。
這僅僅是科技特派團“藥到病除”的案例之一。在良種培育、新型肥藥、設施農業等方面,科技特派團加強技術攻關,解決關鍵技術31個,轉化應用科研技術成果10項,形成系列化標準化成果并在3個重點幫扶縣轉化應用。與此同時,科技特派團強化品種技術引進推廣,先后引進糧油、經濟作物等優良品種53個,示范推廣新技術10項,助推定西市農業全面提質增效。
下沉一線培養人才
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眼下,忙碌在通渭縣的23名科技特派員針對當地產業發展需求,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點菜式”互動交流,打通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技特派團通過專題講座、線上線下輔導、示范服務、現場指導、帶動參與等各種方式積極開展人才培養和本土人才的幫帶工作,與各縣區科技、農業農村、畜牧獸醫等單位的專業技術骨干結成幫扶對子,結對幫帶本土科技骨干人員62名,對接幫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277家,舉辦各類培訓85期,培訓本土人才、合作社負責人和農戶1618人次,幫帶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致富能手等300余人,越來越多的“土專家”“田秀才”脫穎而出。
整合資源多輪驅動
“輸血”和“造血”并重,科技特派團不僅傳經,而且送寶。圍繞馬鈴薯、中藥材、畜草等特色優勢產業的科技需求,整合涉農優勢力量,建立中心示范基地、搭建對接交流平臺、攻克解決關鍵技術,多輪驅動形成合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2022年,在科技特派團的積極銜接下,《渭源縣寒區馬鈴薯種薯繁育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成功申報為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爭取到位科技扶持資金300萬元。
帶資源、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開展科技服務,“聯基地、聯產業、聯項目、聯鄉鎮、聯合作社”高效推進鄉村產業追趕發展,科技特派團堅持多點發力,培育了一批優勢特色產業、轉化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發展了一批經濟合作組織、培養了一批科技創業人才、幫帶了一批新型農民,定西市鄉村產業的一池春水被激活,鄉村振興的金色田野流光溢彩。
作者:張德武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今日11時46分迎“大雪”節氣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7日)11時46分將迎來我國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
2022-12-08 15:55
原標題:廣西東興發現的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修復工作已完成40%2021年,廣西東興市發現了侏羅紀晚期恐龍化石,目前恐龍化石修復工作正有力有序推
2022-12-08 14:56
原標題:面對面丨專訪翟楊揭秘百年古船“穿越”歸來的背后故事11月21日,長江口二號古船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出水,在海底沉默150多年
2022-12-07 19:57
原標題:河北蔚縣:文化進萬家老戲傳新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蘭德華通訊員藺媛媛“金秋華夏彩旗揚 ”臺上表演精湛,唱腔優美,臺下群眾歡
2022-12-05 08:48
原標題:“陸游的鄉村世界”火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黨云峰2022年是南宋詩人陸游誕辰897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宋韻文化,擦亮“宋韻越城”和“陸游詩
2022-12-05 08:49
【視線】原標題:《風味人間》第四季將谷物匯集成篇(引題)每一種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谷物是人類
2022-12-04 20:40
原標題:重慶合川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各類器物278件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后,重慶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